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6)
2023(9562)
2022(8298)
2021(7675)
2020(6610)
2019(15206)
2018(14950)
2017(29157)
2016(15480)
2015(17319)
2014(16835)
2013(16620)
2012(15288)
2011(13489)
2010(13274)
2009(11832)
2008(11090)
2007(9528)
2006(8096)
2005(6931)
作者
(41187)
(34599)
(34272)
(32704)
(22006)
(16591)
(15700)
(13428)
(13398)
(12339)
(12027)
(11538)
(10873)
(10846)
(10712)
(10347)
(10209)
(10087)
(10078)
(10001)
(8598)
(8360)
(8207)
(8104)
(7898)
(7820)
(7532)
(7293)
(6879)
(6828)
学科
(69940)
经济(69874)
(43190)
管理(42221)
(33937)
企业(33937)
方法(31207)
数学(27872)
数学方法(27492)
(19889)
地方(19259)
中国(16361)
(15496)
业经(15460)
农业(13771)
(11619)
贸易(11611)
(11505)
(11383)
产业(11226)
(11208)
技术(10928)
地方经济(10607)
环境(9949)
(9492)
(9021)
财务(8982)
财务管理(8962)
(8904)
银行(8888)
机构
学院(207891)
大学(206224)
(91037)
经济(89506)
管理(86108)
理学(75023)
理学院(74245)
管理学(73080)
管理学院(72674)
研究(67962)
中国(50686)
(42447)
科学(39344)
(39115)
(36076)
中心(33760)
(31962)
财经(31704)
(31180)
业大(29656)
研究所(29147)
(28823)
经济学(27855)
(26830)
师范(26548)
经济学院(25344)
(25264)
北京(24915)
(24866)
农业(24133)
基金
项目(149693)
科学(120450)
基金(110715)
研究(110609)
(95538)
国家(94787)
科学基金(83616)
社会(72790)
社会科(69246)
社会科学(69231)
基金项目(59509)
(59284)
自然(53721)
自然科(52494)
自然科学(52484)
自然科学基金(51539)
教育(50314)
(48779)
资助(44369)
编号(44001)
重点(33832)
(33805)
成果(33784)
(33542)
(32065)
国家社会(30627)
创新(29993)
课题(29524)
教育部(29157)
人文(29066)
期刊
(96014)
经济(96014)
研究(58057)
中国(37360)
管理(32431)
(29794)
学报(27774)
科学(27660)
(27430)
大学(22172)
学学(20890)
技术(19989)
教育(19098)
农业(18583)
(18350)
金融(18350)
业经(16825)
财经(15331)
经济研究(14845)
(13316)
问题(13225)
资源(10819)
技术经济(10751)
统计(9872)
(9788)
(9779)
理论(9722)
图书(9649)
商业(9626)
科技(9383)
共检索到300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允生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趋势。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产业转移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讲,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体现了由资源配置条件变化引致的地区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因而更具有代表性,其实践与成效有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结  杨华强  
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绩,但2013年我国宏观层面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已届结束;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工业化的硬约束逐步显现,同时合格劳动力供给形成瓶颈,劳动力成本开始快速上升,管理层人才匮乏。此外,在全球产业链视角下,东西部地区技术差距缩小,产业势能落差下降,迁移动能相对削弱,政府主导的产业承接规划尚待充分的市场检验。因此,前期沿海产业向西部高速转移的历史很难再现,从未来2~5年时期看,估计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脚步较前期会有明显放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韩艳红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沿海各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最大,其后依次是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行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从各省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可得沿海各省的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总的看来海南与东部沿海其他省市的相似性最小,其次是北京,再其次是河北,其余各省市的相似程度差不多。文章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沿海各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各省产业结构的效益随改革开放的进展有不同的演变特征。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江苏、浙江、广东只是在1990年后产业结构才表现出明显优势。文章对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成书  
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与"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大力强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海陆统筹,对于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要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内涵式增长,推动潜力产业快速扩张,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别是要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化工等三大产业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点方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围绕杭州湾区域等全省重点开发的空间,整合形成一批高能级产业平台,优化提升海陆统筹的重点产业方向,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同时要不断强化准入要求和准入标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玉苗  
江苏沿海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思想,形成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即节点式"产业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式"产业链"开发模式和网络式"产业集群"开发模式,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优势分析江苏沿海的产业开发,希望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庆明  
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城镇结构不合理 ;城市化滞后导致乡镇工业结构调整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难有实质性推进。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应根据增量城市化与存量城市化的不同形式 ,采取不同的对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莉1  2  李俊清1  王政通3  
基于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分析20年来浙江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很不均匀,各类景观面积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各类景观破碎化程度排序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耕地>林地,且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加深;景观斑块边界曲折,形状不规则,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城镇用地急速扩张,主要挤占了耕地,其次是林地和湿地,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地也变成了城镇用地;原有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围海造田引起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情况较好,主要用来植树造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莉  李俊清  王政通  
基于浙江沿海地区1990、2000和2010年的土地分类数据,分析20年来浙江沿海地区的景观格局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浙江沿海地区各类景观面积比例很不均匀,各类景观面积大小排序为林地>耕地>建设用地>湿地>草地>未利用地;各类景观破碎化程度排序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耕地>林地,且建设用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破碎化程度在逐年加深;景观斑块边界曲折,形状不规则,景观斑块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逐渐加大;城镇用地急速扩张,主要挤占了耕地,其次是林地和湿地,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地也变成了城镇用地;原有湿地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由于城镇化和围海造田引起的;未利用地的利用情况较好,主要用来植树造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强  丁慧媛  李宪宝  
本文使用1978—2009年沿海11省市区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以及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及其构成的变动趋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在时序演进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幅度较明显,但属于技术诱导型增长模式,技术效率低下、粗放式经营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改善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宗胜  许颖悟  马军海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梯度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由南向北梯度推移发展的趋势明显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东部沿海各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水平、速度差别,形成由南向北从南到低的梯度经济布局,并伴随经济发展势头从南向北的推移。分析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脉络,制定恰当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靖  相伟  
地区产业定位包括了产业结构选择、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命题。经济与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是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世界沿海地区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带、综合型工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等三类经济带。受全国建设用地和重要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在方便利用国外原材料和面向国外市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形成了新一轮开发热潮,这也符合世界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辽宁省试图通过"五点一线"带动沿海地区进而全省乃至东北区的发展,其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定位决定着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认为该地区产业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沿海的对外交往、建设用地、产业基础以及腹地支撑的优势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国红  张艳  
青年的创业创新精神与能力正日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在对宁波市404份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文章从实证上揭示了浙江沿海地区农村青年创业所存在的问题与呈现出的基本特征。结合调查与访谈实际,文章就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农村青年的创业能力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霞  
长期以来,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服务的缺乏已经成为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强省和农业资源小省的浙江,在实现"两富"、"两美"浙江的进程中,创新了"评信+用信+信贷"模式,是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了浙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浙江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全国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积累了先行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