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6)
- 2023(11954)
- 2022(10337)
- 2021(9269)
- 2020(7938)
- 2019(18120)
- 2018(17629)
- 2017(34386)
- 2016(18692)
- 2015(21102)
- 2014(21236)
- 2013(21392)
- 2012(20465)
- 2011(18874)
- 2010(18947)
- 2009(17577)
- 2008(17273)
- 2007(15563)
- 2006(13845)
- 2005(12395)
- 学科
- 济(104377)
- 经济(104304)
- 管理(46731)
- 业(43560)
- 方法(37503)
- 企(32581)
- 企业(32581)
- 数学(32357)
- 数学方法(32087)
- 地方(28835)
- 农(24995)
- 中国(22411)
- 业经(20389)
- 学(20027)
- 农业(17486)
- 财(17368)
- 地方经济(17225)
- 环境(14458)
- 制(14310)
- 贸(14167)
- 贸易(14161)
- 和(13834)
- 易(13528)
- 产业(13475)
- 理论(12300)
- 融(11834)
- 金融(11830)
- 发(11575)
- 银(10971)
- 银行(10948)
- 机构
- 学院(279055)
- 大学(277386)
- 济(123516)
- 经济(120946)
- 管理(102438)
- 研究(101469)
- 理学(87418)
- 理学院(86206)
- 管理学(84823)
- 管理学院(84256)
- 中国(74825)
- 科学(62652)
- 京(59533)
- 所(52005)
- 财(51954)
- 研究所(47247)
- 农(46648)
- 中心(46149)
- 江(43318)
- 财经(41582)
- 业大(39764)
- 范(39683)
- 师范(39362)
- 经济学(39012)
- 北京(37770)
- 经(37359)
- 农业(36538)
- 院(36449)
- 经济学院(35012)
- 州(34686)
- 基金
- 项目(181812)
- 科学(142477)
- 研究(133511)
- 基金(130188)
- 家(113472)
- 国家(112546)
- 科学基金(95229)
- 社会(85609)
- 社会科(81152)
- 社会科学(81131)
- 省(72066)
- 基金项目(70060)
- 划(60547)
- 自然(59582)
- 教育(58966)
- 自然科(58022)
- 自然科学(58006)
- 自然科学基金(56956)
- 编号(53880)
- 资助(52763)
- 发(43522)
- 成果(43261)
- 重点(41429)
- 部(39446)
- 课题(37636)
- 创(36914)
- 国家社会(35546)
- 发展(35458)
- 展(34941)
- 创新(34636)
- 期刊
- 济(145735)
- 经济(145735)
- 研究(83434)
- 中国(52197)
- 农(42327)
- 学报(41625)
- 科学(40162)
- 财(39772)
- 管理(35207)
- 大学(30585)
- 农业(28713)
- 学学(28541)
- 技术(24132)
- 教育(23912)
- 经济研究(23338)
- 业经(22606)
- 融(22337)
- 金融(22337)
- 财经(20613)
- 问题(19763)
- 经(18102)
- 资源(15703)
- 业(15648)
- 技术经济(15638)
- 贸(14188)
- 统计(13982)
- 图书(13941)
- 商业(13389)
- 世界(12861)
- 版(12704)
共检索到421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明凤 王姗姗
通过突变点检验考察"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影响的时间差异,引入虚拟解释变量模型对西北地区在"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带动下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从时间和区域两个维度对比分析西北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结果说明,陕西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这主要是由于西北五省中陕西的经济密度和旅游产业发展都领先于西北其他地区。西北地区在"丝绸之路复兴计划"实施之后,各地区对政策纷纷响应,效果最明显的是宁夏和青海,影响较小的是甘肃省和新疆。模型结果显示μ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说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除了旅游产业之外,政策倾斜的力度不容忽视。因此,复兴计划对于后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修建 陈恒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作为中国连通东亚、中亚的重要对外窗口,加强物流业发展可促进贸易畅通、经济增长,深化中国与东、中亚各国的合作领域。本文基于探析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机理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以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作为物流发展驱动要素替代指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五省1952—2012年作为样本区间,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贡献,但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和物流业增加值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具有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围绕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外汇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创新,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新格局,助推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发挥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鹤祥
围绕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外汇管理体系、政策体系创新,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新格局,助推西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作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个省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主动发挥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辉 李宏伟
文章基于广义矩估计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三十个地级市2004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辉 李宏伟
文章基于广义矩估计法,将产业结构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三十个地级市2004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稳定,产业结构高级化表现出不确定性;总体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尚丽
随着金融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我国西北五省区处于这条经济带上的黄金地段,应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从而加速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融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巧红 田晓娟
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现状,认为"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不合理、要素供给趋紧、"三驾马车"步调长期失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过大等因素加大了西北五省区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通过西北五省区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创新与创业、培育西北城市群等具体措施,可以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转型。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西北地区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楠 马耀峰 张春晖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旅游研究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借鉴物理学领域中的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1993—2012年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2)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旅游产业滞后型占居多数,且其综合发展水平相较于区域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极化态势;(3)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最终未迈入协调上升阶段,空间地域差异较为显著,南北地区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4)耦合协调度的地区总体差异在逐渐缩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朱海强 梁增贤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霞 周巧娅 朱海强 梁增贤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东西部均衡协调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评价体系,基于面板数据,利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均方差分解等方法,测度2010—2019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份旅游产业、经济、环境系统的空间错位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系统重心均向西南四省份偏移且各自间存在错位现象,其中经济重心错位最为显著;总体空间错位指数呈上升趋势,整体错位状况加深,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西北与西南地区的区间差异;冷热点时空演变呈现“西南集中、西北分散”的特征;各地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且多指向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震
利用时间序列数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为研究对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相应省份的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几个省份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状态良好。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结论表明两者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显著的误差修正系数表明误差修正项对于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具有修复作用。最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为1的情况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增长是旅游消费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旅游消费并没有表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旅游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蒙永胜 刘明辉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久推进在本质上要求民心相通,强调居民增收、区域协调。要素与经济社会的分布离散是认识地区差异的新视角,文章应用重心原理设计地区差异甄别框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值法确定甄别方案,通过考察新疆(1998-2013年)资源、环境、人口等要素与经济社会的重心移动轨迹,从要素与经济社会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匹配度视角识别要素间趋同和离散趋势,分析新疆地区差异演变的进程。结果表明:第一,人口分布重心与经济、社会重心分布错位,不匹配程度扩大;第二,社会、人口重心分布及轨迹变动由资源与环境水平共同作用,资源水平影响重心分布状况,环境水平影响变动轨迹,资源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三,财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杨晓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屈小爽
文章基于2011—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30个旅游城市旅游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各旅游城市的旅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各城市旅游效率逐年递增,但省际间差异明显,且保持相对稳定的格局,陕西与甘肃两省旅游城市旅游效率普遍较高,其他三省旅游效率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