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1)
- 2023(8663)
- 2022(7849)
- 2021(7509)
- 2020(6243)
- 2019(14715)
- 2018(14784)
- 2017(28830)
- 2016(15798)
- 2015(17867)
- 2014(17785)
- 2013(17577)
- 2012(15934)
- 2011(14273)
- 2010(14015)
- 2009(12565)
- 2008(11995)
- 2007(10165)
- 2006(8716)
- 2005(7333)
- 学科
- 济(59876)
- 经济(59807)
- 管理(43707)
- 业(41338)
- 企(35045)
- 企业(35045)
- 方法(29694)
- 数学(25686)
- 数学方法(25403)
- 农(15055)
- 学(14352)
- 中国(14190)
- 财(13869)
- 业经(13031)
- 地方(12343)
- 理论(10513)
- 贸(10458)
- 贸易(10453)
- 和(10310)
- 易(10136)
- 农业(10114)
- 技术(9800)
- 环境(9656)
- 务(9230)
- 财务(9173)
- 财务管理(9159)
- 制(9032)
- 教育(8738)
- 企业财务(8674)
- 划(8458)
- 机构
- 大学(220188)
- 学院(217371)
- 管理(90209)
- 济(80964)
- 理学(79319)
- 经济(79076)
- 理学院(78467)
- 管理学(77073)
- 管理学院(76705)
- 研究(71359)
- 中国(49936)
- 京(46850)
- 科学(46819)
- 所(35793)
- 农(35477)
- 业大(35207)
- 财(34921)
- 研究所(33128)
- 中心(31704)
- 北京(29527)
- 江(29517)
- 范(29068)
- 财经(28994)
- 师范(28796)
- 农业(27982)
- 经(26430)
- 院(26197)
- 州(24628)
- 师范大学(23452)
- 技术(23355)
- 基金
- 项目(157767)
- 科学(122973)
- 研究(114320)
- 基金(113671)
- 家(99328)
- 国家(98509)
- 科学基金(84310)
- 社会(69262)
- 社会科(65541)
- 社会科学(65522)
- 省(61878)
- 基金项目(61726)
- 自然(56784)
- 自然科(55436)
- 自然科学(55424)
- 自然科学基金(54397)
- 划(52382)
- 教育(52070)
- 编号(47095)
- 资助(46703)
- 成果(37694)
- 重点(34840)
- 部(34159)
- 发(32951)
- 创(32805)
- 课题(31856)
- 创新(30505)
- 科研(30494)
- 大学(29406)
- 项目编号(29371)
共检索到300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红梅 钟来进 卢爱民 云楚帆
采用竹笋皮和丝光改性竹笋皮为吸附材料,研究了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评价二者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方法对2种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手段,探讨了pH值、反应时间、添加量以及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的影响;采用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对其进行热力学模拟研究,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其进行动力学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与竹笋皮相比,丝光竹笋皮更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表面含有大量紧密排列的孔隙和不规则的沟槽;比表面积为1.516 m2·g-1,高于未改性竹笋皮比表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荣华 李满林 张增强 孟昭福 杨正亮 孙西宁
【目的】探讨柠檬酸改性对桔皮生物吸附剂吸附污染物能力的影响,为桔皮的资源利用提供新途径,为污水净化吸附剂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粗桔皮(OP)为吸附剂原材料,以柠檬酸为改性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出了改性桔皮吸附剂——柠檬酸改性桔皮(COP)和碱处理柠檬酸改性桔皮(MOP),以染料甲基蓝(MB)为污染物,采用恒温振荡处理法,考察了吸附剂用量、MB质量浓度、体系pH、温度等因素对OP、COP和MOP吸附MB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3种吸附剂对MB的吸附能力与体系pH有关,当pH为2~10时,MOP对MB的吸附能力变化不大,而OP和COP对MB的吸附能力,在pH>...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璇 朱美龙 李亚美 刘余 熊悦希 杨红旗 张亚非
为了改善氧化石墨烯(GO)吸附污染物后难以从水溶液中分离的问题,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GO进行改性,制备PEI-GO复合材料,并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分析不同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MB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采用动力学及温线模型进行拟合,记录GO吸附MB与PEI-GO吸附MB后从溶液中的分离时间。结果表明,PEI-GO复合材料与仍具有良好的二维纳米结构,纳米片层中的含氧官能团与PEI中的氨基反应生成O = C-NH共价键。复合材料PEI-GO对MB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MB初始浓度为25mg/L,PEI-GO投入量为30mg的条件下,PEI-GO的吸附量可达204.87mg/g;吸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后,分离速率较GO吸附后快4~5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新周 林惠昆 郝志云 董毅
【目的】研究甘蔗滤泥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溶液pH、不同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探究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应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方程模拟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行为。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模拟其吸附过程热力学行为。【结果】最佳条件:甘蔗滤泥投加量为14 g/L、pH为5、温度为303 K、时间为40 min,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8%。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此吸附过程。【结论】甘蔗滤泥吸附亚甲基蓝是可行的,该过程很容易进行。
