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6)
2023(6181)
2022(4320)
2021(3901)
2020(3038)
2019(6641)
2018(6949)
2017(13343)
2016(7366)
2015(8476)
2014(8655)
2013(8156)
2012(7298)
2011(6352)
2010(6391)
2009(5885)
2008(5965)
2007(5767)
2006(5376)
2005(4812)
作者
(20653)
(17073)
(16977)
(16324)
(10711)
(7876)
(7847)
(6706)
(6460)
(6308)
(5784)
(5731)
(5489)
(5459)
(5279)
(5273)
(5101)
(5001)
(4931)
(4920)
(4335)
(4178)
(4126)
(3966)
(3911)
(3873)
(3843)
(3810)
(3380)
(3370)
学科
(30408)
经济(30379)
管理(21345)
(19437)
(14033)
企业(14033)
中国(13310)
(12219)
方法(9618)
业经(9465)
农业(8394)
数学(7775)
数学方法(7703)
(7688)
地方(7591)
信息(6636)
(6062)
理论(5930)
(5793)
劳动(5776)
(5675)
产业(5624)
(5467)
发展(5005)
(4998)
(4996)
财务(4960)
财务管理(4954)
(4836)
银行(4826)
机构
大学(101135)
学院(100528)
(39306)
经济(38411)
管理(37730)
研究(33875)
理学(31084)
理学院(30779)
管理学(30163)
管理学院(29977)
中国(26682)
(22180)
科学(19725)
(19376)
(17068)
中心(16768)
(16260)
(16064)
财经(14906)
(14524)
研究所(14440)
师范(14378)
北京(13842)
(13611)
业大(13591)
(13578)
经济学(12386)
(12304)
农业(12214)
(11707)
基金
项目(64692)
科学(50852)
研究(50799)
基金(45676)
(39182)
国家(38843)
科学基金(33525)
社会(32286)
社会科(30416)
社会科学(30409)
(25374)
基金项目(23717)
教育(23221)
编号(22883)
(20811)
成果(20149)
自然(19681)
自然科(19237)
自然科学(19234)
自然科学基金(18897)
资助(17692)
课题(15174)
重点(14485)
项目编号(14413)
(13999)
国家社会(13660)
(13635)
(12639)
(12569)
(12541)
期刊
(47602)
经济(47602)
研究(30484)
中国(27739)
(16154)
教育(15610)
(15578)
学报(15250)
管理(13935)
科学(12776)
图书(12374)
大学(11636)
农业(10803)
(10378)
金融(10378)
学学(10206)
技术(9836)
书馆(8746)
图书馆(8746)
业经(8341)
财经(7549)
经济研究(7479)
情报(7423)
(6554)
问题(6469)
理论(6055)
(5606)
论坛(5606)
实践(5586)
(5586)
共检索到165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卢纯佶  张雪芳  叶盈  
日前,江为提高劳动仲裁办案效率,确保办案更加公正,浙江省东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加快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案件追踪分析讨论,提高了办案质量,得到了各方的肯定。从2014年1月起,东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引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以网络为依托,将劳动仲裁案件从申请、开庭、合议和裁决到结案等流程均录入在线系统,大幅度提高了案件的检索与统计效率,加大政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德巧  孙中震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发生,调解仲裁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玉萍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国外,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机制:——劳资双方自愿调解——政府参与的调解——紧急调解——法院调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宋湛  
集体劳动争议采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民间调解、或非官方调解)为调解主体的方式来进行调解,具有成本相对低、因保全双方关系(面子)而减少后续矛盾和问题等好处。然而,当前由于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对调解工作的要求高,因而造成调解后续问题较多、双方当事人不愿意选择调解等情况的发生。本文以调解目标的回顾和阐述为基础,对调解应具有的基本原则进行逐一分析,来讨论如何构建政策体系来提升调解效率,化解冲突并减少后续遗留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岳经纶  庄文嘉  
面对日益复杂化和极端化的内部社会冲突,中国选择了不同于法律吸纳和刚性压制的方式,而是通过柔性的调解机制来主动疏导社会矛盾。这种社会治理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置领域中展现出其创新性和有效性。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家推动的大调解模式,通过工会内部的上下联动、法律援助促成和解、劳动仲裁加强庭外调解以及法院鼓励诉前联调等调解机制创新与整合,显著地提升了国家对劳动争议的调解能力。大调解的模式创新与有效运作反映出中国国家面对内部冲突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制度弹性。中国的调解机制也正在成为比较治理研究谱系的一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新类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梦云  
