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9)
2023(4388)
2022(3655)
2021(3290)
2020(2686)
2019(5982)
2018(5984)
2017(10835)
2016(5292)
2015(5496)
2014(5234)
2013(5104)
2012(4721)
2011(4109)
2010(4313)
2009(3952)
2008(3784)
2007(3605)
2006(2978)
2005(2584)
作者
(13962)
(11723)
(11617)
(10765)
(7419)
(5485)
(5124)
(4309)
(4272)
(4120)
(3847)
(3821)
(3729)
(3701)
(3597)
(3425)
(3368)
(3353)
(3270)
(3207)
(2831)
(2709)
(2677)
(2622)
(2597)
(2556)
(2531)
(2517)
(2356)
(2208)
学科
(25239)
(23365)
企业(23365)
管理(23053)
(19737)
经济(19721)
技术(13831)
技术管理(11439)
方法(7354)
业经(6431)
中国(6430)
数学(5594)
数学方法(5555)
(4792)
(4366)
(4248)
(4245)
理论(4094)
地方(4050)
(4042)
贸易(4036)
产业(3998)
(3938)
(3905)
银行(3903)
(3788)
(3767)
(3671)
金融(3671)
(3353)
机构
学院(73009)
大学(71497)
(33868)
经济(33325)
管理(33017)
理学(28755)
理学院(28522)
管理学(28288)
管理学院(28129)
研究(23541)
中国(17666)
(14224)
(13620)
科学(12220)
(11240)
财经(10870)
中心(10815)
(10668)
(9852)
商学(9762)
经济学(9700)
商学院(9662)
研究所(9545)
(9042)
(8850)
北京(8816)
经济学院(8632)
经济管理(8377)
(8314)
师范(8248)
基金
项目(50795)
科学(42667)
研究(39712)
基金(37422)
(31931)
国家(31660)
科学基金(29016)
社会(27096)
社会科(25890)
社会科学(25888)
(21526)
基金项目(20182)
(18373)
教育(18131)
自然(17753)
自然科(17466)
自然科学(17465)
自然科学基金(17230)
(17203)
创新(15935)
编号(14656)
资助(13252)
(12959)
(11686)
(11609)
重点(11476)
成果(11374)
国家社会(11361)
(11299)
(11115)
期刊
(36539)
经济(36539)
研究(22720)
中国(17276)
管理(17019)
(10400)
教育(10123)
科学(8823)
技术(8349)
科技(7359)
学报(6589)
(6579)
金融(6579)
(6240)
经济研究(6118)
业经(6115)
大学(5770)
技术经济(5538)
财经(5296)
学学(5276)
(4724)
(4600)
论坛(4600)
农业(4245)
(4172)
问题(4093)
(4057)
经济管理(3812)
现代(3747)
商业(3724)
共检索到111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小淘  
2004年8月2日,东软集团联合美国著名的在线教育提供商Skillsoft在上海召开了“东软集团E-Learning业务说明会”,除东软及Skillsoft公司负责该项业务的高层外还有四十多名企业、高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南  
美国的一位经济学者在他最近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取得经济增长有三方面的要素,第一为提高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第二为通过利用对外贸易和比较优势;第三为通过企业的创新和冒险活动。这三大要素互相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重叠,但同时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或侧重于某一私营部门的投资,或侧重于公共政策。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必须全面兼顾三方面的要素。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上述问题。改革开放,我国把开展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高到前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凌  徐文才  孙涛  吕明  许玲娇  
营销理论发展到今天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这就使得驱动市场理念(marketdriven)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理论强调企业应该努力跟随和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但是 ,消费者需求的模糊性和隐性需要的存在 ,降低了驱动市场理论的可操作性。研究发现 ,不少国际领先企业并不总是遵循市场驱动的途径 ,他们往往通过技术突变或营销突变来突破现有的市场空间 ,而无须被动等待消费者的模糊信息。这是企业驱动市场(marketdriving)的表现 ,是一种值得国内企业借鉴的营销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厉以宁  
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优势的创造,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就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夏清华  刘海虹  
本文分析了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关系,强调消费者的信任是品牌建立的基础,只有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降低,品牌所有者才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品牌竞争优势需要长期的、一系列的整合营销战略来维持,并购增长战略不能侵蚀品牌优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捧虎  
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资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优势并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节约时间,提高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制定时基竞争战略,做到基于时间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在利用速度创造竞争优势时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特别是不能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追求速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朝晖  李安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动力机制功能耗尽之际,通过农民工创业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等优势资源从城市引向农村,正在成为区域后发赶超优势的新增长点。本文首先就不同类型农民工创业模式在农村后发优势中的贡献进行评估,而后分别从创业推动区域后发优势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性视角对其内在机理深入剖析。研究结论认为,农民工创业经济以技术与制度移植贡献推动了区域后发优势创造,但与此同时也表现出"递增-递减"特征。为保持农村后发优势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营造良好创业扶持环境,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兰云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真正利用企业文化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为数罕见。文章以企业文化与竞争优势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了企业文化的强势观及其在诠释竞争优势效应上的局限性;从企业文化与组织的背景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出发,探讨了权变观的理论模型,指出了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影响的两面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罗玲玲,王前  
论文探讨了东西方传统文化优势互补的可能性、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以及互补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东西方传统文化在自然观、科技观、思维方式及心理特征方面优势互补的逻辑必然性来自于科技创造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对立到协调,创造思维中直觉与逻辑的均衡,创造心理特征的两极张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传均  李自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永发  徐松  
波特、鲁格曼、克如兹、穆恩、鲁格曼、沃柏克和乔东逊等人分别解释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要素。本文在参考上述等人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剖析形成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元素。我们的结论是:政府、对外开放、生产力和市场需求四个因素及其关联共同创造了中国国家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练明澄  
本文首先指出了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和赫一俄“资源禀赋”说)的缺陷,即其理论内涵与现实贸易发展状况的矛盾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形势”这一观点。包括三点:1.竞争优势包括比较优势;2.竞争优势以企业为主体;3.国际贸易是竞争优势选择和取得的结果。最后,本文还指出产品竞争优势理论的意义及实践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新民  刘又礼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中国加入WTO,大资本越来越多进入,其主导中国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相比之下,中国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我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原有竞争战略已不再适应。加之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大多数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为实现党和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必须转变经营方式,构建动态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绪松,金鑫,胡则成  
本文提出了一个企业竞争优势模型。从质量、业务流程、服务、研究开发、竞争 -合作、组织学习以及企业战略几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 (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 ,企业应加快信息化改造 ,其关键是构建信息技术基础结构。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基础结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