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6)
- 2023(13132)
- 2022(11044)
- 2021(10523)
- 2020(8979)
- 2019(21009)
- 2018(20161)
- 2017(39018)
- 2016(20299)
- 2015(22738)
- 2014(21978)
- 2013(21824)
- 2012(20003)
- 2011(17777)
- 2010(17564)
- 2009(16287)
- 2008(15802)
- 2007(13236)
- 2006(11257)
- 2005(9984)
- 学科
- 济(91387)
- 经济(91290)
- 业(58442)
- 管理(57000)
- 方法(47105)
- 企(46279)
- 企业(46279)
- 数学(43272)
- 数学方法(42835)
- 中国(26868)
- 财(24388)
- 农(21335)
- 贸(18951)
- 贸易(18939)
- 易(18522)
- 制(16331)
- 业经(16318)
- 务(15570)
- 财务(15529)
- 融(15527)
- 金融(15526)
- 财务管理(15497)
- 银(15464)
- 银行(15456)
- 企业财务(14865)
- 行(14728)
- 地方(14649)
- 农业(14044)
- 学(12792)
- 技术(11947)
- 机构
- 大学(283892)
- 学院(277915)
- 济(131254)
- 经济(129329)
- 管理(114769)
- 理学(99707)
- 理学院(98775)
- 管理学(97335)
- 管理学院(96806)
- 研究(92669)
- 中国(76473)
- 财(60981)
- 京(57956)
- 财经(49433)
- 科学(49045)
- 经(45563)
- 中心(43385)
- 所(42915)
- 经济学(42669)
- 研究所(38854)
- 经济学院(38716)
- 财经大学(37561)
- 江(37545)
- 北京(36704)
- 农(36065)
- 业大(34965)
- 院(33738)
- 范(32943)
- 师范(32665)
- 商学(31571)
- 基金
- 项目(191318)
- 科学(154967)
- 基金(146930)
- 研究(141011)
- 家(126912)
- 国家(125655)
- 科学基金(110318)
- 社会(95935)
- 社会科(91318)
- 社会科学(91291)
- 基金项目(76417)
- 自然(69625)
- 省(68584)
- 自然科(68127)
- 自然科学(68109)
- 自然科学基金(66956)
- 教育(64978)
- 资助(61253)
- 划(59075)
- 编号(53637)
- 部(45498)
- 成果(42930)
- 重点(42564)
- 国家社会(42094)
- 教育部(40549)
- 创(40012)
- 发(39751)
- 人文(38907)
- 大学(37566)
- 创新(37490)
- 期刊
- 济(129722)
- 经济(129722)
- 研究(86386)
- 中国(49758)
- 财(46791)
- 管理(42443)
- 科学(36589)
- 学报(35874)
- 融(31534)
- 金融(31534)
- 农(30970)
- 大学(29766)
- 学学(28007)
- 财经(24772)
- 技术(24119)
- 经济研究(23057)
- 教育(22501)
- 农业(21342)
- 经(21183)
- 贸(18213)
- 业经(17535)
- 问题(17352)
- 国际(16742)
- 世界(15720)
- 统计(15617)
- 技术经济(14231)
- 策(13926)
- 业(13177)
- 理论(12958)
- 决策(12570)
共检索到40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伟涛
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效是中国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的重要举措。选取2003—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检验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以及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偏好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而规避金融风险的特征;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动因强化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偏好;国家治理环境和金融监管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有异质性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债务风险,优化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可以强化“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削减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防范化解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伟涛
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效是中国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的重要举措。选取2003—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和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检验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以及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等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偏好不确定性和政治风险而规避金融风险的特征;市场规模、资源禀赋动因强化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偏好;国家治理环境和金融监管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偏好有异质性影响。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债务风险,优化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可以强化“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削减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形势下防范化解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和政策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娜 柳春 胡春田
以200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投资经验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中国的FDI投资效率水平以及东道国制度对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部分国家的FDI投资效率较低,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但对市场规模较大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效率较高;东道国产权制度保障有效、政治稳定以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投资风险的降低。
关键词:
FDI 制度 投资效率 投资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娜 柳春 胡春田
以200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投资经验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中国的FDI投资效率水平以及东道国制度对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部分国家的FDI投资效率较低,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但对市场规模较大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效率较高;东道国产权制度保障有效、政治稳定以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投资风险的降低。
关键词:
FDI 制度 投资效率 投资风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慧 宋玉洁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规模化发展,投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文章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综合及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文化风险,通过匹配风险测度数据与已发生直接投资揭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流向,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验证且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了中高风险国家;东道国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风险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的投资动机,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及政府的推动是"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高风险国家的主要原因。