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43)
2023(4793)
2022(4319)
2021(3920)
2020(3649)
2019(8659)
2018(8611)
2017(17041)
2016(9617)
2015(11070)
2014(11405)
2013(11527)
2012(10963)
2011(9978)
2010(10128)
2009(9515)
2008(9729)
2007(9042)
2006(7526)
2005(6704)
作者
(29670)
(25213)
(24911)
(23943)
(15788)
(12089)
(11608)
(9888)
(9187)
(8851)
(8441)
(8368)
(8095)
(7892)
(7831)
(7830)
(7804)
(7390)
(7309)
(7205)
(6345)
(6140)
(6136)
(5776)
(5656)
(5642)
(5591)
(5554)
(5125)
(5098)
学科
(43551)
经济(43511)
(26153)
管理(25616)
方法(23561)
数学(21364)
数学方法(21210)
(20385)
企业(20385)
(11976)
(11384)
中国(9860)
(9525)
地方(8631)
(8488)
贸易(8488)
(8231)
农业(7845)
业经(7589)
(7427)
(7223)
财务(7210)
财务管理(7189)
企业财务(6782)
(6611)
(5897)
银行(5873)
(5681)
金融(5679)
环境(5662)
机构
大学(146612)
学院(145055)
(60521)
经济(59238)
管理(54936)
研究(48761)
理学(47612)
理学院(47062)
管理学(46244)
管理学院(45966)
中国(36148)
科学(31523)
(30559)
(29025)
(27010)
(26005)
业大(24140)
研究所(23813)
农业(23340)
中心(22994)
(22070)
财经(21925)
(19787)
经济学(19098)
北京(19076)
(18792)
师范(18585)
经济学院(17516)
(17182)
(16900)
基金
项目(95539)
科学(73885)
基金(68749)
研究(67582)
(60277)
国家(59797)
科学基金(50109)
社会(41943)
社会科(39694)
社会科学(39677)
(37704)
基金项目(36967)
自然(32968)
自然科(32165)
自然科学(32153)
(31981)
教育(31622)
自然科学基金(31583)
资助(28709)
编号(27854)
成果(22714)
重点(21937)
(21862)
(20753)
(19343)
科研(19049)
课题(18907)
教育部(18334)
计划(18318)
创新(18158)
期刊
(63166)
经济(63166)
研究(39270)
学报(25446)
(25423)
中国(24880)
科学(22148)
(22028)
大学(18342)
学学(17390)
管理(16884)
农业(16873)
教育(12681)
技术(12209)
(11569)
金融(11569)
财经(11002)
业经(10336)
经济研究(10251)
(9412)
(9382)
问题(9090)
技术经济(8047)
(7774)
统计(7666)
理论(7389)
商业(7234)
(7198)
(6742)
实践(6735)
共检索到205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邵锋  陈新军  李纲  钱卫国  
应用4种数理统计方法,采用19个形态比例性状,对东黄海鲐鱼(包括日本鲐的五岛西部种群和东海西部种群,澳洲鲐)3个群体形态差异进行研究。差异系数(C.D)检验证实,日本鲐的五岛西部与东海西部2个种群形态上尚未达到亚种差异水平。均数差异系数表明,日本鲐的五岛西部和东海西部种群间比例性状差异显著有FL/BL,SPL1/BL,ED/BL,D2-4/BL,D2-5/BL,D3-5/BL,D4-7/BL,D6-7/BL等8个参数(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从军  邹莉瑾  李纲  陈新军  
根据1999—2011年我国鲐大型灯光围网渔业数据,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估算了影响CPUE的时间(年、月)、空间(经度、纬度)、捕捞性能和环境效应[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海表面叶绿素浓度],并以年效应作为资源丰度指数,分析了东、黄海鲐资源丰度的年间变化,东、黄海鲐资源丰度指数的年间变化与产卵场海表面温度以及捕捞强度间的关系。GAM结果表明,时间、空间、捕捞和环境变量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11.6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楚珠  严利平  李建生  吕振波  张壮丽  张辉  李圣法  
利用2010年1月至5月在闽南、闽东、温台和烟威渔场采集的254尾产卵期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样品,分析了4个海域日本鲭产卵群体的形态差异。每尾样品先以框架测量法(truss method)测定20个框架的数据;再利用相对生长测定法(allometric method)对框架数据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大小差异对分析的影响。用254尾样品标准化后的框架数据进行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6.63%。第2主成分主要受第二背鳍基底长度和臀鳍基底长度的影响;第3主成分主要受鳃盖腹部末端至腹鳍起点距...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纲  陈新军  官文江  
运用基于贝叶斯的剩余产量模型,对东、黄海鲐资源进行评估,确定了当前鲐资源开发利用状态,估算了在不同收获率水平下未来5年鲐资源量和年总可捕捞量,分析了管理策略实施后鲐资源崩溃的风险。结果表明,2006年东、黄海鲐正遭受过度捕捞,但其资源量并未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决策分析表明,收获率为0.3是最适预防性的管理策略,在该策略下,鲐平均资源量将从2006年的451千吨将增加到2011年的871千吨,2011年资源量恢复到BMSY的概率为0.48,而过度捕捞的概率为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雅丽  陈新军  李纲  
