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62)
2023(17037)
2022(14222)
2021(13186)
2020(10774)
2019(24657)
2018(24037)
2017(45555)
2016(24139)
2015(27026)
2014(26149)
2013(26173)
2012(24510)
2011(22450)
2010(22169)
2009(20483)
2008(19820)
2007(17602)
2006(16003)
2005(14317)
作者
(70641)
(59744)
(59126)
(55978)
(37476)
(28636)
(26566)
(23213)
(22764)
(20894)
(20595)
(19735)
(19196)
(18685)
(18465)
(18127)
(17342)
(17307)
(17194)
(16784)
(14840)
(14756)
(14400)
(13737)
(13453)
(13217)
(12989)
(12866)
(12101)
(11853)
学科
(119978)
经济(119865)
(63334)
管理(60270)
(49207)
方法(41822)
(40502)
企业(40502)
数学(36883)
数学方法(36639)
农业(32695)
中国(32362)
地方(29177)
(27064)
贸易(27049)
(26257)
业经(26221)
(22921)
(22095)
(20562)
环境(17383)
(16372)
金融(16369)
(16303)
(16140)
银行(16095)
(15554)
地方经济(15423)
(15391)
技术(14165)
机构
学院(346545)
大学(345146)
(160043)
经济(157330)
研究(130433)
管理(125726)
理学(108351)
理学院(107057)
管理学(105453)
管理学院(104838)
中国(99734)
科学(77681)
(76845)
(73369)
(66803)
(66244)
研究所(60354)
农业(59743)
中心(58810)
业大(56968)
财经(53330)
(51454)
经济学(50584)
(48787)
(46536)
北京(46198)
经济学院(45580)
(44754)
师范(44237)
科学院(41261)
基金
项目(233460)
科学(183269)
基金(170811)
研究(169142)
(151582)
国家(150272)
科学基金(126392)
社会(111952)
社会科(105834)
社会科学(105809)
基金项目(90345)
(89644)
自然(79390)
自然科(77490)
自然科学(77465)
自然科学基金(76088)
(75646)
教育(74775)
资助(68247)
编号(65731)
(53491)
重点(53317)
(52773)
成果(52414)
(48681)
国家社会(47897)
课题(46038)
创新(45686)
教育部(44673)
科研(44630)
期刊
(185507)
经济(185507)
研究(106688)
(76632)
中国(71554)
学报(59040)
科学(53794)
农业(52152)
(48059)
大学(45044)
管理(44046)
学学(42784)
(34633)
金融(34633)
业经(32541)
教育(30482)
经济研究(30432)
技术(27793)
财经(26873)
(26505)
问题(26202)
(23574)
(23445)
世界(21739)
国际(21199)
技术经济(17743)
(17591)
资源(16844)
经济问题(16353)
业大(15492)
共检索到534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新兴  马凤才  黄德林  
基于第九版数据库,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运输效率对中国和中亚地区农业经济与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基期(运输效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相比,运输效率提高将会助推中国和中亚地区福利水平、实际GDP、投资等指标的增长;产品产出、进出口的变化反映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劳动密集型的果蔬、技术与资金密集型的农副产品和工业产品等,中亚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资源密集型的植物类纤维、马牛羊产品、其他动物产品和羊毛蚕茧等,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各自比较优势产品方面的贸易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中亚地区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最大赢家。为早日收获丝绸之路建设成果,可以...
