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09)
- 2023(3372)
- 2022(2939)
- 2021(3051)
- 2020(2287)
- 2019(5539)
- 2018(5612)
- 2017(10188)
- 2016(5413)
- 2015(6439)
- 2014(6219)
- 2013(5896)
- 2012(5517)
- 2011(4747)
- 2010(4584)
- 2009(4145)
- 2008(3908)
- 2007(3193)
- 2006(2643)
- 2005(2318)
- 学科
- 济(18124)
- 经济(18101)
- 管理(11573)
- 业(10100)
- 企(8764)
- 企业(8764)
- 地方(7328)
- 方法(6758)
- 农(6119)
- 中国(6024)
- 教育(5706)
- 业经(5057)
- 理论(4888)
- 数学(4733)
- 数学方法(4647)
- 农业(4182)
- 和(4066)
- 文化(3774)
- 学(3768)
- 财(3412)
- 思想(3298)
- 政治(3241)
- 思想政治(2970)
- 政治教育(2970)
- 治教(2970)
- 德育(2941)
- 产业(2841)
- 制(2781)
- 教学(2731)
- 贸(2729)
- 机构
- 学院(66966)
- 大学(66762)
- 管理(23499)
- 研究(21583)
- 济(21296)
- 经济(20603)
- 理学(20192)
- 理学院(19835)
- 管理学(19342)
- 管理学院(19186)
- 中国(16253)
- 京(14986)
- 科学(13751)
- 范(12798)
- 师范(12734)
- 中心(10783)
- 江(10740)
- 财(10372)
- 师范大学(10322)
- 所(9841)
- 北京(9333)
- 农(9084)
- 业大(8961)
- 州(8931)
- 研究所(8837)
- 院(8229)
- 财经(8067)
- 技术(7827)
- 教育(7488)
- 经(7240)
- 基金
- 项目(45653)
- 研究(36496)
- 科学(35601)
- 基金(31094)
- 家(26211)
- 国家(25849)
- 科学基金(22325)
- 社会(22114)
- 社会科(20618)
- 社会科学(20614)
- 省(18920)
- 教育(17435)
- 基金项目(17147)
- 编号(16360)
- 划(15719)
- 自然(13947)
- 成果(13879)
- 自然科(13568)
- 自然科学(13566)
- 自然科学基金(13310)
- 资助(11823)
- 课题(11611)
- 年(10522)
- 发(10102)
- 重点(10054)
- 项目编号(9702)
- 创(9510)
- 部(9492)
- 规划(9237)
- 大学(9113)
共检索到104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袁志伟
10-13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少数民族的宗教思想文化的整体特点是由分立发展、各具特色走向融合统一和文化认同,其表现为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宗教思想的发展大势是由多元分立走向一体,各民族宗教思想界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各民族的佛教文化是中国唐宋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宗教思想文化的交流和融通推进了10-13世纪丝路沿线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形成。
[期刊] 求索
[作者]
崔思朋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主要通道,农作物传播更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交往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大量美洲作物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迅速融入到中国农业生产体系之中,于中国影响深远。这些外来作物的传入既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存在广泛交往,同时也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时期中国尤其是清代中国并非是以往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闭关锁国"的封闭保守形象,而是通过丝绸之路所塑造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与世界存在广泛联系。
关键词:
明清时期 丝绸之路 外来作物 交流网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明辉
海上丝绸之路是岭南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和内陆拓展创新的主要途径,与岭南移民、海外留学、宗教传播紧密相关。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还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也促进了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创新。本文通过对岭南音乐文化的特点与内涵进行分析,探究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岭南音乐文化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对岭南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国新时期的音乐变革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岭南音乐 音乐文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詹姆斯·麦克布莱德 李笑然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形成了一张连接南亚、中亚与中东、欧洲的商业网络。如今,新丝路计划的提出,旨在加强中亚、东亚之间的联系。这一概念在美国和中国都被提及,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截然不同。2011年,在从阿富汗撤军时,美国提出大中亚经济计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的观点,以求政治稳定。2013年,中国主席习近平发表其关于中国主导的丝绸之路的观点,从而促进贸易流通,保证稳定的能源供给,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 物流先行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林硕
孟特戈维诺是意大利人,受教皇尼古拉斯四世(Nicholas IV,?1292年)委派前往东方传教。其主要目的是觐见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年),和名义上从属于元帝国的伊尔汗国君主阿鲁浑汗(Arghun,12581291年),面呈教皇的书信。接受命令后,年近五旬的孟特戈维诺开始准备,与之同行的还有另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铁
南方丝绸之路包括两条路线,一条自成都经五尺道、灵关道进入云南,经蜀身毒道至今缅甸、印度及其以西地区。另一条由成都经五尺道进入云南,沿交趾道达今越南北部,前行由北部湾出海。南方丝绸之路开通于两汉时期,汉晋时期道路沿线出现了一些城镇,中国内地与西南边疆及中南半岛等地,相互的商业贸易亦涌现了高潮。
关键词:
汉晋时期 南方丝绸之路 城镇 商业贸易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君涛
吐蕃占领敦煌后期,出现一批涉及不动产、人口、牲畜买卖的吐蕃文契约,契约要求的内容格式及预防性条款等经与同类汉文契的对比研究,发现是对汉地传统契约制度的承袭和沿用,这是吐蕃统治当局对汉地契约文化认同吸收的结果。敦煌在吐蕃占领的六十余年间,民间契约由汉文契约变而为吐蕃文写契约,生动地体现出吐蕃进入汉地后逐步接受中原制度文化的全过程。这种特殊条件下的民族融合,有助于汉、藏共同民族心理素质和民间习惯法则的构建。
