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56)
2023(5391)
2022(4713)
2021(4134)
2020(3639)
2019(8840)
2018(8787)
2017(17298)
2016(9669)
2015(11106)
2014(11282)
2013(11389)
2012(10890)
2011(9904)
2010(10044)
2009(9470)
2008(9626)
2007(8986)
2006(7549)
2005(6745)
作者
(30325)
(25727)
(25543)
(24490)
(16108)
(12397)
(11806)
(10124)
(9448)
(9056)
(8674)
(8543)
(8394)
(8145)
(8094)
(8030)
(8022)
(7682)
(7391)
(7353)
(6519)
(6301)
(6205)
(5880)
(5817)
(5777)
(5697)
(5685)
(5268)
(5177)
学科
(43594)
经济(43558)
管理(27168)
(26155)
方法(22661)
(20507)
企业(20507)
数学(20408)
数学方法(20253)
(12177)
(10939)
(10064)
中国(10029)
环境(8598)
地方(8541)
(8493)
贸易(8493)
(8230)
业经(7935)
农业(7888)
(7252)
(7051)
(6841)
财务(6827)
财务管理(6806)
企业财务(6412)
(6281)
银行(6256)
(6155)
(6138)
机构
大学(147601)
学院(146657)
(60824)
经济(59545)
管理(55180)
研究(49563)
理学(47654)
理学院(47116)
管理学(46269)
管理学院(45998)
中国(36657)
科学(32422)
(30825)
(30124)
(26904)
(26387)
业大(25368)
研究所(24202)
农业(24164)
中心(23370)
(22308)
财经(21797)
(19658)
北京(19344)
经济学(19064)
(18647)
师范(18432)
(17576)
经济学院(17506)
(17326)
基金
项目(97056)
科学(74707)
基金(69166)
研究(68247)
(60960)
国家(60476)
科学基金(50588)
社会(42207)
社会科(39985)
社会科学(39966)
(38980)
基金项目(37223)
自然(33249)
(32674)
自然科(32427)
自然科学(32412)
自然科学基金(31822)
教育(31237)
资助(28501)
编号(27757)
成果(22481)
重点(22218)
(21453)
(21449)
(19915)
科研(19289)
课题(18967)
计划(18961)
创新(18723)
大学(17967)
期刊
(64207)
经济(64207)
研究(39102)
学报(26809)
(26770)
中国(25388)
科学(22643)
(21652)
大学(19349)
学学(18420)
农业(17825)
管理(17085)
技术(12572)
教育(12261)
(11953)
金融(11953)
财经(10693)
业经(10674)
经济研究(10194)
(9827)
问题(9171)
(9101)
技术经济(8186)
(8029)
统计(7587)
理论(7365)
商业(7193)
(7173)
(6774)
实践(6727)
共检索到208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东强  何钊  孙龙  赵敏  冯颖  
采用GC-MS和DSC对索氏法、浸提法、超声波协同微波法和水酶法等4种方法提取的丝光绿蝇幼虫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热力学性质进行分析,为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浸提法油脂中共有15种脂肪酸,其余3中方法油脂均含有17种脂肪酸,主要成份为油酸、亚油酸、棕榈油酸和棕榈酸4种,占脂肪酸总量的89%左右,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248.47 mg·g-1、243.51 mg·g-1、174.96 mg·g-1,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约占脂肪酸含量的65%,其他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DHA也有少量存在。不同方法提取的油脂的热动力学特性差异明显,油脂的熔点及玻璃化转变温度有一定差异。浸提法提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长缨  雷朝亮  宗良炳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家蝇蛆油、蛹油、成蝇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10种脂肪酸: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棕榈烯酸(C16∶1)、硬脂酸(C18∶0)、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酸(C20∶0)、十五碳酸(C15∶0)、十七碳酸(C17∶0),其中十五碳酸和十七碳酸是2种不多见的奇数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多数。对于不同虫态,其脂肪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红梅  钟来进  卢爱民  云楚帆  
采用竹笋皮和丝光改性竹笋皮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评价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方法对2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添加量以及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其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与竹笋皮相比,丝光竹笋皮更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表面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孔隙和不规则的沟槽;比表面积为1.516 m2·g-1,高于未改性竹笋皮比表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正祥  张华新  刘涛  
以省沽油野生和栽培种子为材料,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和GC-MS联用仪,对其种子出仁率、出油率、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油脂理化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出仁率为49.78%~51.90%,种子出油率为27.82%~32.72%,属于高含油量种子;种子油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80.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59.4%~67.7%,n-6PUFA/n-3PUFA为5.2~6.2,SFA∶MFA∶PUFA为1∶(0.4~0.9)∶(0.8~6.6);种子油脂具有酸值和过氧化值较低的特点,属于亚麻酸类油脂。省沽油是一种很好的木本油料树种,可用来开发功能性植物油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修烛  李志西  杜双奎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苹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共检出了 5种脂肪酸 ,其相对含量分别是棕榈酸 7.0 9%,硬脂酸 2 .37%,油酸 39.6 9%,亚油酸 4 9.6 4 %,花生酸 0 .91%。同时 ,对苹果籽的一些物理特性的分析结果作了报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陆亚男  翟尚华  邵盛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凌云  王小艺  曹一博  
