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9)
2023(19073)
2022(15987)
2021(14941)
2020(12661)
2019(29232)
2018(28416)
2017(53712)
2016(28640)
2015(32361)
2014(31611)
2013(31201)
2012(28572)
2011(25700)
2010(25559)
2009(23843)
2008(23631)
2007(20913)
2006(17929)
2005(16198)
作者
(79454)
(66797)
(66556)
(63302)
(42267)
(31847)
(30156)
(25977)
(25191)
(23640)
(22692)
(22431)
(21132)
(21083)
(20732)
(20700)
(19818)
(19689)
(19254)
(19225)
(16436)
(16096)
(16008)
(15227)
(15023)
(14881)
(14704)
(14560)
(13335)
(13068)
学科
(117342)
经济(117195)
管理(88676)
(84127)
(70616)
企业(70616)
方法(53063)
数学(46502)
数学方法(45916)
中国(34695)
(33293)
(30964)
(26020)
业经(25883)
(23549)
贸易(23529)
(22943)
技术(22626)
(22028)
地方(21079)
农业(20467)
(20354)
财务(20292)
财务管理(20242)
(20140)
银行(20103)
(19228)
企业财务(19224)
(19166)
金融(19161)
机构
大学(404688)
学院(401605)
(172561)
经济(169314)
管理(157814)
理学(136253)
研究(136157)
理学院(134798)
管理学(132544)
管理学院(131774)
中国(105131)
(84643)
(81072)
科学(79584)
(66764)
财经(64111)
中心(63206)
(61784)
研究所(60366)
(59383)
(58366)
业大(56085)
经济学(54016)
北京(53349)
(50958)
师范(50457)
(49529)
经济学院(48670)
农业(48289)
财经大学(47800)
基金
项目(270507)
科学(215892)
基金(199628)
研究(199053)
(173569)
国家(172193)
科学基金(149156)
社会(129679)
社会科(123190)
社会科学(123161)
基金项目(105011)
(103927)
自然(94946)
自然科(92871)
自然科学(92843)
教育(92388)
自然科学基金(91233)
(87905)
资助(80955)
编号(78633)
成果(64117)
(61413)
重点(61040)
(60099)
(57596)
创新(55649)
国家社会(55045)
课题(54597)
教育部(53433)
(53060)
期刊
(184626)
经济(184626)
研究(120113)
中国(83751)
(64643)
管理(60623)
学报(59080)
科学(56888)
(55346)
大学(46163)
教育(44178)
学学(43166)
农业(37566)
(37397)
金融(37397)
技术(36560)
财经(31974)
经济研究(31094)
业经(28706)
(27551)
问题(24012)
(22050)
(21825)
技术经济(20653)
统计(19902)
科技(19901)
(18938)
世界(18751)
国际(18734)
(18669)
共检索到602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郝新东  杨俊凯  
"一带一路"应当成为科技合作之路和创新之路。以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东道国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东道国制度质量为门槛变量考察东道国科技创新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道国政治稳定程度、施政有效性、规制质量、法治程度、贪腐控制和公民参政与问责6个制度质量指标均存在单一门槛,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对其科技创新及中国直接投资具有影响。但是,6个制度质量指标的回归系数各不相同,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各指标的相关影响也不尽相同,中国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具体分析。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水平普遍不高,而其较低的制度质量更是制约了各国科技创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时应注意防范"技术陷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海伟  郑林雨  陈胜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海外投资重点逐步转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腐败控制水平提升、市场经济环境更加自由,会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扩大投资规模,而法治水平导致的高贸易壁垒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明显阻碍作用。此外,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动制度偏好具有高城市化率趋向性、弱基础设施规避性、高经济发展质量选择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姜慧  孙玉琴  
本文研究用于改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的中国OFDI对双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东道国6项制度指标对这一影响的门槛作用。通过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本文发现东道国6项制度指标在影响东道国经济增长时,都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只有越过相应门槛值,改善东道国基础设施的中国OFDI才能给其经济增长带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东道国6项制度指标在影响母国经济增长时都不存在"门槛效应"。所以,中国OFDI必须注意规避东道国的制度风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数据,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制度理论,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环境、投资导向与中国跨国企业OFDI三者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OFDI具有突出的资源导向特征,东道国市场资源禀赋会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东道国经济制度环境并未抑制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规模,东道国文化制度环境差异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不明显,东道国政治制度环境和市场规模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结论是对既有跨国投资理论的丰富和矫正,对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倩  李芳芳  程宝栋  
双边政治关系、东道国制度环境往往是影响母国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文章阐明了这种交互效应如何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理论机制,并构建PCS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双边政治关系中的双边投资协定与制度质量优化互补;而高层互访、伙伴关系与制度质量之间更倾向于相互替代,缓解投资成本及风险的上升;政治冲突则显著抑制了对制度质量较差的东道国的投资,提高非正式制度距离的门槛效应。区分不同制度环境的东道国,以推动不同的政治互信方式,使两者交互效应更为凸显,在促进OFDI活动上形成共振,同时辅以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的强化,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康益敏  朱先奇  李雪莲  
随着"一带一路"对外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贸易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并且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门槛效应的研究,有利于中国最大化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16年对外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PTR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质量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市场规模则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显著的负影响;制度质量会促进中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对外贸易,抑制中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黄静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52个东道国制度质量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制度质量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东道国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消极影响,经济制度质量则具有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制度质量和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表现为干扰和增强两类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韶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治理指数,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9国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治理水平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各个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法律规则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正向效应,监管质量(RQ)对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资源一般国家投资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为了有效防范对外投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别研究;构建和完善对外投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增强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文佳  魏龙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框架下的制度联通平台,对中国OFDI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指标构建制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空间关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的空间关联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OFDI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东道国制度的空间关联影响中国OFDI"制度风险偏好"。制度的空间关联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中国OFDI的空间集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采用20052014年"一带一路"5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非效率",对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较小,投资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国家投资潜力的对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阐释了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联系,发现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越高,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潜力越大,说明一定程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背离"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在社会文化风险中,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与东道国自身因素对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大小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娟  
利用2006—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的OFDI数据,基于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经济因素对中国的OFDI的影响及其相应第三国的邻近效应。总样本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OFDI显著地偏好资源禀赋丰沛的东道国市场并伴有明显的潜在市场规模及低人工成本寻求特征,也更倾向于具有较低质量的政治制度环境及较高水平经济制度环境的东道国市场。总样本空间邻近效应表现为溢出效应。中西亚15国的回归结果与总样本的实证结论大致吻合。欧洲10国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中国的OFDI与其政治、经济制度环境水平均无显著的关联,空间邻近效应表现为挤出效应,邻近国家工资水平、市场规模及与中国双边贸易量等是挤出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