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8)
- 2023(12369)
- 2022(10471)
- 2021(9545)
- 2020(7733)
- 2019(17680)
- 2018(17153)
- 2017(32465)
- 2016(17452)
- 2015(18936)
- 2014(18500)
- 2013(18257)
- 2012(17251)
- 2011(15536)
- 2010(15573)
- 2009(14366)
- 2008(13784)
- 2007(12490)
- 2006(11256)
- 2005(10030)
- 学科
- 济(71558)
- 经济(71490)
- 管理(53009)
- 业(50367)
- 企(40793)
- 企业(40793)
- 方法(24446)
- 地方(23809)
- 农(21830)
- 数学(21039)
- 数学方法(20743)
- 中国(20601)
- 技术(17820)
- 业经(16677)
- 财(16173)
- 农业(15053)
- 学(14122)
- 制(13429)
- 地方经济(13141)
- 技术管理(12495)
- 贸(12438)
- 贸易(12424)
- 策(12083)
- 易(11928)
- 环境(11753)
- 银(11052)
- 银行(11023)
- 融(10985)
- 金融(10981)
- 行(10658)
- 机构
- 学院(240291)
- 大学(237908)
- 济(98967)
- 经济(96784)
- 管理(91848)
- 研究(86791)
- 理学(78602)
- 理学院(77605)
- 管理学(76334)
- 管理学院(75859)
- 中国(65880)
- 科学(53531)
- 京(50910)
- 财(45373)
- 所(43638)
- 农(41294)
- 中心(40153)
- 研究所(39575)
- 江(39068)
- 业大(34844)
- 财经(34702)
- 范(33928)
- 师范(33575)
- 院(32336)
- 农业(32258)
- 北京(31827)
- 经(31392)
- 州(30971)
- 经济学(29366)
- 省(27606)
- 基金
- 项目(164731)
- 科学(131206)
- 研究(122371)
- 基金(118229)
- 家(104161)
- 国家(103265)
- 科学基金(88496)
- 社会(77920)
- 社会科(73804)
- 社会科学(73791)
- 省(66629)
- 基金项目(62518)
- 自然(56736)
- 划(56343)
- 教育(55590)
- 自然科(55423)
- 自然科学(55406)
- 自然科学基金(54421)
- 编号(48948)
- 资助(46829)
- 成果(39937)
- 创(39272)
- 发(38587)
- 重点(37860)
- 创新(35858)
- 课题(35754)
- 部(35536)
- 国家社会(32128)
- 发展(31048)
- 科研(30928)
- 期刊
- 济(114355)
- 经济(114355)
- 研究(74541)
- 中国(55260)
- 农(37719)
- 管理(36294)
- 科学(35709)
- 学报(35588)
- 财(33216)
- 教育(31452)
- 大学(26911)
- 农业(25558)
- 学学(25105)
- 融(24004)
- 金融(24004)
- 技术(21865)
- 业经(19151)
- 经济研究(17931)
- 财经(16493)
- 问题(14760)
- 经(14431)
- 业(14408)
- 科技(13797)
- 技术经济(12267)
- 资源(12101)
- 贸(11860)
- 坛(11593)
- 论坛(11593)
- 图书(11395)
- 现代(10973)
共检索到373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苗婷 曹建巍 包文
通过构建宁夏与东部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统性地评估2017—2021年间宁夏与东部10个省份的科技协同创新水平。通过对综合创新水平和协同创新水平这两个一级指标的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宁夏与东部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但宁夏在综合创新水平上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显著差距;东西部主体间和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极大地促进宁夏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凸显区域协同创新在提升西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区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从增强资源配置的强度、促进人才要素流动、驱动有效创新产出和加强主体间与区域间协同4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不仅为宁夏与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科技协同创新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技术和知识交流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宁夏 东西部 协同创新 科技合作 熵值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李国平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缩小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和推动跨地区、跨主体的创新协作两个视角构建了协同创新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测度结果为:2010-2014年期间,京津冀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从综合创新水平来看,北京在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都遥遥领先,天津在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方面进步很快,河北在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也有较快增长,但创新环境进步缓慢。从主体间协同创新水平来看,企业的主体地位较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创新指数 创新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李国平
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从缩小京津冀三地间创新水平差距和推动跨地区、跨主体的创新协作两个视角构建了协同创新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评价。测度结果为:2010-2014年期间,京津冀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不同地区间、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从综合创新水平来看,北京在创新的投入、产出和环境方面都遥遥领先,天津在创新投入和产业创新产出方面进步很快,河北在产业创新产出方面也有较快增长,但创新环境进步缓慢。从主体间协同创新水平来看,企业的主体地位较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知识创新产出丰富但产业化程度较低。从区域间的协同创新水平来看,北京技术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呈现"跳跃式"扩散特征,但对津冀主要产业的创新带动贡献不大。最后,提出了促进创新要素特别是人才要素的流动、构建官产学研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创新指数 创新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樊传浩 许蕾 王济干
相较于省域协同创新水平评价,市域层面动态评价结果更能展现区域发展特征,可视化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地区差异。基于协同创新基础、协同创新合作和协同创新产出3个维度,构建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动态评价及可视化分析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进行整体及分项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市域协同创新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南高北低,两极分化"现象;南京得益于其丰富的政治、经济、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水平最高;苏州居苏南最高,经济环境和沪宁辐射推动其协同创新发展;徐州赶超部分苏南城市,与其区位优势和教育资源密不可分。将时间因素纳入动态评价方法,并采取多种可视化方式呈现结果,提高差异辨析速度和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勤林 宋明蔚 韩腾飞
