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8)
- 2023(16595)
- 2022(13956)
- 2021(12707)
- 2020(10798)
- 2019(24235)
- 2018(23967)
- 2017(46446)
- 2016(24574)
- 2015(27706)
- 2014(27342)
- 2013(27379)
- 2012(24848)
- 2011(22211)
- 2010(22289)
- 2009(20922)
- 2008(20577)
- 2007(18161)
- 2006(16305)
- 2005(14726)
- 学科
- 济(127013)
- 经济(126892)
- 业(91692)
- 管理(84575)
- 企(82163)
- 企业(82163)
- 方法(49355)
- 数学(39764)
- 数学方法(39366)
- 业经(34181)
- 农(32123)
- 财(30137)
- 中国(28022)
- 地方(27787)
- 农业(22809)
- 务(21699)
- 学(21645)
- 财务(21613)
- 财务管理(21591)
- 企业财务(20332)
- 和(20275)
- 技术(20107)
- 制(20055)
- 理论(19769)
- 贸(18158)
- 贸易(18148)
- 划(17818)
- 环境(17538)
- 易(17533)
- 策(17024)
- 机构
- 学院(362530)
- 大学(357879)
- 济(156078)
- 经济(153078)
- 管理(147407)
- 理学(127045)
- 理学院(125703)
- 管理学(123869)
- 管理学院(123201)
- 研究(119532)
- 中国(90822)
- 京(75833)
- 科学(72159)
- 财(68676)
- 所(59590)
- 农(55519)
- 财经(55223)
- 研究所(53931)
- 江(53422)
- 中心(52831)
- 业大(50883)
- 经(50087)
- 北京(47927)
- 经济学(46896)
- 范(44737)
- 师范(44388)
- 院(43633)
- 农业(43336)
- 州(43003)
- 经济学院(42015)
- 基金
- 项目(241428)
- 科学(191324)
- 研究(178745)
- 基金(175631)
- 家(151428)
- 国家(150131)
- 科学基金(130826)
- 社会(114830)
- 社会科(108950)
- 社会科学(108922)
- 省(95097)
- 基金项目(93097)
- 自然(83641)
- 自然科(81694)
- 自然科学(81677)
- 自然科学基金(80204)
- 教育(79927)
- 划(78148)
- 编号(72031)
- 资助(71694)
- 成果(56864)
- 重点(53438)
- 发(53178)
- 部(52499)
- 创(51909)
- 课题(49288)
- 创新(47902)
- 国家社会(47282)
- 科研(45297)
- 教育部(45220)
- 期刊
- 济(181224)
- 经济(181224)
- 研究(108700)
- 中国(64855)
- 管理(59496)
- 财(53720)
- 农(51314)
- 学报(50585)
- 科学(49415)
- 大学(38871)
- 学学(37038)
- 农业(35925)
- 技术(35469)
- 教育(32834)
- 业经(30043)
- 融(29726)
- 金融(29726)
- 经济研究(28937)
- 财经(27750)
- 经(23914)
- 问题(22958)
- 技术经济(21359)
- 业(20220)
- 现代(18088)
- 商业(17572)
- 科技(16922)
- 理论(16685)
- 世界(16553)
- 贸(16507)
- 统计(16268)
共检索到537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宏伟 郑洁
本文以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霍远 朱陆露
自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转型到"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开始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知识经济稳健发展的"两翼"。将"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视为一个多层次彼此促进、互动协同的系统,通过构建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上对其2005-2015年间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总体上,各系统均脱离低水平耦合的"重灾区",但耦合协调的良性机制尚未形成;时序上,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随时间波动缓慢上升;空间上,"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呈现出三级阶梯式协调发展格局。因此,提出加强各省"技术供给侧改革"、"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双向的梯度推移等建议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明 覃小华 陈伟 方世巧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2012、2015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①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②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③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张春晖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滞后型占居多数,且其综合发展水平相较于区域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极化态势;(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最终未迈入协调上升阶段,空间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南北地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4)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孙培蕾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分析FDI、经济增长与就业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FDI的格兰杰原因;FDI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未明显带动FDI流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西北段区域应牢牢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科学发展的引资策略,优化投资环境以吸引跨国公司进驻该区域,并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设计等价值链高端的投资。
关键词:
FDI 经济增长 就业 VAR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娟 王琴梅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核心区物流业TFP进行测度,从总体趋势和动力源两个方面对物流业TFP进行了分析,发现核心区物流业TFP增幅较小且存在区域差异,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核心区物流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动力源。并分别采用σ收敛模型、绝对β收敛模型和条件β收敛模型对物流业TFP及其增长的动力源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阶段性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其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核心区物流业TFP指数、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存在条件β收敛,经济发展水平、物流业专业化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丹 雷宏振
物流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效率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尚未走出高成本、低效率的状态,提高物流业效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以2004-2012年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技术进步的影响呈波动趋势,年均下降2.1%,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的下降;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0.979,地区技术进步效率不高,其中宁夏物流业效率最高,云南物流业效率降幅最大;物流业专业化程度与物流业资源利用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业效率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飞 杨玉文
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丰富但破坏日趋严重的生态现实与发展趋缓疑似陷入"资源诅咒"的经济窘状为背景,引入系统观点,在发展现状、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理,并以此构建发展的战略思路。研究表明:草原经济-生态"二元"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的耦合与相悖的矛盾运动过程,耦合通过供给-补偿机制与分配-交易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决定了"二元"耦合水平与方向。因此,以提升经济-生态耦合能力与耦合意愿为目标,"二元"耦合系统螺旋式发展是解决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与生态之间相悖的战略路径,是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摆脱"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应借由形成并发展草原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草原生态资本体系等举措来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使用功效函数构建耦合度模型,把研究对象分为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两个子系统进行指标设定,实证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协调度较低,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但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今后国家应该加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补偿以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师晓华
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探讨了经济带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基础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的发展现状,构建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丝路沿线9个省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总体为一种低水平耦合,呈现出一种"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产业结构与金融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婷婷 潘宇
本文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市的发展现状,构建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丝路沿线9个省市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产业结构和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小,金融集聚综合发展水平则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耦合协调总体为一种低水平耦合,呈现出一种“北低南高,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时序来看,各省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发展逐渐提高。据此,本文提出了各省差异化发展,区域内部加强合作,构建综合交通与信息网络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