文章不仅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信息,而且有助于客观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风险特征,指导企业优化投资,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潘春阳 袁从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持续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税收协定的作用广受关注。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协定显著促进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平均而言,实施税收协定能够提高我国对该国的直接投资50%左右。这说明中国为改善国际税收秩序、创造良好国际投资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意味着税收协定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税收协定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黎绍凯 张广来 张杨勋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空间布局优化创造了平台和机遇。本文利用二阶段引力模型从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两个维度分析东道国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和国家距离因素对我国在"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家距离因素中的制度距离、经济距离、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机的经济、技术、资源禀赋三个方面考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异质性偏好",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和国家距离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高于经济较发达国家;高技术水平国家综合投资风险指数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低于低技术水平国家,而低技术水平国家的国家距离因素对我国OFDI的影响显著低于高技术水平国家;我国OFDI对于资源禀赋较高的国家具有较强的风险偏好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兰亭 杨蓉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问题,考察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在引入ICRG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6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偏好性,经济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偏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风险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国家风险 一带一路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俊勇 万粲 张顺明
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和相对制度质量对东道国获得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获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显著影响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正式提出和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这种正向效应和促进作用均显著下降。按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海上和陆上不同区域的分析表明,为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经济效应,中国应优化投资区位布局。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规划、中国OFDI布局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乔敏健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升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并对比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前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高级化程度及优化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从"一带一路"国家整体和异质性角度,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东道国产业升级的效果。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带动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效果明显,有利于其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方向演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的效果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一带一路"国家更为明显;"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而产生强化产业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 “一带一路”倡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姬超
基于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两部门模型,刻画了中国不同所有制类型资本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时的差异化行为逻辑。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前提条件是要素价格正确反映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现实中,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本的相对价格,诱使中国资本尤其是国有资本偏向进入资本密集型行业,导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的收入增进效应、就业改善效应、制度进步效应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该结论在控制沿线国家发展阶段以及进行分样本检验时依然稳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超 刘夏 任洁
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项目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沿线国家的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作用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增强,表现出更强的制度依赖性;外商直接投资对开办企业、建筑许可等7个方面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保护少数投资者和纳税这2个有利于沿线国家本土企业和政府税收方面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昱睿 祖媛
本文基于"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参照《中国人大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数》,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投资政治风险指标,测度东道国政治风险,通过匹配中国企业2005—2019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投资的大型能源项目与政治风险测度数据,初步分析能源行业的投资流向,并利用面板数据进行检验,探讨大型能源项目投资的风险来源以及与东道国政治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大型能源项目投资主要流入了政治风险偏高的国家,且具有显著的政治风险偏好;大部分的能源问题项目也发生在政治风险偏高的国家,但不具有政治风险偏好,也可以说政治风险越高的国家,能源问题项目发生的概率不一定越大。
关键词:
东道国 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 大型能源项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道国制度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综合运用全球治理指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效率及对东道国治理水平的影响
中国OFDI提升了东道国社会福利吗?——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
地缘政治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东道国金融发展、空间溢出效应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生态的研究
东道国领导人任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关系检验——基于“一带一路”沿线21国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测评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母国影响力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