关键词:
吐蕃文契 买卖契约文书 敦煌蕃占时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在中国东部、黄海之滨,有一个闻名遐迩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这里集聚了5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年产优质蚕茧12万担,6A级高等级生丝600吨;这里每周有一个装满高档丝的集装箱从上海港出发,经欧洲第二大港德国汉堡港中转欧洲各大丝绸经销商。这里就是被海外客商誉为"东方蚕丝之都"的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阚瑷珂 杨枭 何杰 杨仁怀
"空间历史"是融合人文社会科学与GIS技术的研究热点。针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空间历史重构,以西蜀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从时间维度探讨了其贸易形式、古道性质及货物流转的变迁史;从空间维度分析了历史路线及分支路径的演变历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态GIS的动态模拟方法。设计了整合时间域和空间域要素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STDM),并建立历史数据库来实现对相关时态语义的表达和记录,组织管理空间历史的时空关系数据。开发了时态WebGIS复原西蜀丝绸之路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分支古道演变轨迹,为研究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发生与发展史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历史地理过程重构平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陈乘风
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和我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重叠和合作空间,也存在竞争。印尼一方面乐于通过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其"全球海洋支点"战略,提升其国际地位,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印尼国内也存在反对的声音。中国可将印尼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示范、中介和重要市场,并注意从印尼最为关心的海上互联互通和出口型制造业两大方面与该国战略对接,注重形成"点、线、面"的一体化协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艺彤
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支持建设中国郑州与卢森堡之间的“空中丝绸之路”。随着“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在“硬联通”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对于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规则标准“软联通”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规则标准“软联通”是维护国际航空领域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是提升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拓展中国国际航空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为“硬联通”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是促进中国民用航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规则标准“软联通”的具体推进过程中,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民用航空管理规则标准与国际通用标准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面临国际地位不高、管理经验欠缺、制度机制亟待创新优化等诸多挑战。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应加快提高中国民用航空制定规则标准的水平,满足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规则标准对接的需求;加快角色转型与重新定位,积极维护“一带一路”合作伙伴的正当权利;顺应和把握国际航空发展趋势,制定新的全球民航秩序治理规则标准;加快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步伐,有力支撑规则标准“软联通”。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鸣皋
《洛阳—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书,是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所编,中州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10月出版的一部论文集,计有论文三十三篇。书中内容,正如李学勤先生在此书的序言中所说:“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是一个新颖而重要的研究题目;”“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必须还洛阳以其应有的地位”;并且指出这本书:“对洛阳历史文化以及丝绸之路的探索两有裨益。”本书的《后记》也指出洛阳在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证明,洛阳也是这条联结亚洲、欧洲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纽带的一个重要起点。然而遗憾的是,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人们却忽略了洛阳在丝绸之路上应有的历史地位,”本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佳雨 周盼 杜雁
作为具有多目标导向和多功能综合的绿色网络体系,绿道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功能逐步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文化线路作为世界遗产研究的前沿概念,注重背景环境和相关区域的整体价值,以文化线路作为绿道规划选线的基础,增强了绿道的可识别性和历史感。通过对草原丝绸之路(元上都至元中都段)文化线路要素(背景、内容、作为整体的跨文化意义、动态性与环境)、关联区域(空间关联、视觉心理关联、城乡体系及交通关联)、敏感性(地形地貌、水体、植被覆盖、土地利用、遗址缓冲区)分析,提出绿道选线原则、方法及服务设施规划指引。
关键词:
绿道 文化线路 草原丝绸之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睿文,刘衡
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珍贵的自然、人文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全世界的共同关注与保护。但迄今为止,申报工作都是局限于我国范围内申报,尚未开展多国联合申报的尝试,模式比较单一。文章以丝绸之路为例,通过分析丝绸之路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多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设想,并进一步对中国引入多国申报模式的必要性作以初步的论述,以供学术界参考。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多国联合申报 丝绸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