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4)
2023(17032)
2022(14106)
2021(12941)
2020(10671)
2019(24375)
2018(23344)
2017(44545)
2016(23505)
2015(26074)
2014(25281)
2013(25333)
2012(23981)
2011(21893)
2010(22158)
2009(20747)
2008(19763)
2007(17370)
2006(15611)
2005(14511)
作者
(68380)
(57001)
(56854)
(53613)
(36278)
(27507)
(25636)
(22038)
(21919)
(20212)
(19671)
(19189)
(18203)
(18132)
(17910)
(17726)
(16803)
(16519)
(16431)
(16398)
(14267)
(14125)
(13847)
(13066)
(12930)
(12750)
(12435)
(12358)
(11410)
(11238)
学科
(111030)
经济(110920)
(65640)
管理(61896)
(50230)
企业(50230)
方法(44086)
数学(39260)
数学方法(38999)
中国(38043)
(30793)
(29092)
金融(29090)
地方(28427)
(27188)
银行(27139)
(26333)
(25815)
业经(24193)
(23139)
贸易(23118)
(22458)
(22293)
农业(21439)
(18816)
技术(16057)
环境(15966)
产业(15624)
(15369)
地方经济(15313)
机构
大学(337314)
学院(335221)
(153525)
经济(150939)
管理(125570)
研究(124801)
理学(107864)
理学院(106645)
管理学(105042)
管理学院(104444)
中国(100148)
科学(72000)
(71994)
(69095)
(62996)
(60171)
中心(57185)
研究所(57147)
财经(54888)
(50234)
经济学(49464)
(49341)
业大(48915)
农业(47149)
北京(46251)
经济学院(44773)
(44216)
(43114)
师范(42603)
财经大学(41154)
基金
项目(223827)
科学(177622)
基金(165661)
研究(161546)
(146501)
国家(145029)
科学基金(123167)
社会(107993)
社会科(102927)
社会科学(102902)
基金项目(86437)
(85117)
自然(77050)
自然科(75340)
自然科学(75319)
自然科学基金(74056)
教育(72416)
(72159)
资助(67901)
编号(61599)
(53665)
重点(51114)
(50398)
成果(50185)
(47476)
国家社会(46729)
创新(44502)
课题(43666)
教育部(43535)
发展(43307)
期刊
(168193)
经济(168193)
研究(105948)
中国(71769)
(55991)
学报(54767)
科学(50744)
(50385)
管理(47744)
(46415)
金融(46415)
大学(41871)
学学(39453)
农业(37632)
教育(31824)
经济研究(29425)
财经(28058)
业经(26807)
技术(26469)
(24325)
问题(22573)
(21095)
(20938)
国际(19324)
世界(18845)
技术经济(16865)
统计(15897)
商业(15855)
科技(15354)
(15247)
共检索到523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君  刘雪婧  刘友金  
在剖析金融发展规模、深度、效率影响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之后,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水平下的促进效应不同,具有非线性特征,当东道国金融发展水平高于4.6281时,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而且较好的城镇化水平、完善的东道国制度、丰富的自然资源均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具有吸引和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拓宽金融合作途径、完善金融设施建设、防范境外投融资风险以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产业转移共生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冰  王晓芳  
文章通过构建东道国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2007~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导向及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市场导向显著于国际关系导向。而OFDI在该区域存在效率损失,东道国经济、政治及信用环境的改善使其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对OFDI效率的负向作用显著大于金融环境对OFDI效率的正向作用。结合脱钩指数的分析来看,当OFDI与该地区经济的关联程度越高,效率水平也就越高。而中国在资源丰富、市场购买力强,国际关系友好的国家中的OFDI效率更高。因此,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资源等导向特征明显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OFDI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韶军  孙强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21个样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沿线发达样本国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正向效应,中国资本的进入盘活了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各国的技术水平;中国对全部21个样本国和发展中样本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与各国研发投入共同对各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效应。为增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福祉,应该对沿线各国实施差异化的对外投资策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与此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付韶军  孙强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一带一路"沿线21个样本国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在沿线发达样本国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存在一定正向效应,中国资本的进入盘活了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了各国的技术水平;中国对全部21个样本国和发展中样本国的直接投资产生的技术溢出与各国研发投入共同对各国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效应。为增进沿线各国的共同福祉,应该对沿线各国实施差异化的对外投资策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与此同时沿线各国要加强技术吸收能力建设。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人才跨境转移愈发频繁,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沿线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理论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劳动力转移路径具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引入政策并不一定能提高本国福利,当两个国家收入水平相似时,高收入国家以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较低收入水平国家选择较高的准入壁垒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同收入层次国家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具有明显差异,这对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流动的合作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冰  王晓芳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需要选择支点国家作为突破口。因此,文章通过相关理论研究,认为东道国区位优势与投资效率可作为支点国家选择的重要指标。基于Heckman选择模型的分析,认为中国倾向于向低收入、资源与技术要素丰富、政治友好及贸易开放的国家提供投资。然后,通过对各国的聚类分析,并利用拓展的SFA模型及各国金融生态的评估表明,不同区位类型国家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国在该国的OFDI效率有显著影响,总体上两指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地理地缘因素,应选择金融生态环境良好,OFDI效率较高的国家为支点国家,通过发挥示范效应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兰亭  杨蓉  
针对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问题,考察了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在引入ICRG国家风险指标的基础上,根据2006-2016年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政治风险和金融风险偏好性,经济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风险偏好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风险偏好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何俊勇  万粲  张顺明  
本文利用2008—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和相对制度质量对东道国获得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获得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良好的制度安排能够显著影响东道国金融开放度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2013年正式提出和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的快速增加,这种正向效应和促进作用均显著下降。按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海上和陆上不同区域的分析表明,为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经济效应,中国应优化投资区位布局。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理规划、中国OFDI布局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珊珊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双重视角,根据全球152个国家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B&R"倡议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B&R"倡议对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但与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政策沟通与对接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理上,"B&R"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及与中国邻近国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从经济体类型来看,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动态效应检验结果表明",B&R"倡议虽然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愿景、行动诸多方面存在契合之处,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研究回应了部分舆论将"B&R"倡议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质疑,并为提升"B&R"倡议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延喜  任艺  陈利军  田晓  
本文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社会福利水平,且这一效应主要通过促进其经济增长实现。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影响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及其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受制于沿线国家金融发展水平,中国OFDI的经济溢出效应有限,且表现出"制度接近"特征。同时,沿线国家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中国OFDI经济溢出效应的社会福利转化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0—2018年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收入差异性,即"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显著,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甚至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关,即贸易开放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理娟  张晓青  姜涵  刘畅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有望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等战略,同时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文章主要通过沿线各国经济基础及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通过产业转移及引进外资的基本国别分析,结合引力模型、结构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于沿线产业转移区位选择,最后结合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的分析结果,对中国沿线产业转移提出推动沿线产业转移需要兼顾两个方向,即国内产业应积极寻求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沿线产业转移应积极顺应新的国家产业转移趋势等优化措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升  张俊龙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活跃因素,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受到投资母国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东道国制度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水平如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治理指标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构建计量分析模型,从制度综合表现以及腐败控制、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法治规则等六个细分维度实证研究了东道国制度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综合表现及其六个细分维度均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评估东道国的制度水平,充分了解东道国风险情况,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