渔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与其种群大小有关,而且还与作业规模、单位作业的经济成本和贴现率等有关。传统生物经济模型通常忽视了贴现率对渔业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根据1999年-2009年中、日、韩三国在东黄海捕捞的鲐鱼渔获量以及生产成本数据,结合贴现率和渔获价格等数据,构建基于贴现率的东黄海鲐鱼动态生物经济模型。结果表明,贴现率为10%~30%时,短期利益占长期利益的10%~20%,渔获价格在(2327~4654)元/t时,可保证鲐鱼渔获量低于最大可持续产量,从而有效地控制捕捞强度,确保鲐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祺  张帅  谢松  陈再忠  
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中兰寿金鱼与虎头金鱼两大不同品系的28个性状进行了形态学测量。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样品主要在体高、体宽和头长3项指标上具有差异,其主成分分析特征值均在0.7以上。另外,鱼体外部各性状之间联系十分密切。其中11项形态参数在经聚类分析与近似性矩阵分析后,获得了由相关性距离构成的环状系统。该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性状特征的改变都会对其他性状参数造成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鱼体外形和器官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开成  吴志强  武琳  谭虹雨  赵立朝  刘博文  赵学倩  高胜男  程光平  张曼  黄钧  
【目的】对广西红水河流域天峨、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合山和来宾共7个地理群体的外来红腹罗非鱼(Coptodon zillii)进行形态差异分析,探讨该物种在不同地理生境下的形态变异情况及生存状态,以对其入侵现状及危害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基于传统形态学数据和框架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该7个地理群体共865尾野生雄性红腹罗非鱼进行形态特征比较。【结果】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6个主成分(PCA1~PCA6),其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较高,主要反映鱼体头尾轴、躯干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化。PCA1和PCA2散点图显示,多数地理群体已产生明显偏离,各群体在PCA1轴上的差异较在PCA2轴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判别分析中,各地理群体判别准确率为80.12%~98.52%,综合判别率为91.29%,除来宾群体和巴马群体间存在少数误判外,通过判别函数可以很好地将其余群体进行区分。聚类分析表明,来宾群体和巴马群体聚为一支,与其它群体的相似性最低,而其它群体间的相似性则较高。7个地理群体体长—体质量的回归分析及肥满度结果显示,各地理群体在野外生长速度均匀,鱼体肥满。【结论】广西红水河红腹罗非鱼地理群体间在形态上已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分化,且野外生存状态良好,建议及时采取入侵防控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思发  陈林  李先仁  蔡完其  简伟业  
前已报道了一种新型杂交罗非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生长性能和遗传差异的评估,继续报道它们在形态上的异同。基于4个可数性状、9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可数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新吉富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相比没有显著差别;(2)在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方面,"吉奥"同其它4种遗传型罗非鱼相比,在21个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3)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吉奥"与其母本新吉富罗非鱼的形态接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瞿俊跃  方舟  陈新军  
鱼类耳石外部形态变化与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2017年9月—2018年3月间在东、黄海外海采集的335尾蓝点马鲛样本,以耳石长、耳石宽、背长、背宽、腹喙长和基叶长为基本形态学参数,运用函数拟合、方差分析及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蓝点马鲛耳石与生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蓝点马鲛耳石呈乳白色,近似长方形,背面外凸、正面内凹,外部有较多突起的小齿,呈锯齿状,整体弯曲呈现瓦状。左右矢耳石没有显著性差异。蓝点马鲛耳石质量及6项形态参数指标均与叉长有着显著的关联,均为幂函数拟合结果最优。随着蓝点马鲛生长,该鱼耳石形态特征随叉长变化差异显著,耳石的总长度不断增加,而背区和腹区不断向耳石中心缩小,后区长度增加,翼长也不断增加,总体上呈现纵向缩小,横向增长的趋势且在350~400 mm时的生长与其他叉长组有着显著的不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述章  宋炜  赵明  谌微  李羽  马凌波  