关键词:
甘蔗滤泥 亚甲基蓝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佳闻 何春霞 郭航言 明丽
[目的]亚甲基蓝广泛用于化学指示剂、染料、生物染色剂和药物等领域并在印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染料废水并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为此探讨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用限氧控温法在500℃下制备5种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秸秆、芦苇秸秆)生物炭,用电镜显微镜扫描、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对5种秸秆生物炭微观结构、官能团、元素进行表征,并用5种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性试验,对比和分析5种秸秆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结果]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芦苇秸秆具有圆孔型微孔结构;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平行壁型微孔结构。5种秸秆生物炭的FTIR图谱均含有极性基团和芳香性结构。它们X射线衍射图谱的主峰值均出现在(2θ)介于20.8°~28.1°。pH以及投入量的增加会提高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小麦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最大,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7.82 mg·g~(-1);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芦苇秸秆生物炭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27.28和22.72 mg·g~(-1);而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较差。[结论]在5种秸秆生物炭中,小麦秸秆具有良好的表面特征和吸附亚甲基蓝能力,为有机污染吸附的优选材料。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亚甲基蓝 表征 吸附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平 黄贞 刘晓燕
笔者以廉价易得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 ,经环氧氯丙烷交联 ,研发了一种新的生物吸附剂 ,并探讨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该改性树皮最适宜的处理条件为 :氢氧化钠浓度 0 8mol L ,环氧氯丙烷 2 0mL ,改性温度 5 0℃ ,树皮粒径 1~ 2mm .改性树皮对各种金属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 :室温下pH值为 5时对Fe2 + 吸附 3h ;4 5℃ ,pH值为 5 5时对Cu2 + 吸附 3h ;室温下pH值为 6时对Zn2 + 吸附 2h .该改性树皮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 ,能有效处理 1~ 10 0mg L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封萍 王欢 梅磊 张登峰 易明 王梦霞 朱学帅
为加深学生对碳排放、碳中和在化学工程与能源利用领域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完全基于生物质资源的活性炭制备与吸附性能探究综合性实验。以生物质热解液替代常规化学品(如磷酸、氢氧化钾或氯化锌等)作为活化剂,以玉米芯或核桃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时间对活性炭吸附量影响不大,浸渍比对玉米芯基活性炭吸附量影响较大。玉米芯基活性炭和核桃壳基活性炭分别在浸渍比1∶12和1∶8时吸附量最大,对应的亚甲基蓝吸附量分别达8.67 mg/g和14.53 mg/g。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液 活性炭 吸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林恒 李湘洲 刘艳新 张胜 王玲芝 栾芳菲
采用高锰酸钾与硫酸锰联合对竹炭进行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进行探讨。分析了甲醛溶液的初始浓度、改性前后竹炭的用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竹炭改性前后的表面构型、比表面积与官能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甲醛溶液浓度42 mg/m L,改性竹炭用量17 mg/m L、温度313 K,吸附时间5 h的条件下,甲醛的吸附效果最好,达到了50.25 mg/g;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的分析表明,竹炭经改性后微孔结构增多、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改性竹炭比未改性竹炭具有更为良好的吸附性能。
关键词:
改性 竹炭 吸附 甲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梦祎 任祺恺 罗婧盈 王明枝
【目的】将木材加工剩余物木粉和改性木粉作为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剂,并探究其性能,为木粉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策略。【方法】以植酸(PA)为绿色改性剂接枝木粉制备了木粉基吸附剂(PA-WF),利用SEM–EDS、ATR–FTIR、XRD、BET对PA-WF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官能团、孔隙度、比表面积、结晶度和结晶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了植酸和木粉质量比、尿素和木粉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木粉接枝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接枝率木粉的亚甲基蓝染料溶液吸附容量,探究了PA-WF在不同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染料不同初始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吸附容量变化规律。【结果】当植酸和木粉质量比2.5∶5、尿素和木粉质量比3∶5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 h时,可制备接枝率为11.31%的改性木粉。SEM–EDS、ATR–FTIR、XRD和BET测试结果表明:PA成功接枝在木粉上引入磷酸基团,且增大了木粉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体积。吸附测试结果表明:PA-WF在接枝率为8%时吸附性能最优,吸附容量可达22.53 mg/g,比未改性木粉的吸附容量(10.50 mg/g)提高了114.57%;PA-W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结论】采用适当条件制备植酸接枝改性木粉,经推测其吸附过程属于离子交换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利用植酸中阴离子磷酸基团,可大幅提升木粉的吸附性能,为木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木粉 吸附 染料 接枝改性 植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光莉 郭新欣 韩熙 张坤 朱双 勾琪立 徐强 黄化刚