为了探讨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油脂积累之间存在的关系,对油茶‘湘林11’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上述指标与油脂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升高,于6月中旬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又略有回升;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呈现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活性在果实发育早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AI)变化趋势相反,液泡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高于前期,显示此时蔗糖在液泡中贮藏转化功能的活跃;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军  朱洁文  王坤  孙焕良  
以苎麻属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及GC-MS联用仪,对其微结构、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油脂理化特性等进行研究,探讨了苎麻属植物种子的微结构和油脂的功能特性,为苎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种子外形多样且种子表面纹饰以网状纹和线状纹为主;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分别在0.034~0.049 g、0.455~0.694 mm和0.250~0.322 mm之间;在以石油醚为萃取溶剂、80℃水浴和12h萃取时间的最佳条件下,种子出油率为13.45%~28.19%,属于高含油量种子,但不同基因型种子的出油率差异较大,野生种的平均出油率要高于栽培种的;种子油脂肪酸以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丽  傅超凡  钟秋平  王森  
漆树科(Anacandiaceae)资源丰富,约60属600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漆树群体5亿多株,能结籽的有1亿多株。目前,漆树研究大多是以生产生漆的漆树类为对象,对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研究较少,而漆蜡(油)用途广泛,在化妆品、防水剂、涂料、粘接剂、润滑剂、电子摄影调色剂、水果保鲜剂及蜡纺印花等轻化电子产业中有巨大的潜力(王成章,2001;唐丽等,201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牛卉颖  杨磊  张琳  李晓薇  刘玉  祖元刚  
旨在建立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种子脂肪酸成分的检测方法。采用正己烷提取长春花种子油,然后将油样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其中的组分。从分离出的9个峰中确认了5种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所鉴定的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9.91%。主要脂肪酸油酸(C19H36O2)、亚油酸(C19H34O2)、棕榈酸(C17H34O2)和花生酸(C21H42O2)的相对含量分别是73.92%,16.93%,5.58%和3.40%。表1参1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蕾  赵荻  胡渊渊  索金伟  喻卫武  吴家胜  娄和强  宋丽丽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炒制和烘烤)的香榧Torreya grandis ‘Merrillii’种仁香气成分、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揭示不同加工方式对香榧香气物质和油脂品质形成的影响,探讨香榧的最优烘烤工艺。【方法】比较炒制香榧(传统的炒制方式加工)、烘烤香榧(烘烤方式加工)和原料香榧(未加工前的原料)香气组分的差异,并测定3种香榧材料的酸价、过氧化值、总酚质量分数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明确适宜的香榧加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以第1次烘烤时间、盐浸时间、第2次烘烤时间作为变量因子的单因素试验,结合种仁感官评价、过氧化值、酸价、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再通过Design-Expert软件对酸价和过氧化值响应面优化分析,明确最优的香榧烘烤加工工艺。【结果】萜烯类化合物为香榧香气主要物质,高达57.7%~70.5%;烘烤香榧的香气物质种类和总量均明显大于炒制香榧,且烘烤香榧种仁的油脂酸败程度明显低于炒制香榧。根据不同烘烤因子对感官评价和色度指标的影响试验,确定第1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10~14 min (200℃),最佳盐浸时间为10~15 min,第2次烘烤的最佳时间为90~120 min (120℃)。【结论】烘烤方式加工的香榧种仁香气成分及油脂品质均明显优于炒制方式加工的香榧;香榧最佳烘烤条件为:先在200℃下烘烤12 min,再在20%质量分数盐溶液中浸泡10 min,最后在120℃下烘烤95 min。图3表4参2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车运舒  吴东顺  辛成莲  李康雄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为樟科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区)[1]。由于生态条件、资源(Lauraceae)山胡椒属(Lindera Thunb.)植物,主要分保护以及对其经济价值了解程度的不同,许多地区布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的香叶树零星分布和灌木化,资源数量不大,但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柴静瑜  王开良  姚小华  滕建华  林萍  
[目的]为选配油茶杂交育种最优亲本和最佳亲本组合,探索种间杂交策略,提升育种效率,获得最大遗传增益。[方法]以巢式交配的种内、种间杂交子代林为试材,测定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以及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1个经济性状,分析母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解析各性状的遗传控制模式。[结果]11个经济性状在12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变异主要来源于父本效应(P<0.01),母本效应仅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GCA与SCA表明,普通油茶种内杂交组合4×23在以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等性状为育种目标时可作为优选杂交组合。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种间杂交组合53×小3可在单果质量、棕榈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育种中加以利用;组合53×小2在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油酸含量上具有育种优势。遗传效应分析表明,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主要受加性遗传控制,其余8个经济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方差显著高于加性遗传方差。11个经济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大于家系遗传力,油茶杂交育种中应采用全同胞家系内选择优良单株的育种策略。[结论]油茶成林的经济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受环境影响较小。单果质量、鲜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棕榈酸、棕榈烯酸、α-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含量等8个性状均以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影响程度较低。在开展种间杂交工作时,双亲的SCA评估应放在首位。本研究首次以油茶杂交子代成林为材料,探索了普通油茶与小果油茶种间杂交的亲本配置及遗传效应规律,对指导油茶种间杂交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