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2)
2023(4402)
2022(3608)
2021(3044)
2020(2639)
2019(5842)
2018(5746)
2017(11254)
2016(5479)
2015(6157)
2014(5985)
2013(6137)
2012(6090)
2011(5811)
2010(6015)
2009(5583)
2008(5287)
2007(4798)
2006(4612)
2005(4283)
作者
(16762)
(14371)
(14249)
(13714)
(9284)
(6725)
(6495)
(5543)
(5388)
(5151)
(5082)
(4797)
(4689)
(4617)
(4501)
(4332)
(4241)
(4137)
(4124)
(3803)
(3712)
(3410)
(3383)
(3290)
(3275)
(3273)
(3000)
(2890)
(2849)
(2795)
学科
(53314)
经济(53285)
地方(14886)
管理(13377)
方法(13036)
数学(11811)
数学方法(11772)
地方经济(11751)
(10027)
中国(8876)
(8328)
业经(7708)
(7548)
企业(7548)
关系(7178)
(6441)
经济学(6285)
环境(5893)
(5598)
贸易(5595)
(5536)
金融(5535)
(5358)
(5236)
产业(4934)
(4751)
(4678)
(4654)
经济关系(4646)
农业(4639)
机构
大学(89938)
学院(89489)
(52380)
经济(51635)
研究(37415)
管理(30378)
中国(26966)
理学(25733)
理学院(25414)
管理学(25100)
管理学院(24925)
(20186)
科学(19617)
(19086)
经济学(18061)
(17971)
研究所(17130)
财经(16225)
经济学院(15887)
中心(15397)
(14579)
(13224)
(13125)
(11874)
财经大学(11779)
北京(11712)
科学院(11712)
(11332)
师范(11257)
社会(10814)
基金
项目(54087)
科学(42719)
基金(40209)
研究(39803)
(34743)
国家(34529)
科学基金(28987)
社会(28570)
社会科(27283)
社会科学(27276)
基金项目(20503)
(19998)
教育(17037)
资助(16618)
(16434)
自然(16233)
自然科(15831)
自然科学(15829)
自然科学基金(15526)
编号(14335)
(13610)
(13053)
经济(12956)
国家社会(12823)
重点(12454)
(12296)
成果(11773)
发展(11755)
(11604)
教育部(10886)
期刊
(66247)
经济(66247)
研究(32677)
中国(15877)
(14375)
管理(13081)
经济研究(12277)
科学(11509)
学报(11279)
(10975)
财经(9146)
大学(8851)
(8757)
金融(8757)
学学(8608)
问题(8271)
技术(8162)
(8132)
农业(7539)
业经(7521)
世界(7262)
国际(7202)
(7198)
技术经济(6573)
统计(5823)
经济问题(5245)
(4942)
经济学(4777)
经济管理(4771)
教育(4751)
共检索到146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展妍男  
"丝路带"与"欧亚盟"在战略定位、合作模式、开放程度、政治内涵等方面存在深层次差异。"欧亚盟"力求实现特定区域的一体化,"丝路带"则着眼于更广范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二者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冲突。"欧亚盟"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丝路带"则灵活多元,二者形成互补。"丝路带"更为开放,能兼容和提升"欧亚盟"。"欧亚盟"有鲜明的地缘政治色彩,"丝路带"则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二者能够相互协调。准确和充分把握二者的深层次差异,才能深化共识,为二者的对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切实可行的路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新  
专家们普遍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欧亚经济联盟存在方法论上的错误,即欧亚经济联盟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政治机构;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只是一个倡议,且最终要体现为具体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等投资项目。二者是根本无法对接的。本文认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客观地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创造了必要条件,从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的比较优势、上合组织的宗旨、原则和内容及其成员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支持以及上合组织空间内的安全合作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上合组织是实现对接的重要平台。本文设定的对接路线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软环境将对接,即在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对话和上合组织框架内讨论贸易、投资规则和商品技术标准的对接,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以及商品、资本和技术、服务自由流动,从上合自贸区经过经济伙伴关系到整个欧亚大陆经济空间;第二,硬环境对接,即务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贯通整个欧亚共同经济空间,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产能合作,促进中国对相关国家的投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2015年5月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我国明确提出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地缘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共同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层面。经分析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础良好且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福利状况;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推动双边贸易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2015年5月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对接,我国明确提出与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欧亚经济联盟对于我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合作的地缘经济层面,而且体现在共同削弱美国在整个欧亚大陆影响力的地缘政治层面。经分析发现,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基础良好且优势互补,贸易潜力巨大;双边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扩大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规模、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福利状况;削减关税壁垒的空间和作用有限,降低或消除非关税壁垒或将成为推动双边贸易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志刚  王彦芳  刘伟  
文章通过向心趋势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及中国参与后其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可有效地促进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进程。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现有合作平台对于区域内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内成员国总体贸易效率较低,贸易潜力巨大。运用SMART软件模拟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在零关税和减税情形下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自由贸易条件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内贸易特别是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大量转移至中国,转移效应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加深愈发明显,各方福利均明显改善,其中俄罗斯福利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志刚  王彦芳  刘伟  
文章通过向心趋势分析了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及中国参与后其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可有效地促进欧亚经济联盟的一体化进程。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现有合作平台对于区域内贸易的促进作用有限,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内成员国总体贸易效率较低,贸易潜力巨大。运用SMART软件模拟了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在零关税和减税情形下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自由贸易条件下,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内贸易特别是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大量转移至中国,转移效应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加深愈发明显,各方福利均明显改善,其中俄罗斯福利效应居首,中国次之。文章最后结合相关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清才  支继超  
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贯通欧亚大陆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构想。欧亚经济联盟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连接东亚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合作将成为欧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和引擎。在对接合作的整体架构上,需要确立开放包容、市场主导、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各国政府和企业间的多主体、多层次合作机制;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强产能和金融合作作为优先合作的领域。在实施路径上,积极开展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话与合作,积极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平台作用,使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倩  刘清杰  刘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区域,也是贯通欧亚大陆的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将成为向西开放、深化与欧亚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的窗口。文章采用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测算了新疆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潜力,发现新疆与亚美尼亚贸易潜力增长空间较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与新疆贸易具有较大潜力且提升空间巨大;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贸易潜力仍然具有提升空间;而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贸易潜力有限。通过实证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改变新疆经济发展方式,兼顾与中亚和独联体国家的贸易合作,以及优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董晓峰  
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标准进行辨识的基础上,分析了1990—2013年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出"均衡—不均衡—逐步均衡"的演变特征。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三大发展阶段所含国家数量分布由"金字塔"型结构转变为"纺锤体"结构。区域经济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极化效应不明显,空间关联效应不显著。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区域空间差异持续扩大,不同时期区域差异变异的随机成份表现不同,空间相关所导致的结构化分异态势趋于增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忠菲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亚欧经济合作带来机遇,也使中国沿海、内陆以及泛北部湾这样的地区,有条件按自己的方式在该战略中扮演角色。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泛北部湾应重视与印度发展经贸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吴航  杨昌俊  
[目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构想提出之后,引发了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思考。本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中亚"区域国合作所产生的政治、经济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国际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若干思考,旨在促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查阅国内外数十篇文献,并通过图书馆和大学研究所及CNKI数据库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论证和举措。[结果/结论]当今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面临着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