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5)
2023(9443)
2022(7919)
2021(7027)
2020(5940)
2019(13590)
2018(13008)
2017(26224)
2016(13275)
2015(14414)
2014(13839)
2013(14021)
2012(13445)
2011(12225)
2010(12254)
2009(11344)
2008(10888)
2007(9660)
2006(8807)
2005(7933)
作者
(37539)
(31891)
(31335)
(30274)
(20113)
(15122)
(14221)
(11961)
(11826)
(11063)
(10818)
(10407)
(10230)
(10028)
(9872)
(9618)
(9259)
(8995)
(8993)
(8717)
(7979)
(7606)
(7453)
(7277)
(7174)
(7140)
(6732)
(6286)
(6276)
(6069)
学科
(88417)
经济(88368)
管理(35498)
(33617)
方法(28399)
(26663)
企业(26663)
数学(25474)
数学方法(25341)
地方(23369)
中国(16862)
(16649)
业经(16231)
地方经济(15370)
(15227)
(13657)
产业(12559)
农业(11605)
(11186)
环境(10784)
(10257)
贸易(10250)
(9781)
金融(9778)
(9746)
(9745)
(9051)
财务(9047)
财务管理(9036)
关系(9013)
机构
学院(196489)
大学(195868)
(99912)
经济(98290)
管理(73894)
研究(71156)
理学(63955)
理学院(63183)
管理学(62349)
管理学院(61974)
中国(52223)
(41807)
(40395)
科学(39511)
(34540)
财经(33874)
经济学(32923)
研究所(31156)
中心(31080)
(30613)
经济学院(29571)
(28816)
(26212)
(26116)
北京(25284)
财经大学(24982)
(24950)
师范(24747)
业大(24579)
(22872)
基金
项目(129932)
科学(104338)
基金(96892)
研究(95554)
(83355)
国家(82745)
科学基金(72162)
社会(65599)
社会科(62692)
社会科学(62678)
基金项目(52070)
(49809)
自然(44230)
自然科(43203)
自然科学(43196)
自然科学基金(42447)
教育(41390)
(40921)
资助(38811)
编号(36085)
(30654)
重点(29040)
(29021)
国家社会(28543)
成果(27782)
(26954)
发展(25684)
教育部(25457)
(25331)
创新(25320)
期刊
(116871)
经济(116871)
研究(64209)
中国(33032)
(31790)
管理(28183)
科学(25471)
学报(24392)
(22956)
经济研究(20481)
大学(19237)
学学(18450)
财经(17865)
(17565)
金融(17565)
技术(16910)
业经(16369)
问题(15891)
(15769)
农业(15570)
技术经济(12431)
(12380)
国际(11175)
教育(11081)
统计(10537)
世界(10463)
现代(9922)
商业(9665)
经济问题(9574)
(9536)
共检索到296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白洋  邓峰  
本文运用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与全国比较,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大,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西南地区高级化的作用较大,而对全国呈现出消极效应;(3)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积极作用最明显,而软性基础设施投资对西南地区产业高级化的贡献较大。表明调整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结构能够提高本地和相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宁  周晓唯  张夺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都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高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国际贸易显著地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且国际贸易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技术创新明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宁  周晓唯  张夺  
文章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方法考察了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国际贸易对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都显著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明显高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国际贸易显著地抑制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且国际贸易对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技术创新明显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外商直接投资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的惯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震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应省份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几个省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两者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显著的误差修正系数表明误差修正项对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具有修复作用。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旅游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消费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的发展现状,构建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丝路沿线9个省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总体为一种低水平耦合,呈现出一种"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产业结构与金融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的发展现状,构建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丝路沿线9个省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总体为一种低水平耦合,呈现出一种“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发展逐渐提高。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省差异化发展,区域内部加强合作,构建综合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随着创新能力跨越各门槛值,其驱动能力呈现出"反向驱动→强正向驱动→弱正向驱动"的态势。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辉  李宏伟  
基于广义矩估计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30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莉莉  肖雯雯  
基于旅游活动,城市之间形成空间相互作用,可以简化为以城市为节点,以城市间空间关联为边的城市群空间网络。提出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建模方法及衡量网络结构的指标,构建西北五省份和西南四省份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并利用网络指标研究基于旅游活动的城市空间关联结构。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不均衡,较多的城市节点关联度低,少部分城市关联度高。"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城市群旅游空间网络平均距离较小,内部子结构地理邻近性较强,目前来看,西北、西南整体旅游线路均较少,在制定旅游路线时,要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肖雯雯  赵炳新  于振磊  
从复杂网络视角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本质上是由产业网络和地区网络耦合而成的区域协同网络,其网络结构及其效应是研究经济带各地区相互影响的基础,也是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战略和战略实施路径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间产业网络模型,并以该网络核内产业关联为依据建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网络模型。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定义了区域间产业网络和区域网络核结构效应,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产业网络和区域网络核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关键产业和重点城市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区域产业链...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  
文章将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生产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生态效率2个阶段,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Arcgis分析沿线各省份2007-2016年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FDI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工业生产阶段、环境保护阶段和全过程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生态效率值大幅度下降,各省份之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工业生产阶段的生态效率明显高于环境保护阶段。FDI在工业生产阶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未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秀峰  
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商品流通之路,是经贸合作平台,流通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为我国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开启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会加剧国内相关城市的竞争,并影响地区和国际之间的竞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建设,应探寻节点城市大通关协作机制,构建经贸发展绿色通道;以推进贸易便利化为契机,加快提升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前期基础建设,为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打下扎实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贡生  庞智强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经济新常态下的三大战略。该经济带建设既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也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新高地。其核心区包括西北五省(市、区)和四川、重庆。它主要承担着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等功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重点从战略合作、建立立体交通网络、加快经济区和城镇群建设,通过产业链的形式在国内形成"树干—树根"式的关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