我国多元解纷机制改革下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问题突出。调解员在调解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决定了调解员专业化之实质是调解专业化,调解员专业化应当符合调解专业化的具体要求。我国调解制度及规范决定了专业化调解员应当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立场中立、完成了调解员资格认证程序。多元解纷机制下我国劳动争议调解面临着"高调解率"、源头治理、有效分流的压力,同时劳动争议调解具有限度要求、利益事项调整等特殊性,使得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更为重要、紧迫。因此,应当通过构建劳动争议调解员或调解员资格管理制度、调解员行为监管及试行专业劳动争议调解服务市场化,逐步实现劳动争议调解员专业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孟泉  雷晓天  
随着我国在劳动关系治理中对多元化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建设的不断强调,第三方劳动争议调解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发育两个基本路径。本文通过选取两个路径中的两家机构作为个案,依托构建劳动争议调解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两种模式的形成和运行机制。本文发现,尽管社会化劳动争议调解模式已经成熟,但是其中立性仍旧有限,主要由于调解策略的调整和调解员自身的限制。由于治理和市场逻辑对于调解效率的强调,劳动争议调解社会化依旧需要在调解机构、策略和调解员的中立性方面进行完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近日,人社部会同中央综治办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的精神,按照《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综治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健全调解组织,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基础保障,提升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永革  陈思  
我国处于构建"大调解"格局的主流发展趋势,探索民间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实践经验是发展多元化调解机制中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民间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在调处工作中的灵活度和搭建信任都独具特色,独立第三方介入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能使争议双方快速放下戒备心理更易于达成协议。民间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生根和发展路径研究将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大有裨益。本文将从调解理念、实践条件、特色机制、调解效果、发展方向等五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一例民间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钱炼  
目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根据劳动关系的特性与国际惯例,解决劳资纠纷最好的办法是创建一种机制或提供一个平台,促使双方沟通而达成一致。这种制度仅仅依靠严格的法律程序和条文是存在局限性的,因为法律本身刚性多于柔性,在追求公平、公正结果的同时,在很多时候却不能重新激活已消亡的劳动关系或修复破损的劳动关系。而调解解决纠纷则更多的体现柔性。因此强化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随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精神和理念、基本制度上均有重大改革和创新,基本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这部新法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着重基于法理与比较法视角,在分析劳动争议的概念和本质、西方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不足及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全国工商联课题组  王全兴  白莲湘  吴文芳  李坤刚  毛红杏  
工商联作为以非公企业、中小微型企业为成员的人民团体与商会组织,应在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在近年来各地的实践中,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仍存在若干的制度障碍。今后,工商联应当借助自身影响力,积极参与立法程序,推动工商联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的制度化、法律化;完善工商联参与集体劳动争议协调处理的三方机制;从重点环节入手,加强对劳动争议社会化调解和仲裁的参与,以及对企业劳动争议预防和内部调解的指导和帮助。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伦坤  
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是指国家基于劳动争议多发化、群体化的维稳压力,运用政策手段,对多元化、社会化的调解机制实施国家统合的结果。该机制整合不同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劳动争议的控制。但是由于过度追求维稳功能、以国家代社会,损害了调解的本质属性,模糊了不同调解机制的界限,阻滞了国家与社会并治的多元劳动解纷模式的建构。矫正该机制的不足,应坚守开放式、社会化、多元化的基准思路,坚持国家与社会二分的解纷思维,着重加强调解机制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着力培育民间调解机制的权威基础。在此基础上,秉持"多元、效能、竞争、开放"的原则,针对不同调解机制的特点和不足,采取具体化对策,做强做大劳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