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55)
- 2023(13992)
- 2022(11908)
- 2021(11000)
- 2020(9336)
- 2019(21748)
- 2018(21606)
- 2017(40895)
- 2016(22241)
- 2015(25531)
- 2014(25677)
- 2013(25388)
- 2012(24021)
- 2011(22206)
- 2010(22350)
- 2009(21121)
- 2008(21081)
- 2007(19213)
- 2006(17046)
- 2005(15876)
- 学科
- 济(110138)
- 经济(110013)
- 管理(65052)
- 业(57970)
- 企(46933)
- 企业(46933)
- 方法(41858)
- 数学(36859)
- 数学方法(36542)
- 中国(29324)
- 财(26375)
- 农(25607)
- 制(23234)
- 地方(22768)
- 业经(22097)
- 学(21018)
- 贸(20960)
- 贸易(20948)
- 易(20393)
- 银(17542)
- 银行(17511)
- 融(16981)
- 金融(16977)
- 行(16810)
- 农业(16589)
- 体(16115)
- 环境(15560)
- 务(15205)
- 财务(15163)
- 财务管理(15112)
- 机构
- 大学(330717)
- 学院(328874)
- 济(149445)
- 经济(146521)
- 管理(119696)
- 研究(118984)
- 理学(101234)
- 理学院(100035)
- 管理学(98468)
- 管理学院(97837)
- 中国(92708)
- 京(70489)
- 财(70145)
- 科学(68561)
- 所(61206)
- 研究所(54777)
- 财经(54686)
- 中心(53524)
- 农(52850)
- 江(51089)
- 经(49425)
- 经济学(48209)
- 北京(45563)
- 业大(44505)
- 经济学院(43207)
- 院(42233)
- 范(42204)
- 师范(41807)
- 农业(41283)
- 财经大学(40174)
- 基金
- 项目(205256)
- 科学(161055)
- 研究(152076)
- 基金(149646)
- 家(129856)
- 国家(128794)
- 科学基金(109054)
- 社会(98635)
- 社会科(93522)
- 社会科学(93497)
- 基金项目(78034)
- 省(77829)
- 教育(69792)
- 自然(67205)
- 划(65719)
- 自然科(65592)
- 自然科学(65570)
- 自然科学基金(64426)
- 资助(62156)
- 编号(60827)
- 成果(51095)
- 部(47158)
- 重点(46809)
- 发(45236)
- 课题(43033)
- 创(42053)
- 国家社会(41915)
- 制(41041)
- 教育部(40711)
- 创新(39607)
- 期刊
- 济(175265)
- 经济(175265)
- 研究(106186)
- 中国(69778)
- 财(56479)
- 学报(49100)
- 农(48571)
- 科学(45809)
- 管理(45809)
- 大学(37493)
- 学学(35167)
- 融(33801)
- 金融(33801)
- 教育(33541)
- 农业(32138)
- 技术(29146)
- 经济研究(29101)
- 财经(28732)
- 业经(25196)
- 经(24871)
- 问题(22861)
- 贸(20552)
- 国际(18309)
- 世界(18229)
- 业(17943)
- 技术经济(17925)
- 统计(16197)
- 理论(15100)
- 版(15082)
- 商业(14665)
共检索到51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袁丽君 高志刚
伴随"一带一路"和"两个走廊"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推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已形成。当前,应积极借鉴中国-东盟自贸区和APEC互联互通经验,从战略等顶层设计加以规划,从功能性合作机制和领域性合作机制两个方面与中亚国家建立有较强现实性和操作性的双边或多边的互联互通机制。
关键词:
互联互通 中国与中亚 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新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既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需要,对实现我国经济的梯度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构建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两带的互联互通,必须从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市场等角度实现全面对接,其中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是基础,产业关联是支撑,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根本,市场一体化建设是手段。第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打破行政藩篱,实现两带协调发展;第二,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合作收益合理分配;第三,完善生产要素和商品跨区域流动机制,实现区域间资源更合理流动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树梅
在"向西开放"思想指引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运而生。为达到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的,实现互联互通是关键。以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为参照系,互联互通需要在明晰"联"与"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广度与深度的纵深化扩展。当前,丝绸之路经济带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合作领域不断增多,区域通达水平逐步提高,但经济联系有待加深,其互联互通尚处于粗放式的狭义发展层面。因此,中义层面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定位的研究区域,应立足于东北亚、中亚、西亚国家经济合作现状,从产业、金融、交通基础设施、贸易、能源合作、标准规则等方面入手,宽视角、分阶段、分领域地构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的互联互通战略,即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基础设...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互联互通 战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薇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军 李扬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提出产业结构差异程度值(ISDV)的概念,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考察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中亚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的辐射效应更加显著;两国产业结构差异程度越大,越不利于两国产业合作及贸易持续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失衡导致中亚国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与中亚各国产业结构相似度不高,从而引起经济和贸易合作形式过于单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黎
