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8)
- 2023(14906)
- 2022(12687)
- 2021(11756)
- 2020(9641)
- 2019(21835)
- 2018(21201)
- 2017(41002)
- 2016(22058)
- 2015(24394)
- 2014(24065)
- 2013(23618)
- 2012(21975)
- 2011(19834)
- 2010(19901)
- 2009(17847)
- 2008(17007)
- 2007(14835)
- 2006(13213)
- 2005(11875)
- 学科
- 济(95670)
- 经济(95579)
- 管理(59363)
- 业(57240)
- 企(43945)
- 企业(43945)
- 方法(36336)
- 数学(32120)
- 数学方法(31680)
- 中国(29257)
- 农(28598)
- 地方(28390)
- 财(21765)
- 业经(21047)
- 农业(19367)
- 学(17883)
- 贸(17778)
- 贸易(17763)
- 易(17174)
- 制(17071)
- 环境(15847)
- 地方经济(15435)
- 银(15360)
- 银行(15340)
- 融(15286)
- 金融(15284)
- 行(14839)
- 发(14036)
- 策(13815)
- 技术(13803)
- 机构
- 学院(302992)
- 大学(299221)
- 济(129021)
- 经济(126365)
- 管理(115942)
- 研究(109317)
- 理学(99198)
- 理学院(98037)
- 管理学(96338)
- 管理学院(95765)
- 中国(83045)
- 科学(65536)
- 京(63489)
- 财(58273)
- 所(54703)
- 农(51208)
- 中心(51122)
- 研究所(49496)
- 江(46832)
- 财经(45406)
- 业大(43589)
- 范(41756)
- 师范(41358)
- 经(41333)
- 院(40120)
- 北京(39934)
- 农业(39634)
- 经济学(39085)
- 州(36978)
- 经济学院(35162)
- 基金
- 项目(206833)
- 科学(165140)
- 研究(152695)
- 基金(150673)
- 家(131434)
- 国家(130352)
- 科学基金(112668)
- 社会(97713)
- 社会科(92722)
- 社会科学(92702)
- 省(81291)
- 基金项目(79263)
- 自然(72386)
- 自然科(70681)
- 自然科学(70665)
- 教育(69491)
- 自然科学基金(69366)
- 划(69016)
- 编号(61610)
- 资助(60755)
- 发(50281)
- 成果(49179)
- 重点(47262)
- 部(45340)
- 创(43557)
- 课题(43197)
- 创新(40792)
- 国家社会(40727)
- 发展(40220)
- 展(39594)
- 期刊
- 济(145784)
- 经济(145784)
- 研究(91908)
- 中国(63480)
- 农(47407)
- 管理(43919)
- 学报(43855)
- 科学(43710)
- 财(42824)
- 大学(33805)
- 教育(33560)
- 融(32370)
- 金融(32370)
- 农业(32318)
- 学学(32010)
- 技术(27800)
- 业经(25000)
- 经济研究(23186)
- 财经(21728)
- 问题(19192)
- 经(18825)
- 业(16992)
- 贸(15555)
- 资源(15500)
- 技术经济(14570)
- 国际(14017)
- 科技(13840)
- 世界(13781)
- 理论(13654)
- 商业(13560)
共检索到463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伟斌 陈晓慧
通过比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发现人口净输入的东部9个较发达省市也出现了219个人口下降区,约占全国人口下降区总数的21.43%。这些人口下降区在形成机制、人口年龄构成、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及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借助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县域个案的分析发现,执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仅能产生较小的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无法阻止人口下降区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国家应高度重视正在扩大的人口下降区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冲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升人口下降区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加速构建县域医护快速响应系统,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人口下降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欠 李翔宇 刘春雨 梁洪力
县域是我国国土空间的基础行政单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七普及六普数据对1874个县域的人口数据和变动态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常住人口稳中有降、但县域城镇常住人口在大幅上升,西部地区县域人口规模小、东北地区县域人口流失快。一、我国县域人口的总体情况2020年年底,我国县域常住人口为7.4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约53.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孔冬
流动人口的居住现状特点及需求发展趋势是体现流动人口生存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运用抽样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浙江省嘉兴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特点及其需求发展趋势,并根据流动人口居住需求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周灵灵
在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状况、特征以及主要问题,并对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涵义。我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从鼓励生育到节制生育、再到限制生育、最后向鼓励生育转变的四次重大调整。与人口政策调整相对应,中国人口结构在经历了1953-2008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创造了大量人口红利之后,出现了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现象,人口总抚养比于2011年开始回升,农村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总抚养比明显高于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且,部分年龄段性别比失衡严重,存在较大的"婚姻挤压"风险。这意味着,前期人口政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还需要时间去消化。人口结构模型预测显示,中国人口规模的峰值大约出现在2023年前后,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和农村空心化问题将持续加重。这种变化会带来多方面挑战,需要政府采取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等多方面政策措施,在促进人口平衡发展的同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人口政策 人口结构 演变特征 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丹阳 段成荣 吕利丹 毕忠鹏 闵欣伟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进程中占有独特地位。县域人口变动事关县域的发展及其重要载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1990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从规模、结构、质量等多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县域人口现状及较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异。20世纪90代以来我国县域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人口出现缩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区域间县域人口发展分化加剧,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增加及区域间人口发展差异缩小也为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利用好县域人口城镇化和教育提升优势,提升县域整合功能,密切关注县域人口外流、结构老化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盛丹阳 段成荣 吕利丹 毕忠鹏 闵欣伟
