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1)
- 2023(14524)
- 2022(12549)
- 2021(11650)
- 2020(9717)
- 2019(22116)
- 2018(22185)
- 2017(42101)
- 2016(23089)
- 2015(25989)
- 2014(26036)
- 2013(25763)
- 2012(23797)
- 2011(21657)
- 2010(21679)
- 2009(19785)
- 2008(19006)
- 2007(16444)
- 2006(14560)
- 2005(12717)
- 学科
- 济(110139)
- 经济(110046)
- 管理(64155)
- 业(55388)
- 企(45210)
- 企业(45210)
- 方法(42648)
- 数学(36997)
- 数学方法(36584)
- 地方(28700)
- 农(25537)
- 中国(24683)
- 学(24414)
- 业经(22197)
- 财(19788)
- 环境(18653)
- 农业(17719)
- 和(16597)
- 地方经济(16572)
- 理论(15743)
- 制(15178)
- 贸(15095)
- 贸易(15084)
- 易(14458)
- 划(14029)
- 技术(13265)
- 融(13040)
- 金融(13037)
- 发(12490)
- 银(12451)
- 机构
- 大学(328689)
- 学院(327886)
- 济(133276)
- 经济(130352)
- 管理(128093)
- 研究(115691)
- 理学(110774)
- 理学院(109429)
- 管理学(107513)
- 管理学院(106947)
- 中国(83415)
- 科学(73986)
- 京(70740)
- 所(58673)
- 财(56615)
- 研究所(53878)
- 农(52965)
- 中心(51315)
- 业大(49758)
- 江(47496)
- 财经(45851)
- 范(45517)
- 师范(45142)
- 北京(44916)
- 院(42605)
- 经(41514)
- 农业(41203)
- 经济学(39617)
- 州(38856)
- 师范大学(36752)
- 基金
- 项目(228322)
- 科学(178369)
- 研究(166543)
- 基金(163417)
- 家(142974)
- 国家(141818)
- 科学基金(120728)
- 社会(103915)
- 社会科(98263)
- 社会科学(98234)
- 省(89950)
- 基金项目(87583)
- 自然(78574)
- 自然科(76511)
- 自然科学(76493)
- 划(75842)
- 自然科学基金(75057)
- 教育(75043)
- 编号(68153)
- 资助(66519)
- 成果(54651)
- 重点(51773)
- 发(50437)
- 部(49126)
- 课题(47254)
- 创(46511)
- 创新(43436)
- 科研(43126)
- 国家社会(42160)
- 大学(41725)
- 期刊
- 济(152444)
- 经济(152444)
- 研究(96722)
- 中国(60590)
- 学报(52398)
- 科学(49342)
- 农(47752)
- 管理(46103)
- 财(41230)
- 大学(38842)
- 学学(36578)
- 教育(35521)
- 农业(33425)
- 技术(29333)
- 融(24309)
- 金融(24309)
- 经济研究(23851)
- 业经(23538)
- 财经(21900)
- 问题(19636)
- 经(18749)
- 资源(18339)
- 图书(17592)
- 业(17504)
- 技术经济(17025)
- 科技(16304)
- 理论(15391)
- 现代(14988)
- 版(14780)
- 统计(14047)
共检索到480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杜志成
生态安全是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重点。针对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的脆性特征,构建了"安全状态-脆性作用-脆性控制"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安全评价中层次较多、维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利用可拓综合分析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安全状态和趋势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研究区域地图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信息图谱方法生成安全评价结果图谱,实现区域生态安全的可视化表示;最后,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冰川与水涵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龙 姚晓军 刘时银 卜亚平 宫鹏 李晓锋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现有冰川22523条,面积25516.80 km2,冰储量约2592.85 km3,分别占我国冰川相应总量的46.37%、49.22%和57.39%,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储量最为丰富,共计2366.25 km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以面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程贵 王舒婷 马润平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新举措,这为人民币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输出、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以中亚地区为例,基于国际货币竞争视角,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中亚国家以及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利益关系的影响,运用局部稳定分析方法测算得出,从长远来看,中国和中亚国家、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在人民币中亚区域化博弈中倾向于采取合作策略。同时,采用仿真模拟实验,判断各博弈参与主体在既定条件下选择不同策略的可能性,研究得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内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博弈策略选择会随着时间变化最终收敛于合作的策略集的结论。
关键词:
人民币 中亚区域化 利益博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顾菁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丝绸之路经济带2009—2018年的生态文明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水平呈拓展区最高、重要区次之、核心区最低的分布格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水平得以整体提高,核心区最为显著;生态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环境治理的不均衡发展是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原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磊
文章基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建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的宏观及微观经济绩效模型,选取资源较为富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资源型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微观企业利润提升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资源效率的微观绩效显著,宏观绩效不显著;环境效率的宏观绩效显著,微观绩效不显著。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以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为导向,深入推进资源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体系、政策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平 徐劲松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润娴 谭克东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甘肃作为西部物流大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辐射状联通着周边地区。甘肃物流园区依托节点城市,以建设物流中心为出发点,搭建大数据为支撑的多层次物流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整条供应链企业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加速物流流程的信息化和提升物流组织的效率,对甘肃地区经济腾飞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甘肃物流园区 节点城市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田润娴 谭克东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甘肃作为西部物流大通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辐射状联通着周边地区。甘肃物流园区依托节点城市,以建设物流中心为出发点,搭建大数据为支撑的多层次物流网络应用平台,实现整条供应链企业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加速物流流程的信息化和提升物流组织的效率,对甘肃地区经济腾飞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甘肃物流园区 节点城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随着创新能力跨越各门槛值,其驱动能力呈现出"反向驱动→强正向驱动→弱正向驱动"的态势。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尹丽英 赵捧未 魏明
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应积极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互通"开展多项合作。以"和而不同"的东方思想为指导,形成基础设施先行、制度规范为纲、人文交流为本的"以德相融"的合作模式,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农业合作、建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多边合作机制、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强化教育培训等多种合作路径,实现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的包容、和平、发展、共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震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应省份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几个省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两者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显著的误差修正系数表明误差修正项对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具有修复作用。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旅游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消费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旅游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王卷乐 赵中平 董锁成 李宇 诸云强 程昊
弘扬古丝路文明先进文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生态文明,是协调丝路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的基础上,总结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提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共建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土壤、植被等重要生态要素存在明显的地带性梯度变化规律,生态背景总体较为脆弱,大气和水环境污染存在跨界传输的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的实施,沿线地区人类活动将明显加剧,工业化、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将明显增强,部分地区脆弱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不容忽视,需要各国积极行动,共同构建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庸金
中原经济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经济区,承担着建设和发展中西部地区的重任。国内外经济发展日益重视包容性,包容性发展理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中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在包容性发展理念下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原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要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实现地区间在经贸、文化、交通、能源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发展,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