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9)
2023(11854)
2022(10153)
2021(9094)
2020(7670)
2019(17246)
2018(17133)
2017(32613)
2016(18002)
2015(19987)
2014(19738)
2013(19559)
2012(18373)
2011(16590)
2010(16569)
2009(15362)
2008(15030)
2007(13645)
2006(12173)
2005(11007)
作者
(51614)
(43300)
(43136)
(41005)
(27543)
(20820)
(19611)
(16738)
(16634)
(15731)
(15025)
(14751)
(14304)
(13684)
(13658)
(13448)
(12907)
(12793)
(12709)
(12546)
(10899)
(10713)
(10693)
(10189)
(9703)
(9660)
(9640)
(9621)
(8855)
(8633)
学科
(76617)
经济(76518)
管理(53137)
(46714)
(37046)
企业(37046)
方法(25672)
地方(25396)
(22226)
数学(21984)
数学方法(21761)
(20172)
中国(19708)
业经(18204)
(18163)
(15372)
农业(15226)
地方经济(14164)
环境(13149)
(12979)
产业(11991)
技术(11896)
(11536)
金融(11530)
(11268)
贸易(11261)
(10955)
银行(10921)
(10919)
(10763)
机构
学院(250492)
大学(249558)
(102378)
经济(100212)
管理(92852)
研究(90622)
理学(79417)
理学院(78389)
管理学(77140)
管理学院(76669)
中国(67327)
科学(56057)
(53939)
(49622)
(46188)
(44253)
(43594)
研究所(41734)
中心(41483)
财经(37797)
业大(37384)
农业(34106)
(34041)
(33974)
师范(33621)
(33407)
北京(32765)
(32124)
经济学(31456)
(30307)
基金
项目(172704)
科学(136259)
研究(126984)
基金(123858)
(108745)
国家(107861)
科学基金(91906)
社会(81492)
社会科(77221)
社会科学(77201)
(70268)
基金项目(66123)
(58238)
自然(58189)
教育(56789)
自然科(56702)
自然科学(56684)
自然科学基金(55658)
编号(51211)
资助(49057)
成果(42007)
重点(40116)
(39910)
(37554)
课题(36815)
(36492)
(35669)
创新(34344)
国家社会(33801)
科研(32509)
期刊
(120710)
经济(120710)
研究(75339)
中国(56380)
(40272)
学报(39923)
(39545)
科学(37632)
管理(35159)
大学(30057)
学学(28342)
农业(27025)
教育(26789)
(22490)
金融(22490)
技术(21281)
业经(19951)
财经(18801)
经济研究(18399)
(16369)
问题(16138)
(14233)
资源(13256)
科技(12437)
(12095)
现代(11588)
(11450)
技术经济(11285)
图书(11235)
(10947)
共检索到386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慧丽  
东部产业西移是指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主体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东部产业西移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产业迁出地政府和产业迁入地政府在这历史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浙江产业西移的实践,探讨产业西移过程中政府协调机制的构建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慧丽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当前该地区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转折点,产业西移成为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基于该地区产业西移的实践,探讨产业西移过程中政府协调机制的基本框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晓菊  赵云平  
重化工阶段是我国不可跨越的一个发展阶段,重化工产业在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还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供应基地逐渐西移,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部分产业逐步走向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重化工产业转向资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使东部通过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主动转移具有优势和强关联效应的重化工产业,与西部地区原有的冶金、化工和机械产业相结合,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避免经济活动的盲动性,减少东部和西部的技术级差,培育西部地区自主发展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燕  
产业再转移是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越是具备与发达国家相似技术构成的重合产业,发达国家越有可能向该国或地区转移该类产业的资本和技术。基于这种观点,本文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重合产业在发达区域可能作为移出产业存在,而在欠发达区域重合产业则可能是作为移入产业而存在。因此,东部外资产业西移的目标产业选择将集中在易于形成集聚的产业,包括服务产业和地方特色资源加工业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允生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趋势。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产业转移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讲,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体现了由资源配置条件变化引致的地区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因而更具有代表性,其实践与成效有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建平  沈陆娟  
产业集群是产业结构演变升级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高职教育应面向产业集群,为区域专用性劳动力市场服务。然而,将3次产业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型进行细分,将高职院校招生大类与之对应,引入相似度、偏离度和支持度评价模型,对具体集群经济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支持视角进行案例剖析后发现,我国当前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并不吻合,应构建高职教育对产业集群内容、人才需求、技术升级等方面的协调支持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盛亚  郑书莉  
流通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商品流通和物资交换的功能,我国流通产业长期受被动成长路径的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浙江省为例,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发展度指标,研究发现:(1)两系统耦合度呈现短期波动、长期平稳的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明显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滞后于流通产业发展指数;(2)耦合发展度在2005-2013年期间可划分为过渡阶段和协调发展阶段,随着产业集群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初现成效,流通业内生增长机制逐步形成;(3)预测期内两系统耦合度为优,耦合发展度快速提高,预计在新常态背景下表现更为稳定;(4)依然需要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2年的非均衡发展,资源短缺、产业同构、产业过度集聚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通过产业的向外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而国内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则需要通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来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趋势和对策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罗秋兰  
为构建"东部优化、中部提升、西部大发展"的茧丝绸产业带,把我国打造为茧丝绸业强国,商务部于2006年正式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文章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结合我国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东桑西移"工程实施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做好"东桑西移"产业转移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