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9)
- 2023(12982)
- 2022(10412)
- 2021(9238)
- 2020(7735)
- 2019(17278)
- 2018(17145)
- 2017(33181)
- 2016(18000)
- 2015(20221)
- 2014(20563)
- 2013(20222)
- 2012(18938)
- 2011(17339)
- 2010(18011)
- 2009(16954)
- 2008(16631)
- 2007(15473)
- 2006(14574)
- 2005(13540)
- 学科
- 济(95103)
- 经济(94952)
- 管理(50725)
- 业(45816)
- 企(36040)
- 企业(36040)
- 中国(26473)
- 方法(26354)
- 地方(25349)
- 农(24482)
- 数学(22228)
- 数学方法(21872)
- 业经(21160)
- 财(18768)
- 学(18370)
- 制(18013)
- 农业(15906)
- 地方经济(15790)
- 产业(14689)
- 银(14274)
- 银行(14253)
- 融(13839)
- 金融(13832)
- 行(13782)
- 策(13745)
- 体(13669)
- 贸(13326)
- 贸易(13316)
- 理论(12864)
- 易(12808)
- 机构
- 学院(264326)
- 大学(262356)
- 济(120694)
- 经济(118114)
- 研究(98871)
- 管理(95523)
- 理学(79583)
- 理学院(78676)
- 管理学(77178)
- 管理学院(76684)
- 中国(76325)
- 财(56779)
- 京(56648)
- 科学(55964)
- 所(50521)
- 研究所(44826)
- 中心(44165)
- 江(44029)
- 财经(42689)
- 农(41684)
- 经(38304)
- 经济学(37755)
- 北京(36683)
- 范(36403)
- 师范(36072)
- 院(35267)
- 州(34498)
- 业大(34099)
- 经济学院(33437)
- 农业(31928)
- 基金
- 项目(160598)
- 科学(126504)
- 研究(123032)
- 基金(114117)
- 家(97861)
- 国家(97034)
- 科学基金(82516)
- 社会(79400)
- 社会科(75134)
- 社会科学(75118)
- 省(63818)
- 基金项目(57759)
- 教育(55509)
- 划(52325)
- 编号(50388)
- 自然(48697)
- 自然科(47524)
- 自然科学(47509)
- 资助(47295)
- 自然科学基金(46636)
- 成果(43447)
- 发(37945)
- 课题(37125)
- 重点(36587)
- 部(34934)
- 国家社会(32989)
- 创(32620)
- 发展(31917)
- 性(31703)
- 展(31450)
- 期刊
- 济(152907)
- 经济(152907)
- 研究(91124)
- 中国(61034)
- 财(43570)
- 农(40761)
- 管理(40041)
- 学报(36512)
- 科学(34794)
- 教育(32715)
- 融(30735)
- 金融(30735)
- 大学(28623)
- 农业(26831)
- 学学(26592)
- 经济研究(25250)
- 技术(24848)
- 业经(24025)
- 财经(22543)
- 问题(20099)
- 经(19828)
- 贸(16199)
- 技术经济(14515)
- 国际(14382)
- 世界(13767)
- 统计(13433)
- 业(13249)
- 经济问题(12747)
- 现代(12692)
- 商业(12216)
共检索到438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煜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中,我国与中亚各国在产业联系与合作中存在规模偏低、结构单一、区域失衡、方式低端等突出问题。导致当前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初级化、低端化的原因在于,推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深化与升级存在诸多障碍,包括既有产业分工格局导致区域产业发展指向分离化,集聚优势缺失导致新型区域产业分工基础弱化,交易费用高昂导致产业一体化成本攀升等。因此,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推动我国与中亚各国产业联系与合作的深化与升级,并最终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产业一体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广奇 黄伟丽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的模式、机制、规则、方式、范围等具有巨大的创新与促进作用。现有的线下丝路金融合作进展、沿线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步提高、中国领先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及其可行的征信模式为互联网时代的丝路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金融风险防范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尚待完善,复合型国际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以互联网促进丝路金融合作的制约因素。因此,逐步促进沿线国家金融协同发展,全面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培养复合型国际专业人才是借助互联网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的解决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保平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促进中亚经济一体化,进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在东亚及其周边国家之间,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一体化目标就是把新丝绸之路建设成为欧亚大陆经济一体化的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思路是加强亚洲国家经济、贸易、交通、能源、文化和实业界联系,建立开放、平等和互利基础上的地区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内容包括空间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重点在于推进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和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地区安全局势不稳定、地区经...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经济一体化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博 王勤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创造了崭新空间,而能源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关键。能源产业链一体化合作符合中国与中亚五国在能源供需与进出口方面的现实需求,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并且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多产业链条的联动发展,对于推行"中国制造"及落实"走出去"战略、转移过剩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黎