【目的】探究改性生物炭对重金属元素镉(Cd)的吸附机理,以期为治理Cd污染和改性生物炭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工业化生产的竹屑生物炭(BB)和烟杆生物炭(TB)为原料,在300℃的低温限氧条件下进行氧化改性30 min,冷却至室温后制成两种改性生物炭(分别记为BB300和TB300)。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矿物组分进行分析,结合吸附实验对其吸附溶液中Cd~(2+)的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BB300和TB300产率高,分别达70%和65%。4种生物炭(BB、BB300、TB和TB300)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7.57、15.97、120.48和166.67 mg/g, TB和TB300相较于BB和BB300,吸附性能更好,但改性效果较差。对比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Langmuir吸附模型能更好的拟合四种生物炭的等温吸附过程,表明这4种生物炭表面具有有限的吸附位点,吸附机制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对比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4种生物炭对溶液中Cd~(2+)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特征,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同时发生。对比吸附速率k_2,氧化改性能提升吸附速率。改性生物炭混土材料吸附Cd~(2+)实验表明,改性生物炭对土壤Cd~(2+)的吸附特征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改性生物炭加入土壤能提升土壤对Cd~(2+)的吸附能力,同时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影响生物炭的吸附能力,pH值较高和CEC更高的紫色土能吸附更多Cd~(2+)。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Cd~(2+)吸附有正向的影响。【结论】利用热空气氧化方法改性的生物炭产率较高且无化学试剂带入,具备工业化生产的前景。改性后的生物炭能够有效提升生物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对土壤Cd污染具有较优的钝化能力,为提升生物炭钝化土壤重金属能力和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生物炭 氧化改性 Cd~(2+) 吸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力平 孙长霞
该文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动力学研究表明,植物单宁改性树脂对碱性橙的吸附脱色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式;由动力学速率方程可知,该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同时伴有吸附剂内的粒子扩散.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放热吸附,温度升高不利于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此外,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
关键词:
植物单宁 改性树脂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雷明婧 朱健 王平 张伟丽
粘土矿物作为良好的天然吸附材料,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多数粘土矿物含有杂质,存在理化构造缺陷,这些限制了其吸附性能的发挥,柱撑改性能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吸附着手,系统综述了柱撑粘土矿物的制备工艺、制备机理和柱撑粘土矿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吸附条件、吸附机制,为粘土矿物的应用与研究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
关键词:
粘土矿物 无机柱撑改性 吸附性能 污染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湘洲 王玲芝 旷春桃
植物单宁是自然界中十分丰富的天然有机资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单宁因苯环上富有多个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和络合作用的邻位羟基,近年来成为一种备受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单宁不同的改性方法会对其吸附性能产生影响。本文论述了单宁的原位固化、胶原纤维固化、胺甲基化及磺化四种改性方法,阐述了单宁的改性机理以及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宁四种改性方法特点的对比,对单宁改性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单宁 重金属吸附 改性方法 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孟昭福 赵敏
采用一次平衡法初步研究了土娄土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土娄土对CTMAB的吸附等温线属于S型,吸附量和吸附力很大;pH增加,土壤对CTMAB的吸附量略有增加;CTMAB在土壤表面是多层吸附,以单分子或二分子缔合体的形式吸附于土壤表面;CTMAB在土壤-溶液体系的临界表面胶团浓度smc显著小于溶液体系CTMAB的临界胶团浓度cm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韬 陈国奋 陈碧花 陈绍军
研究牡蛎壳对甲基橙的吸附特性,并进行吸附影响因素的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0 mg.L-1,吸附温度35℃,牡蛎壳粉投加量0.1 g,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甲基橙去除率达到74.2%,吸附量为18.6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即Ce/qe=0.0148 Ce+0.5496,35℃下的饱和吸附量为67.57 mg·g-1.
关键词:
甲基橙 牡蛎壳 吸附 脱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