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68)
2023(6388)
2022(5329)
2021(4650)
2020(4092)
2019(8937)
2018(8788)
2017(17539)
2016(8728)
2015(9699)
2014(9551)
2013(9505)
2012(9144)
2011(8637)
2010(9012)
2009(8630)
2008(8111)
2007(7331)
2006(6782)
2005(6397)
作者
(25376)
(21371)
(21215)
(20212)
(13594)
(10002)
(9698)
(8287)
(8067)
(7488)
(7435)
(6902)
(6798)
(6738)
(6648)
(6566)
(6463)
(6168)
(5978)
(5650)
(5291)
(5191)
(5015)
(4959)
(4853)
(4819)
(4387)
(4319)
(4195)
(4064)
学科
(63992)
经济(63957)
管理(26858)
(22130)
方法(18426)
数学(16559)
数学方法(16474)
(16435)
企业(16435)
地方(16241)
中国(14106)
环境(12346)
地方经济(12208)
(10763)
保险(10671)
(9697)
业经(9657)
(9541)
(9331)
银行(9327)
(9221)
金融(9221)
(9102)
(8953)
(8843)
(7964)
关系(7819)
(7591)
(7311)
贸易(7305)
机构
学院(133127)
大学(132265)
(71219)
经济(69998)
管理(50090)
研究(48253)
理学(41802)
理学院(41393)
中国(41156)
管理学(40893)
管理学院(40650)
(31756)
(26726)
科学(25219)
财经(25002)
经济学(23693)
(23620)
(22598)
中心(21718)
经济学院(21040)
研究所(21037)
(19975)
财经大学(18468)
北京(17462)
(17245)
(16373)
(15807)
(14757)
师范(14668)
业大(14609)
基金
项目(81322)
科学(64664)
基金(60912)
研究(60745)
(51700)
国家(51320)
科学基金(44507)
社会(42681)
社会科(40525)
社会科学(40513)
基金项目(31395)
(30341)
自然(26261)
教育(25781)
自然科(25583)
自然科学(25576)
资助(25551)
自然科学基金(25093)
(24696)
编号(22933)
(18757)
国家社会(18625)
(18390)
成果(18240)
重点(18064)
教育部(16335)
人文(16221)
(16190)
(16099)
经济(16028)
期刊
(86085)
经济(86085)
研究(46871)
中国(25491)
(23597)
(19801)
金融(19801)
管理(19716)
科学(15617)
(14943)
学报(14909)
经济研究(14672)
财经(13350)
大学(12142)
学学(11849)
技术(11675)
(11507)
问题(10560)
业经(10554)
农业(9533)
(8852)
技术经济(8845)
国际(8562)
统计(7979)
世界(7666)
(7030)
经济问题(6875)
决策(6429)
经济管理(6403)
教育(6387)
共检索到215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石莹  何爱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资源能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先天脆弱。能源产业具有环境污染特性,区域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和放大环境污染效应,蕴含较高的环境风险。这将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设想的实施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诱发能源合作环境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以能源为代表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因此借鉴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通过利益矛盾—行为方式—制度安排—激励机制的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中环境风险的发生机理,从完善区域对话协商机制、构建区域环境规制机制、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防范与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环境风险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磊  
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线路及辐射区与能源合作线路对比分析,概述了能源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的经贸合作产业合作、互联互通、区域经济合作、金融合作四个方面的关联。并从国际地缘政治、经贸合作、强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等维度,归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菊娥  王树斌  夏兵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区,推进我国与中亚能源通道建设将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给及运输安全的压力,同时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应采取联动发展模式、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型专业人才、加强项目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提升项目决策中大数据的作用,以打开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新局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贵浩  张建伦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我国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本文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双方的资源和产业现状提出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赛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实现协同发展体现了新时代丝路建设的生态新思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建设的新思路。文章基于复杂网络视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同度及子系统间的协同度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13至2016年四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2015年和2016年系统内有序度皆达到"高度协同"状态,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有序度波动幅度较大;系统协同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有序度由"低协同"状态上升为"中度协同"状态。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抗毁性的优化依赖于沿线国家联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结论旨在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产网络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小东  海兰  马岩祥  
在"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实现对接的大背景下,中哈两国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在货币合作、金融机构设置、贷款支持、合作基金设立、金融监管等多方面支持中哈产能合作。中哈产能合作面临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汇率波动幅度大等风险,应该从区域政治环境、融资渠道、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人民币的结算功能、金融监管规则等方面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运用相对风险模型评估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风险,并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预判趋势。研究表明:以水体为环境受体,干旱气候灾害和人口增长这两类自然风险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风险源;沿线区域中,中亚和南亚国家处于高生态环境风险区,欧洲多数国家处于低生态环境风险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任重而道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加强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保障能源安全、支撑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的需要。在能源安全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双重背景下,要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首要任务,把能源国际合作作为重中之重,把推动能源企业走出去作为核心工作,形成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长效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江林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区段)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核能资源的主要供应基地和能源运输的主动脉,是中国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实现合理组合,能源结构转变的领先区域和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供应能源产品的战略基地,建设好这一地区,维护其发展、繁荣和稳定,就是强化、扩展和维护中国的能源"命脉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华  白晓燕  程书强  马广奇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为沿线省份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务之急要紧抓机遇,提高能源效率。基于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2004—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能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技术效率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技术变动指数均大于1,呈上升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趋势与技术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表明技术进步推动能源效率持续提升;推动或约束各省份能源效率提升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最后,为提升沿线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蔡青青  张文中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土库曼斯坦地理位置特殊且矿产资源丰富,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意义。双方能源合作具有能源供需互补性强、贸易关系特殊等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合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土国国家治理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和油气管道过境风险等挑战,提出我国应通过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经济协同发展、提升能源合作水平、完善能源合作体系等措施来提升中土能源合作深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华  王磊  
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促进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同时构建能源统一价格机制、能源贸易结算机制、能源通道网络合作机制、能源联合储备机制及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确保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实施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高效实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培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中亚地区各国经济、贸易、文化、政治社会的全面合作注入了新的力量,是丝路文明在今天的现实应用,尤其对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在此框架下,将形成新的区域共识、新的合作政策制度以及产生新的合作机制,也将为提升能源领域合作的水平、建立稳固可信的合作关系提供解决的思路和平台,这些内容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化、安全化和多手段融合渗透是未来促进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有效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