近年来,中亚五国在淡水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不利条件下,实现了水资源利用的改善,主要体现为获取改善水源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年度淡水抽取总量普遍下降和农业用水比例下降。中亚五国水资源利用的改善,得益于各国推行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战略,其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战略强调公众参与原则,实践中体现在建立公众管理的组织机构、搭建公众与政府交流沟通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制定公众管理的法律法规等方面。我国当前水资源严重不足且管理主体单一,应引入公众管理,建立政府管理主导、公众管理补充的新型水资源多中心管理体系;成立用水户组织,并支持和鼓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华 王磊
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促进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同时构建能源统一价格机制、能源贸易结算机制、能源通道网络合作机制、能源联合储备机制及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确保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实施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高效实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车探来
六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联互通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六大经济走廊铁路布局现状,分析了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提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通在硬件设施、铁路运营管理体制以及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联互通的路径选择,并对建立综合风险防范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铁路 互联互通 经济走廊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铁 于潇
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存在着中俄蒙合作与中日韩合作"双轮驱动"的互动关系。在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中俄蒙合作,并以此促进中日韩合作。从周边地区形势来看,中俄蒙合作的条件日趋有利,应当顺势而上。1999年至今,中国一直保持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2年,中蒙矿产交易额占蒙古国矿产交易总额的70%。蒙古国平衡发展与俄美的关系、重视同日欧等国家的合作,但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和生活日用品进口来源是中国,目前,中蒙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处于最好的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丽英 赵捧未 魏明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应积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互通"开展多项合作。以"和而不同"的东方思想为指导,形成基础设施先行、制度规范为纲、人文交流为本的"以德相融"的合作模式,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农业合作、建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强化教育培训等多种合作路径,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包容、和平、发展、共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车探来
六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本文从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联互通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六大经济走廊铁路布局现状,分析了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提出了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通在硬件设施、铁路运营管理体制以及融资方面存在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互联互通的路径选择,并对建立综合风险防范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铁路 互联互通 经济走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新鑫 杨晓林 刘维忠
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领域深入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制约当前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路径在于:加快上合组织框架下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化建设步伐,强化农业科技援助的主导作用。通过农业科技援助,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逐渐形成新疆与中亚利益共同体,进而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同时,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与人才配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新鑫 杨晓林 刘维忠
发挥农业科技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业领域深入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基础与优势,以及制约当前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中亚农业科技合作的路径在于:加快上合组织框架下农业科技合作机制化建设步伐,强化农业科技援助的主导作用。通过农业科技援助,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逐渐形成新疆与中亚利益共同体,进而实现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赢。同时,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创新资金与人才配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磊 杨为程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开展国际旅游区域合作的优势在于关联带动性强、壁垒少、合作共识多,民间动力强。旅游资源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非常明显比较优势的人文经济资源,但是目前的中国中亚国际旅游区域合作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本文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立区域旅游合作决策与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中亚旅游合作开发委员会"、推进签证便利化的具体措施、与中亚国家签署航空自由化协议,促进西部城市航空自由化、创新融资方式等制度建设方面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