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5)
2023(15398)
2022(12574)
2021(11198)
2020(9598)
2019(21353)
2018(21123)
2017(39983)
2016(21193)
2015(23964)
2014(23615)
2013(23277)
2012(21579)
2011(19803)
2010(19917)
2009(18767)
2008(18562)
2007(17043)
2006(15246)
2005(13881)
作者
(62545)
(52430)
(52241)
(49833)
(33405)
(24923)
(23918)
(20241)
(19739)
(18648)
(17769)
(17470)
(16902)
(16778)
(16197)
(16184)
(15593)
(15574)
(15113)
(15003)
(13145)
(12879)
(12672)
(12080)
(11883)
(11825)
(11678)
(11448)
(10521)
(10479)
学科
(108954)
经济(108877)
管理(65167)
(61257)
(50744)
企业(50744)
方法(38893)
数学(33544)
数学方法(33213)
中国(27980)
地方(26656)
(25635)
业经(23615)
(22007)
(20920)
技术(19297)
(17735)
农业(17452)
地方经济(16080)
(15814)
贸易(15803)
理论(15369)
(15224)
(14938)
(14910)
(14897)
金融(14895)
银行(14878)
环境(14781)
(14249)
机构
学院(312243)
大学(312230)
(136429)
经济(133659)
管理(119040)
研究(109243)
理学(101563)
理学院(100390)
管理学(98713)
管理学院(98075)
中国(82847)
(65695)
科学(65684)
(60249)
(55381)
研究所(50059)
中心(50034)
(49633)
(48866)
财经(47732)
业大(43523)
(43090)
经济学(42667)
北京(41367)
(41258)
师范(40886)
(39087)
(38834)
农业(38710)
经济学院(38188)
基金
项目(203878)
科学(161288)
研究(151063)
基金(146731)
(127585)
国家(126567)
科学基金(108688)
社会(97675)
社会科(92593)
社会科学(92567)
(81290)
基金项目(77254)
教育(68429)
(67615)
自然(67451)
自然科(65924)
自然科学(65907)
自然科学基金(64739)
编号(61463)
资助(58177)
成果(50621)
(46468)
重点(46461)
(46371)
(44126)
创新(42735)
课题(42633)
国家社会(41004)
科研(38292)
教育部(37867)
期刊
(157746)
经济(157746)
研究(93813)
中国(65310)
(47417)
学报(46670)
管理(45905)
(45352)
科学(43285)
大学(34823)
教育(33190)
学学(32486)
农业(30412)
技术(29545)
(28867)
金融(28867)
经济研究(26199)
业经(24433)
财经(24191)
(20968)
问题(20345)
技术经济(18251)
图书(17994)
(17124)
(15792)
统计(15662)
科技(15600)
(15200)
理论(14878)
商业(14840)
共检索到478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霍远  朱陆露  
自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到"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知识经济稳健发展的"两翼"。将"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视为一个多层次彼此促进、互动协同的系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上对其2005-2015年间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系统均脱离低水平耦合的"重灾区",但耦合协调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时序上,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随时间波动缓慢上升;空间上,"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呈现出三级阶梯式协调发展格局。因此,提出加强各省"技术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双向的梯度推移等建议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平  徐劲松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随着创新能力跨越各门槛值,其驱动能力呈现出"反向驱动→强正向驱动→弱正向驱动"的态势。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卓乘风  白洋  邓峰  
文章采用DEA-Windows法测算出2004-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创新效率,在控制创新空间关联效应的基础上,运用空间交叉模型考察了产业转移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基础设施的异质性杠杆作用;并进一步对不同基础设施的最优投资结构进行了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经济带各地区本地创新活动会抑制要素关联地区的创新活动;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显著提升经济带各地区创新能力;尽管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相比一般性基础设施,其"撬动"产业转移发挥创新效应的杠杆作用更为显著;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当科技型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超越9.4%时,产业转移对丝路带地区创新能力的边际效应有所削减。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张春晖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滞后型占居多数,且其综合发展水平相较于区域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极化态势;(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最终未迈入协调上升阶段,空间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南北地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4)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燕  巴合提努尔  李秀花  牛风君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地位的确立,新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且处于转型升级的多重变革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两者的协调性主要体现为规模的协调、专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以及职业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三个方面。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新疆尤其应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和提高南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方面特别着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倪超军  徐恒晔  周小虎  
在构建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大类,进而运用优势粗糙集方法对聚类结果做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影响因素,对聚类分析法不能判别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西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高于西北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V"字形分布,临近中部和边境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铁路营业里程和互联网宽带数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核心因素。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马广奇  景马婕  
西安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在政策、区位、金融业发展方面具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优势,但西安市与国内北京、上海两大金融中心在金融实力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发展潜力较大。为将西安市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应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成立丝路合作开发银行、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西安市分行、打造西安市黄金交易中心、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金融中心、发展互联网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