基于基础创新和协同创新两个维度构建考察城市协同创新综合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实现量化数据和关系数据的结合,并从空间维度直观地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空间联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时空演化。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处于探索追赶阶段,协同创新水平不均衡;整体网络联系尚不稳定,协同创新联系强度断层现象严重,各节点的协同创新自主性较为均衡,但成渝双核的“控制力”和“桥梁”作用过强;凝聚子群重构优化形成“成都—荣昌—永川—重庆主城”的协同创新主轴,但存在邻近“抱团”情况,行政壁垒尚未完全破除,缺乏跨越地理格局和行政区划的创新凝聚子群;“接壤区洼地”“东北翼边缘地带”是成渝地区形成紧密协同创新空间联系网络需着力破除的关键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红星
一、几个基本概念1.人口容量和人口容量类型区人类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一般可分为生理需求、繁衍发展需求和高质量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人在某一区域生存发展,就要求这一区域具备和提供各种条件来满足这些需求。在居民达到一定需求层次的条件下,该地所能容纳负担的最大人口数量称为区域人口容量。各个区域人口容量级别可由单位面积负担人口数大小来比较。自然、经济条件类似,单位面积人口容量相近的地域集合就是人口容量类型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华维 王超 许海云 巩永强 夏冬 董振飞
[目的/意义]有效评价区域科学—技术—产业(STI)协同创新水平对于制定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在知识耦合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活动为知识主体,三类创新活动中的知识内容为耦合对象,主题词为表征的知识元素作为知识内容的特征交集载体,通过量化的知识元素交集来评价区域STI协同创新的水平,以中医药领域31个省(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STI彼此之间的知识关联水平不高;进一步利用耦合系数计算发现大部分省市STI三者整体的知识耦合度高,但是各省市知识内容宽度分布在很低的水平;因此,利用协同创新水平函数测度发现中医药领域STI协同创新水平不高,而且多数的省市的协同创新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慧丽
东部产业西移是指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主体是民营的中小型企业。东部产业西移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产业迁出地政府和产业迁入地政府在这历史进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浙江产业西移的实践,探讨产业西移过程中政府协调机制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
东部地区 浙江 产业西移 政府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明德 李红
物流业信息化水平是物流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物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信息化产出水平、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3个维度选择14个物流业信息化影响因子,以我国中、东部省份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各省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广东、上海、北京、江苏位于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前列。最后提出提升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 信息化 测度 因子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尼合迈提·霍嘉
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客观上是不平衡的,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三级梯度”格局的形成不仅是国内各地区的地理、交通、区位、人文、基础诸条件和历史机遇不均等等一般原因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而且还有其深层原因,譬如一是体制性原因,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的计划经济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雨虹 杜乾乾 潘明清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微观层面各个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协同,而且也需要我国在宏观层面搞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协调。按照共生理论的观点,东中西部地区各个省(市、区)可以被看作是不同的创新共生单元,在促进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理邻近的原则构建跨省(市、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大区域,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切实建立并强化各省(市、区)微观层面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动机制,并在宏观层面结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打造,确定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构建起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恒园 刘宏
基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视角,以2008-201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创新水平的均衡性和空间集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协同化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城市间不平衡性逐渐降低,且创新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对外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在空间上扩散至整个长三角地区。进一步的门槛回归发现,当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别跨越各自门槛值后,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将得到加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春凤 徐宣国 崔丙群
在我国实施种业振兴战略背景下,重点关注种子龙头企业与农业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主要利用科技部2013至2015年发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代表种子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两个作物育种子系统及其协同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并对其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两系统的大多数序参量有序度逐年增加,其中种子龙头企业的序参量普遍高于农业科技园区,育种体系建设相关指标对子系统有序度贡献率最大;中部种子龙头企业、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子系统的有序度最高,但两系统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水平偏低,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因此,我国未来应继续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加强作物育种子系统各要素的配合,促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园区转型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高心仪
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发展水平测度分析,结合Theil指数、Moran’sⅠ等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协同创新水平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总体协同创新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省份发展不平衡,呈现“上游—中游—下游”递增的格局;长江经济带整体协同创新区域差距呈逐年缩小趋势,且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下游地区同时存在H-H型和L-H型两类集聚区,两极化明显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