对2013年采自连云港、大丰、崇明、舟山、宁德、厦门和温州的7个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群体共238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3项可量性状以及20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体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1%、9.328%、4.249%和3.406%,累积贡献率为70.113%,躯干部最能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种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7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在形态上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通过判别分析得到14个比例变量并构建判别函数,将7个群体的数据代入函数,得到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5.3%,判别准确率P1为62.5%~96.7%(群体判别正确的尾数/群体的实际尾数),P2为78.1%~90.6%(判别正确的尾数/判入该群体的尾数),舟山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判别准确率较低(P1=62.5%,P2=78.1%)。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的形态学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飞  钱伟国  田思泉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28°N和123~125°E、32~38°N之间的海域。整个渔场的产量分布呈南部和北部高而中部低的态势。南北渔场汛期差异明显,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8~9月份,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10~11月份,且北部渔场高产期的产量比南部渔场高出22.7%。鲐鯵鱼适温范围为9.5~29.5℃,最适范围为28.5~29.5℃;适盐范围为30.9~34.4,最适范围为3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雅丽  陈新军  李纲  
资源租金是自然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合理收取资源租金既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为渔业资源再生产提供必要的资本。以生物经济模型为基础,以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yield,MSY)处所获得的资源租金作为参考,估算2008年东黄海鲐鱼渔业资源租金状况。研究认为,2008年东黄海鲐鱼资源的全部价值为373.03百万元,其所捕捞的渔获价值为179.70百万元,MSY时的资源价值为157.89百万元。同时,随着鲐鱼的繁殖生长,平均每年渔获可增加的经济价值为13.81百万元,渔业净利润为9.81百万元。以2008年中日韩3国近海鲐鱼的生产数据和经济数据为基准,累计5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波  陈新军  李纲  
鲐是我国近海重要中上层鱼类,研究其资源变动、渔场分布与时空、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该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根据1998-2004年我国东黄海大型鲐围网渔业的生产统计和时间、空间、表温、表层盐度、表温梯度、表温的月差异等环境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广义线性模型(GLM)对鲐资源丰度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4°E、26.5°N~28°N,适宜表温26.5~30℃,适宜表层盐度33.3~34.3,并明显集中在锋区周边海域;在北部海域,作业渔场集中在122.5°E~125.5°E、33°N~37.5°N,适宜表温15~20℃,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纲  郑晓琼  朱国平  陈新军  
水温是影响鲐鱼生长、繁殖、补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东、黄海鲐鱼灯光围网渔业渔获量、标准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和2月产卵场(127°30'E、29°30'N)平均海表面温度(SST),建立了基于SST因子的剩余产量模型,分析SST对东、黄海鲐鱼资源和持续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持续产量可由捕捞努力量和SST的函数来表征,表达式为:Yt=1 080.97ft-0.006ft2+114.51SSTt ft-2.91SSTt2ft,鲐鱼资源量和持续产量的变动受产卵场SST和捕捞努力量控制。分析认为,2月产卵场最适SST范围为18.5~20.6℃。为此,建议在渔业管理中应根据各年海洋环境状况来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媛  牟希东  汪学杰  顾党恩  胡隐昌  罗建仁  
描述了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试验鱼的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得到如下结果:双须骨舌鱼为侧扁体型;口上位,口裂大;侧线发达,侧线鳞数35~36;鳍式分别为D43-46,P7,V6,A50-54,C12;体长分别是体高、头长、尾柄长和尾部长的5.34倍、5.23倍、97.62倍和1.82倍,头长分别是吻长、眼径和眼间距的3.95倍、6.04倍和2.96倍,体高是体宽的2.05倍;无雌雄异型现象。胃发达呈U型,幽门盲囊短且粗;鳔1室,与体腔等长且位于体腔上部紧贴脊椎骨。雌、雄性双须骨舌鱼性腺均为单侧性腺,成熟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