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84)
- 2023(11159)
- 2022(9337)
- 2021(8680)
- 2020(7295)
- 2019(16853)
- 2018(16834)
- 2017(33334)
- 2016(17934)
- 2015(20562)
- 2014(20889)
- 2013(20610)
- 2012(19366)
- 2011(17732)
- 2010(18805)
- 2009(17648)
- 2008(17418)
- 2007(16018)
- 2006(14714)
- 2005(13578)
- 学科
- 济(100036)
- 经济(99953)
- 管理(51786)
- 业(47937)
- 企(39271)
- 企业(39271)
- 方法(34904)
- 数学(30699)
- 数学方法(30009)
- 地方(24004)
- 农(23054)
- 中国(22991)
- 业经(19758)
- 财(17417)
- 学(16954)
- 制(16785)
- 地方经济(15736)
- 农业(14789)
- 贸(14743)
- 贸易(14732)
- 易(14172)
- 理论(13643)
- 策(13472)
- 产业(13168)
- 银(13036)
- 银行(13025)
- 融(12766)
- 金融(12765)
- 体(12676)
- 行(12529)
- 机构
- 学院(269188)
- 大学(265338)
- 济(121928)
- 经济(119363)
- 管理(101559)
- 研究(94195)
- 理学(85698)
- 理学院(84801)
- 管理学(83060)
- 管理学院(82572)
- 中国(73101)
- 京(56069)
- 财(54686)
- 科学(54281)
- 所(48120)
- 江(43215)
- 中心(42787)
- 研究所(42675)
- 财经(41916)
- 农(40746)
- 经(37563)
- 经济学(37393)
- 北京(36245)
- 业大(35278)
- 范(34884)
- 师范(34618)
- 州(34261)
- 院(33145)
- 经济学院(33086)
- 农业(31146)
- 基金
- 项目(163380)
- 科学(128797)
- 研究(122507)
- 基金(116670)
- 家(99743)
- 国家(98944)
- 科学基金(85008)
- 社会(78049)
- 社会科(74059)
- 社会科学(74042)
- 省(65199)
- 基金项目(59355)
- 教育(56596)
- 划(53502)
- 自然(52916)
- 自然科(51701)
- 自然科学(51693)
- 自然科学基金(50720)
- 资助(50559)
- 编号(50301)
- 成果(42385)
- 发(37444)
- 重点(36767)
- 课题(36212)
- 部(35879)
- 创(33395)
- 国家社会(31540)
- 创新(31217)
- 发展(31048)
- 教育部(31046)
- 期刊
- 济(150722)
- 经济(150722)
- 研究(87082)
- 中国(56130)
- 管理(41997)
- 财(41405)
- 农(39112)
- 学报(35267)
- 科学(34769)
- 教育(30402)
- 融(29150)
- 金融(29150)
- 大学(27949)
- 技术(27337)
- 学学(26282)
- 农业(26142)
- 经济研究(24379)
- 业经(23543)
- 财经(21840)
- 问题(19210)
- 经(19131)
- 统计(16740)
- 技术经济(16104)
- 贸(15623)
- 策(14936)
- 国际(14179)
- 决策(13659)
- 世界(13581)
- 业(13048)
- 商业(12692)
共检索到430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羽佳 郑欣怡 李玉洁
开展棉花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助于提升棉花产业韧性,同时对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有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国-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哈萨克斯坦棉花产业双边合作现存模式基础上,探讨构建中哈乌棉花产业多边合作模式。研究表明,中国棉花生产资源基础好,但仍存在棉花供给结构和棉花资源配置上的短板;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在中亚国家中已具有一定规模,产业竞争力不强仍是制约其发挥棉花优势的主要因素。目前,中乌棉花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有生产嵌入型和资本融合型,中哈棉花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是服务带动型。与双边合作相比,多边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更高级的合作形式,是对双边合作的优化。因此,需依托优势合作主体与合作区域,构建生产嵌入+资本融合型合作模式、生产嵌入+资本融合+服务带动型合作模式。虽然棉花产业合作扎实推进,但也面临棉业科技、外汇管制、基础设施、产业链纵深合作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因此通过推广棉业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优化政策支持、加快产业融合、开展多边棉花产业合作机制谈判,以提升中哈乌棉花产业多边合作的韧性、效率、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平 王友文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开展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战略是拉动两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契合点。中哈两国哈萨克草原文化国际旅游合作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可采取"产业互动模式"、"国际大通道模式"和"国际联合模式"三种宏观发展模式,实施"以哈萨克草原文化旅游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民间文化交流;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产业发展"两大基本方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汪晓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同时也是跨国、跨区域的合作平台,被誉为当今世界里程最长、途经国家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陆路经济"大动脉"。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陆上通道将重新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交通线,从而提高欧亚内陆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战略地位,打破海洋垄断的传统经济格局,形成平衡制约、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新局面。在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际战略意义,并阐明产业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带内各区域的产业优势,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秀 黄莹 王泽润
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为例,运用国家能力结构指数模型对中哈两国2005—2014年间的能力结构指数、能力结构耦合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在配置能力、发展能力、开放能力以及技术能力4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哈产能合作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对策,具体为建设中哈产能合作基地、设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以及产业技术人才交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秀 黄莹 王泽润
