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90)
- 2023(17280)
- 2022(14515)
- 2021(13381)
- 2020(11352)
- 2019(25975)
- 2018(25845)
- 2017(50630)
- 2016(26912)
- 2015(30264)
- 2014(30055)
- 2013(29932)
- 2012(27466)
- 2011(24687)
- 2010(25193)
- 2009(23666)
- 2008(23045)
- 2007(20478)
- 2006(18312)
- 2005(16494)
- 学科
- 济(135680)
- 经济(135546)
- 业(95547)
- 管理(88496)
- 企(85106)
- 企业(85106)
- 方法(55792)
- 数学(45042)
- 数学方法(44343)
- 业经(34954)
- 农(33592)
- 财(31680)
- 中国(28617)
- 地方(27040)
- 农业(23797)
- 学(23350)
- 理论(22866)
- 务(22280)
- 财务(22204)
- 财务管理(22178)
- 制(21836)
- 技术(21297)
- 和(21245)
- 贸(21090)
- 贸易(21077)
- 企业财务(20958)
- 易(20393)
- 划(18462)
- 策(18146)
- 环境(17745)
- 机构
- 学院(396331)
- 大学(391985)
- 济(169202)
- 经济(165872)
- 管理(160372)
- 理学(137966)
- 理学院(136490)
- 管理学(134197)
- 管理学院(133471)
- 研究(130406)
- 中国(99703)
- 京(83396)
- 科学(78319)
- 财(75293)
- 所(65010)
- 农(60619)
- 财经(60304)
- 研究所(58852)
- 江(58379)
- 中心(57858)
- 业大(55473)
- 经(54686)
- 北京(53059)
- 经济学(50619)
- 范(49849)
- 师范(49455)
- 院(47317)
- 州(47235)
- 农业(47117)
- 经济学院(45306)
- 基金
- 项目(259823)
- 科学(205716)
- 研究(191475)
- 基金(189467)
- 家(163477)
- 国家(162103)
- 科学基金(141115)
- 社会(122344)
- 社会科(116138)
- 社会科学(116102)
- 省(101546)
- 基金项目(100036)
- 自然(91122)
- 自然科(89063)
- 自然科学(89047)
- 自然科学基金(87458)
- 教育(86779)
- 划(83811)
- 资助(79276)
- 编号(77687)
- 成果(61702)
- 重点(57431)
- 部(56791)
- 发(56194)
- 创(55128)
- 课题(52959)
- 创新(50904)
- 国家社会(50262)
- 教育部(49091)
- 科研(48842)
- 期刊
- 济(195697)
- 经济(195697)
- 研究(118018)
- 中国(70588)
- 管理(63937)
- 财(58411)
- 农(55724)
- 学报(54843)
- 科学(53830)
- 大学(42564)
- 学学(40424)
- 农业(38774)
- 教育(37945)
- 技术(37196)
- 融(34187)
- 金融(34187)
- 业经(32138)
- 经济研究(31135)
- 财经(29931)
- 经(25781)
- 问题(24914)
- 技术经济(22822)
- 业(21960)
- 统计(19531)
- 贸(19356)
- 现代(19078)
- 商业(18862)
- 世界(18636)
- 国际(18217)
- 理论(18017)
共检索到590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磊 杨为程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在于关联带动性强、壁垒少、合作共识多,民间动力强。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非常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文经济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国中亚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与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中亚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推进签证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与中亚国家签署航空自由化协议,促进西部城市航空自由化、创新融资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丹 詹绍文
文章采用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2013-2017年10个报告期内,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26家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的效率。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政府补助、金融支持对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化旅游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增长7.4%,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效率的增长。前十位上市公司的TFP大于上市公司TFP的均值;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上市公司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补助能显著推动上市公司效率的提升,并对债券融资与上市公司效率的积极影响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对股权融资与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呈倒U形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平 王友文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是拉动两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可采取"产业互动模式"、"国际大通道模式"和"国际联合模式"三种宏观发展模式,实施"以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文化交流;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两大基本方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兴江 马亚妮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欧大陆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时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形成。而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经济带上的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甘肃省作为样本,利用20年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相关方法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据此提出了与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业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新丝绸之路 旅游业 经济增长 甘肃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震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应省份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几个省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两者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显著的误差修正系数表明误差修正项对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具有修复作用。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旅游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消费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旅游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爽
文章基于2011—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30个旅游城市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各旅游城市的旅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效率逐年递增,但省际间差异明显,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陕西与甘肃两省旅游城市旅游效率普遍较高,其他三省旅游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爽
文章基于2011—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30个旅游城市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各旅游城市的旅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效率逐年递增,但省际间差异明显,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陕西与甘肃两省旅游城市旅游效率普遍较高,其他三省旅游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刘利利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空间格局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9个省(区、市)为例,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水平呈现波动发展趋势,整体发展水平较低;(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同效应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失调状态,还需长时间的磨合;(3)西南地区发展速度较快于西北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也较高于西北地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松茂 方良彦 邓峰
旅游经济周期具有同步性是区域旅游经济合作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对区域旅游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还是现实的角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周期理论研究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周期同步性。经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存在明显的经济周期同步性。因此,西北五省区基本上满足建立共同旅游经济政策的基础条件,最后文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西北五省区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震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内区域的西北五省及四川、重庆和内蒙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简称DEA)分析了这八个地区2006-2013年的旅游效率。结果显示,这几个地区的旅游效率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四川和重庆的旅游效率一直稳定的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地区则都出现了排名波动。进一步的投影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为提升效率这些地区需要结合实际采取恰当措施。此外,逐年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几个地区整体的旅游效率是逐年优化的,主要得益于陕西、宁夏、重庆和内蒙的鼎立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莉 肖雯雯
基于旅游活动,城市之间形成空间相互作用,可以简化为以城市为节点,以城市间空间关联为边的城市群空间网络。提出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建模方法及衡量网络结构的指标,构建西北五省份和西南四省份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并利用网络指标研究基于旅游活动的城市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不均衡,较多的城市节点关联度低,少部分城市关联度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平均距离较小,内部子结构地理邻近性较强,目前来看,西北、西南整体旅游线路均较少,在制定旅游路线时,要充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群 网络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卓乘风 邓峰
文章基于1995—2014年统计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其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交通与旅游业显著相关,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两系统综合评价值演变过程为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系统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两系统耦合度演变过程为颉颃→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两系统协调度从极度→严重→中度→轻度→濒临失调向勉强→初级→中度→良好→优质协调逐步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