[期刊] 改革  [作者] 洪俊杰  刘辉  
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贸易结构单一、贸易格局失衡、贸易互补性不强、基础设施落后、贸易便利化水平低等,阻碍了双边贸易额的进一步提升。未来双方应当深化贸易合作,充分发掘贸易潜力,从制度层面加强合作,助力贸易畅通,并以此为基础,增强地区间的相互信任,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夯实基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魏兰叶  陈晓  
在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增加。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整体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倒U型关系。未来中国对中亚投资存量的增加并不能带动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中国投资中亚与中国从中亚的贸易进口已由过去的互补关系逐渐转为替代关系。分国家回归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加大对哈、塔和乌国的投资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需求,中国对土国和乌国的投资存量每增加1%,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将分别增加0.725%和0.3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贵  王舒婷  马润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举措,这为人民币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输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中亚地区为例,基于国际货币竞争视角,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中亚国家以及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益关系的影响,运用局部稳定分析方法测算得出,从长远来看,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在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博弈中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同时,采用仿真模拟实验,判断各博弈参与主体在既定条件下选择不同策略的可能性,研究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博弈策略选择会随着时间变化最终收敛于合作的策略集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杰  刘清娟  热依汗·吾甫尔  
该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和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扩大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和进口。此外,该文还考察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和中国新疆地区的出口贸易,即对中国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杰  刘清娟  热依汗·吾甫尔  
该文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和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扩大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和进口。此外,该文还考察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中国新疆地区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和中国新疆地区的出口贸易,即对中国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鞠劭芃  黄德林  
通过构建中国新疆和中亚5国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对中国新疆农业经济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单产的降低会对未来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GDP、CPI、投资、就业、工资、进出口的下降。从农业部门来看,小麦、水稻、玉米、畜牧业的产出、产出价格、出口、进口、投资、就业全方位下降。但若考虑CO2肥效作用,产量会略有上升。因此,建议政府从立法、调整产业结构、利用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加强生态保护,避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广宇  张倩肖  董瀛飞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地处丝绸之路中亚经济带核心区的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正日益紧密。本文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和亚太经社会数据库,整理了双方2000-2013年的贸易数据,在对双方贸易发展现状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的测算,对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详细地分析。结论显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国在延续了劳动力密集型产成品优势的基础上,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制成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升,竞争力正日愈凸显。中亚五国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原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波  李扬  
当前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国际合作制度的复杂性。"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的建设必须以深刻剖析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复杂性的驱动机制为基础。域内外大国地缘博弈与中亚国家外交自主性渐强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是驱动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复杂性局面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与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制度建设中,中国要秉承促进该地区现有的各种能源合作制度相互"合作"与"协同"的战略思路,处理好与俄罗斯、美国等相关大国的关系,营造良性地区合作制度环境;同时努力提高该制度对中亚国家的吸引力,打造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中国应该致力于持续推动大国之间的战略互信,营造多元竞争的战略环境;打造开放包容且逐步深入的能源合作制度,倡导多样互补的能源合作模式;构建灵活务实的能源合作制度,提高中亚地区国家参与能源合作制度的域内向心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剑  王小康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使得合作融合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潮的主旋律。选取中国与中亚国家1998年~2013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对经济基本面、外贸依存度、双边相互直接投资和区域文化分析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基础性条件,然后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区域合作组织对促进区域贸易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地缘毗邻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显著优势;空间距离对区域贸易发展起反向阻碍作用等。提出加强双边或多边政府沟通,强化区域合作机制的经贸作用;发挥地缘毗邻和文化相近的优势,增进贸易合作;完善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减小空间距离对贸易发展的阻碍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银山  秦放鸣  
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推进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为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契机,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尤为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加快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回顾了世界各国(包含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情况,并较为全面梳理了近年来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之上引出研究问题,并立足我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实际,以新疆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董银果  吴秀云  
贸易便利化既是WTO多哈谈判的主要议题,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反映贸易便利化水平的13个指标,构建基础设施、通关效率、经商环境和信息化服务4个一级指标,基于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22个国家2010~2013年双边贸易数据,度量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和通关效率的提高,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其中通关效率的影响最大。因而,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通过道路建设、政策协调、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董银果  吴秀云  
贸易便利化既是WTO多哈谈判的主要议题,也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选取反映贸易便利化水平的13个指标,构建基础设施、通关效率、经商环境和信息化服务4个一级指标,基于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22个国家20102013年双边贸易数据,度量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国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和通关效率的提高,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其中通关效率的影响最大。因而,中国与丝绸之路国家通过道路建设、政策协调、互联互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可促进中国出口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吴航  杨昌俊  
[目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引发了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思考。本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中亚"区域国合作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若干思考,旨在促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数十篇文献,并通过图书馆和大学研究所及CNKI数据库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论证和举措。[结果/结论]当今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面临着复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彤璞  韩洋  
基于2005-2014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从GDP、人口、地理距离、人均GDP差额、制度安排等方面对中国与其贸易流量和潜力进行分析、预测。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9个国家农产品贸易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贸易逆差也呈扩大趋势,双方农产品存在极大的互补性;经济总量、人口规模与双边的贸易量成正比,而国家间距离、人均GDP差距则对贸易有负向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其中,SCO(上海合作组织)的促进作用明显,WTO、APEC的影响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