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为例,运用国家能力结构指数模型对中哈两国2005—2014年间的能力结构指数、能力结构耦合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哈两国在配置能力、发展能力、开放能力以及技术能力4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哈产能合作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对策,具体为建设中哈产能合作基地、设立中哈产能合作基金、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以及产业技术人才交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会录 董锁成 李宇 李泽红 石广义 黄永斌 王喆 李飞
论文运用归纳法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内资源的分布、生产和消费格局,总结出资源格局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生产区位和消费区位不匹配,资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认为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合作开发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国家之间主要的资源合作开发模式:资源合作共赢模式、国际地缘战略合作模式,前者包括股权并购、风险勘探、购买产能等实现形式,后者包括合资开发、建立能源共同体、组建战略联盟等实现形式。最后,提出了促进资源合作开发的政策建议:首先,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委员会;其次,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资源合作开发金融机构;第三,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贵浩 张建伦
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与我国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可以带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矛盾、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本文对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双方的资源和产业现状提出了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静 李树民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具有资源互补、战略互补的基础,旅游合作也已取得了部分进展,目前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地位参差不齐、旅游合作基础缺乏、国际旅游流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存在旅游风险等客观障碍,及协调机构权威性不强、旅游品牌意识淡薄等主观障碍。通过以中国为主导开展旅游合作、夯实旅游合作基础、改变当前中国赴中亚五国签证难的局面、深入开展旅游安全工作、提高旅游协调机构权威性开展丝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报与项目扩展、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创建国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统一品牌形象等措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小东 海兰 马岩祥
在"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实现对接的大背景下,中哈两国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在货币合作、金融机构设置、贷款支持、合作基金设立、金融监管等多方面支持中哈产能合作。中哈产能合作面临着经济增长不确定、汇率波动幅度大等风险,应该从区域政治环境、融资渠道、基础设施、信息共享和监测预警、人民币的结算功能、金融监管规则等方面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志刚 江丽
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良好,其中能源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合作研究为重点,在阐述中哈油气资源禀赋和合作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企业层面的模式选择和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机制,进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深化双边油气资源领域合作前景予以展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丽英 赵捧未 魏明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应积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互通"开展多项合作。以"和而不同"的东方思想为指导,形成基础设施先行、制度规范为纲、人文交流为本的"以德相融"的合作模式,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农业合作、建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强化教育培训等多种合作路径,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包容、和平、发展、共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华 王磊
能源合作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深化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促进我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应构建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同时构建能源统一价格机制、能源贸易结算机制、能源通道网络合作机制、能源联合储备机制及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确保新模式的有效实施。另外,政府和企业作为两大实施主体,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能源多边合作新模式高效实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鹏 董锁成 李泽红 李宇 程昊 袁靓
借助ArcGIS10.0工具,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欧亚非三大洲65个国家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资源分布与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较高一致性,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端的欧洲区和东端的亚太区,且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趋势明显;旅游经济发展呈现"两心三带"格局特征,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两端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经济带合作模式,并提出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联盟,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带,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无障碍旅游区和国际旅游经济特区,搭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城市网络等政策建议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