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要进程中占有独特地位。县域人口变动事关县域的发展及其重要载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以1990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从规模、结构、质量等多个维度考察了我国县域人口现状及较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异。20世纪90代以来我国县域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人口出现缩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区域间县域人口发展分化加剧,面临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高等教育人才比重增加及区域间人口发展差异缩小也为县域人口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机遇。应利用好县域人口城镇化和教育提升优势,提升县域整合功能,密切关注县域人口外流、结构老化和少数民族人口变动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70年代末以来,由于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货币危机理论迅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有关货币危机的文献急剧增加,学术界常将这一阶段出现的货币危机模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所谓“三代货币危机模型”:以Krugman(1979)、Flood and Garber(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模型;以Obstfeld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沈秋骅
目前世界人口是怎样的状况?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先来谈谈过去二、三十年来世界人口的发展状况。 大家知道,本世纪初世界人口大约只有十六亿,到1950年世界人口也只是二十五亿左右,1979年底,世界人口估计已超过四十三亿。1950至1979这短短的二十九年期间,世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永胜 徐宏
低生育是后计生时期的标志性特征,在当前,我国人口生育已经进入超低生育水平阶段。与人口控制决策因素相伴随的是人口惯性的产生,因此,反映在人口总量上仍然表现为增长趋势,然而事实上,人口的低生育水平已经远远背离了生育更替水平的基本要求。值得关注的是,人口低生育的持续发展,又会给经济、社会与人口安全带来严峻的后果,为此,根据人口的不同背景,实行生育决策细分化,其中包含有差别的生育放开决策,就是势在必行之举。为此,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生可生,非常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瑾 黄志龙
当前,我国面临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开始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城乡劳动力转移步伐放缓、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的挑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每年的11月1日为预测时间节点,对2013年~2030年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预测,人口总量在2022年达到最高值13.7亿人,人口数量红利期将持续到大约2037年,适龄劳动人口总数将在2013年达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梦霞 蒋国海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聚焦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对经济复苏的作用机制,选取6个典型的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案例比较研究。通过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发现,虽然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能够通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公众预期、净出口和汇率等机制作用于经济复苏,但具体情形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而异。基于中国现阶段特点,笔者建议:在提升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同时,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消费券的发放机制,充分考虑国民消费和储蓄习惯对具体补贴形式的影响;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有效融合规模驱动和技术驱动对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管理的预警防范机制,使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更具前瞻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梦霞 蒋国海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本文聚焦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对经济复苏的作用机制,选取六个典型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多案例比较研究。通过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发现,虽然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能够通过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乘数效应、挤出效应、公众预期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和消费外溢效应等机制作用于经济复苏,但具体情形因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而异。基于中国现阶段特点,笔者建议:在提升中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的同时,推进税制改革;完善消费券发放机制,充分考虑国民消费和储蓄习惯对具体补贴形式的影响;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有效发挥规模驱动就业和技术驱动就业对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管理的预警防范机制,使政府短期消费刺激政策更具前瞻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在经历着物质文明急剧变化的同时,中、日两国家都先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人口革命。勿庸置疑,在人口革命的背后,必须存在着导致这种变革的多重因素。本文试图比较和讨论两国生育率下降过程,导致这种下降的原因;日本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发展对策;中国低生育率问题及可借鉴的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立刚 刘河军 刘献良
当前,我国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时期,"三农"的内涵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随着农民职业、收入、财富的差异扩大,农民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分化,农民的内涵已扩充为传统的从事种养业的专业农民、在从事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兼业农民、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随着要素投入的扩大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新时期农业的内涵,已由传统的种植养殖,扩充到包括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等农业生产上下游。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城镇化和县域新型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农村已发展为"大农村"的概念,农村的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