近年来,中亚五国在淡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不利条件下,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改善,主要体现为获取改善水源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年度淡水抽取总量普遍下降和农业用水比例下降。中亚五国水资源利用的改善,得益于各国推行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战略,其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战略强调公众参与原则,实践中体现在建立公众管理的组织机构、搭建公众与政府交流沟通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制定公众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我国当前水资源严重不足且管理主体单一,应引入公众管理,建立政府管理主导、公众管理补充的新型水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成立用水户组织,并支持和鼓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铁山 贾莹 徐玲
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于推进与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然而,当前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便利化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贸易壁垒、交通运输不畅、通关效率不高等问题,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对此,我国应把握机遇,加强总体规划、通关合作、重点领域及我国重点区域对接的建设,才可能扩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经贸格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环
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的发展促进了自由贸易区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在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构建视野下,针对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无障碍旅游区构建与发展现状入手,从交通建设、投资环境建设、物流建设、签证建设、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谅解建设、文化交流建设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锁成 黄永斌 李泽红 石广义 毛琦梁 李俊 于会录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战略大通道,对促进亚欧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经济带区情特色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模式,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存在两端高中间低的格局,东亚、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较好,而中亚、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分工协作不合理,但发展互补性强;"沿路、沿海、沿河"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特征明显,大陆桥已成为沿线城镇发展的空间主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提出核心-边缘合作共赢模式、交通经济带模式和丝绸之路经济共同体模式,优化欧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子先 孙文娟 何伦志
上海合作组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区域,本文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表现形式的分析总结,结合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阶段目标,提出了"点带片、片溢面"的一体化路径选择,以及实现一体化的策略,这将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提供有益的启示,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武强 孙荣庭 刘徳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先天优势,但受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多、信息交流不畅等因素影响,运作成本较高,质量难以控制,农产品贸易发展受阻。供应链一体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受需求多样化、企业能力及专业化运作等因素影响,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模式难以适用。鉴于此,应基于信息共享与物流整合,综合考虑采购环节的采购内容、产品质量、市场供需等,物流环节的物流供给、存储特征、成本等,销售环节的农产品类型、企业资源等相关因素,灵活选择一体化方式,从企业发展、通关便利性、农产品检验、物流优化、文化交流等方面着手,保障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贸易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小伟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对外战略。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定量评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发现推进新丝绸之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实施,能减少或消除各参与国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量化评估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纺织业、纤维作物、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制品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会给各参与国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长期看会引致产业结构改变。有关结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武强 孙荣庭 刘徳智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具备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先天优势,但受运输距离长、流通环节多、信息交流不畅等因素影响,运作成本较高,质量难以控制,农产品贸易发展受阻。供应链一体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不过受需求多样化、企业能力及专业化运作等因素影响,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模式难以适用。鉴于此,应基于信息共享与物流整合,综合考虑采购环节的采购内容、产品质量、市场供需等,物流环节的物流供给、存储特征、成本等,销售环节的农产品类型、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