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54)
2023(18855)
2022(16039)
2021(14634)
2020(12406)
2019(28060)
2018(27898)
2017(53972)
2016(29060)
2015(32339)
2014(32087)
2013(32180)
2012(29762)
2011(27109)
2010(27439)
2009(25698)
2008(25405)
2007(22931)
2006(20686)
2005(18510)
作者
(87474)
(73341)
(72738)
(69255)
(46630)
(35050)
(32889)
(28545)
(27716)
(26242)
(25168)
(24653)
(23575)
(23368)
(22875)
(22282)
(21512)
(21453)
(20991)
(20922)
(18303)
(18207)
(17818)
(16895)
(16471)
(16358)
(16321)
(16124)
(14932)
(14655)
学科
(139515)
经济(139362)
(105154)
管理(91340)
(86476)
企业(86476)
方法(55833)
(49537)
数学(45648)
数学方法(45154)
业经(36765)
(34057)
农业(33101)
中国(31527)
(28376)
地方(27849)
(24400)
(23463)
财务(23396)
财务管理(23365)
企业财务(22187)
技术(21997)
理论(21731)
(21487)
(21064)
贸易(21054)
(20387)
(19692)
环境(19578)
(19371)
机构
学院(432323)
大学(429153)
(182835)
经济(179286)
管理(169828)
研究(147891)
理学(146579)
理学院(144968)
管理学(142549)
管理学院(141767)
中国(111882)
科学(91904)
(90817)
(85759)
(80933)
(76017)
研究所(69258)
业大(69177)
农业(66473)
中心(66220)
(65468)
财经(65051)
(59087)
北京(56722)
经济学(55213)
(54566)
师范(54035)
(52292)
(51720)
经济学院(49567)
基金
项目(288374)
科学(227275)
基金(210454)
研究(208322)
(184269)
国家(182643)
科学基金(156684)
社会(133862)
社会科(126660)
社会科学(126621)
(113362)
基金项目(111508)
自然(101739)
自然科(99396)
自然科学(99370)
自然科学基金(97625)
(94035)
教育(93285)
资助(86199)
编号(83523)
成果(67220)
重点(64275)
(63330)
(62599)
(61027)
课题(56847)
创新(56586)
国家社会(55396)
科研(54756)
教育部(53736)
期刊
(212864)
经济(212864)
研究(127176)
(83184)
中国(80084)
学报(71094)
科学(66044)
管理(64753)
(62604)
农业(56377)
大学(53880)
学学(51548)
(39434)
金融(39434)
教育(39045)
技术(37271)
业经(37210)
财经(32827)
经济研究(32731)
(29475)
(28281)
问题(27713)
技术经济(24284)
(21800)
世界(21134)
现代(20510)
科技(20400)
理论(19436)
商业(19411)
统计(19308)
共检索到643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雍会  
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和GML指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8个省份2001—2015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贡献微弱。位于经济带东北和东南分区的9省份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优于西北和西南9省份。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个观察期内不存在显著的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后省份在实现农业绿色增长方面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某一阶段会因恰当的农业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而缩小,但长期维持赶超先进省份的绿色农业增长速度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何剑  孙鲁云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0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法对各省份2001~2014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比较,并分析了收敛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省市2001~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为负增长,平均MAlMquist指数为0.9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相比,10省市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率变化,劣势在于技术变化;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10省市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最后,提出了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安定和谐社会环境和注重质量效益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娟  王琴梅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核心区物流业TFP进行测度,从总体趋势和动力源两个方面对物流业TFP进行了分析,发现核心区物流业TFP增幅较小且存在区域差异,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核心区物流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动力源。并分别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物流业TFP及其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阶段性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其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条件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虹  
基于考虑人力资本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2003~2012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方面考量服务业tFP。结果发现,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市服务业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却在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贡献。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财政金融支持都对服务业tFP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鉴此,应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互通;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畅通;增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货币流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斐然  童纪新  
文章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带上9个省份1999~2013年间的19项金融指标数据中综合出了投入产出变量,客观地探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2008年之前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动对TFP变动起主导作用,2008年之后的技术进步成为了促进各个省份金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导致西北省区的金融效率整体上略逊于西南省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华  白晓燕  程书强  马广奇  
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为沿线省份能源绿色高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当务之急要紧抓机遇,提高能源效率。基于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2004—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表明:丝绸之路沿线省份的能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具有较大的节能空间;技术效率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技术变动指数均大于1,呈上升趋势,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趋势与技术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表明技术进步推动能源效率持续提升;推动或约束各省份能源效率提升的原因不完全相同。最后,为提升沿线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马磊  
本文立足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4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维要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在经济、地理与邻接三种空间权重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溢出效果明显,铁路与高级公路密度次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交通基础设施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对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最后从研究样本整体和个体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文新  潘宇  马磊  
本文立足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4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多维要素的空间面板数据,在经济、地理与邻接三种空间权重下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交通基础设施与相关控制变量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00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整体交通运输能力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正向溢出效果明显,铁路与高级公路密度次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交通基础设施直接效应远大于间接效应,对本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作用明显。最后从研究样本整体和个体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丝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李宇涵  赵菁奇  李本和  
文章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出发,指出"缺水"和"少绿"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论述了建设生态绿色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意义。结合实际从尽快谋划"引水入疆",坚持一体化开发保护与修复,传播与弘扬"两山"价值理念,发展绿色城镇化和城市林业,建设丝绸之路新型智库联盟等方面,提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尤其是核心区新疆的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在Carlino和Mills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旅游收敛模型,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以及西南四省区共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宏观统计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各省区的协整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从表示地区差异的β收敛性来看西北五省区显著通过检验,生态旅游业每年以0.27%收敛速度缩小地区之间差异,西南四省区大部分没有通过检验,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整体上通过检验,表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业的区域差异性在逐渐缩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物流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走出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提高物流业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以2004-2012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呈波动趋势,年均下降2.1%,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下降;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79,地区技术进步效率不高,其中宁夏物流业效率最高,云南物流业效率降幅最大;物流业专业化程度与物流业资源利用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