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8)
2023(8649)
2022(7280)
2021(6641)
2020(5367)
2019(12148)
2018(11703)
2017(22112)
2016(12349)
2015(13180)
2014(12888)
2013(12506)
2012(11753)
2011(10438)
2010(10486)
2009(9525)
2008(9362)
2007(8340)
2006(7474)
2005(6384)
作者
(36752)
(30615)
(30331)
(28796)
(19716)
(14800)
(13653)
(11918)
(11910)
(11001)
(10462)
(10294)
(10065)
(9699)
(9625)
(9478)
(9363)
(9228)
(9045)
(9033)
(7808)
(7530)
(7410)
(7179)
(7072)
(6841)
(6726)
(6723)
(6119)
(6104)
学科
(45312)
经济(45264)
管理(35176)
(33938)
(25815)
企业(25815)
方法(18530)
数学(16880)
数学方法(16690)
(16163)
贸易(16159)
(15868)
(15653)
(12901)
中国(12567)
地方(11534)
农业(10341)
业经(10143)
(10061)
(9582)
(8850)
(8563)
环境(8381)
(8233)
出口(8219)
出口贸易(8219)
技术(7809)
(7353)
财务(7339)
财务管理(7329)
机构
学院(170467)
大学(168186)
(71666)
经济(70334)
管理(65963)
研究(60579)
理学(57268)
理学院(56620)
管理学(55687)
管理学院(55399)
中国(45045)
科学(38612)
(36399)
(35215)
(32106)
(31998)
(31116)
业大(30073)
农业(29015)
研究所(28682)
中心(27748)
财经(25111)
(22842)
(22495)
经济学(21387)
(21136)
(21040)
师范(20669)
北京(20572)
(20436)
基金
项目(120587)
科学(94838)
基金(88259)
研究(83200)
(79446)
国家(78783)
科学基金(66820)
社会(53753)
社会科(51094)
社会科学(51082)
(48416)
基金项目(46773)
自然(45310)
自然科(44255)
自然科学(44238)
自然科学基金(43470)
(40548)
教育(37482)
资助(35707)
编号(32025)
重点(27715)
(26576)
(26388)
(25287)
成果(24420)
创新(23699)
科研(23562)
计划(23529)
课题(22912)
国家社会(22278)
期刊
(78546)
经济(78546)
研究(46871)
(31874)
中国(31240)
学报(31197)
科学(27283)
(22962)
管理(22911)
大学(22778)
学学(21932)
农业(21559)
(16999)
金融(16999)
教育(14106)
业经(13978)
经济研究(13025)
技术(12908)
财经(11743)
(11412)
(10954)
问题(10408)
国际(10068)
(10019)
资源(9049)
(8609)
科技(8603)
业大(8383)
商业(8148)
技术经济(7940)
共检索到251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焕庭  茅志昌  顾玉亮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流域继三峡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工程 ,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河口的环境与生态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是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南水北调是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 ,有东、中、西线三种方案 ,它建成后必将对长江口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径流、泥沙、咸水入侵、岸滩冲淤、航道、水产、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根据有关初步设计资料及长江河口的流量和盐度等实测资料 ,用统计的方法对东线南水北调调水5 0 0、70 0和 10 0 0m3 /s后对长江口咸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了减少其不利影响 ,还提出了采取加快实施北支整治工程、尽快建造新的避咸蓄淡水库、确定调水的控制流量和三峡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锦  石晓勇  陈鹏  张传松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模拟了不同条件下(水体盐度、温度、pH值、富氧缺氧等)长江径流淡水和东海外海水的混合过程,初步了解了上述主要环境因子对长江口硅酸盐(SiO3-Si)混合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1)长江淡水(包括已滤和未滤)与外海水在混合过程中,SiO3-Si浓度在大约40 h后可基本达到平衡。2)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与其盐度表现出良好的负相关关系,长江口SiO3-Si浓度主要受物理混合稀释影响,已滤长江淡水与未滤长江淡水同外海水混合,二者混合水体中SiO3-Si浓度随盐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实验条件下,水体泥沙等颗粒物的存在对SiO3-Si在稀释过程中的浓度没有显著影响。3...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丽原  张祖陆  刘恩峰  
海 (咸 )水入侵是现代社会中典型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 ,准确掌握咸水入侵动态变化的规律和信息 ,是进行预测、预报、减灾、防灾的科学基础和工作依据。据此 ,本文为咸水入侵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测以及减灾方案决策与评估等提供了一个完善系统 ,并且提出了咸水入侵防治途径及综合减灾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线薇薇  刘瑞玉  罗秉征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引起国内外各方面极大关注。河口是大河的末端,是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水域,所以环境因子复杂多变。河口的许多重要理化特征和生物特征都具有其特殊性,使河口生态环境形成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该系统表现为既脆弱又敏感。在长江干流上兴建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其生态环境效应除了在库区及中、下游外,必然也会涉及到河口甚至邻近海域。为探讨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于1998~2001年对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展开综合调查。根据调查数据,结合历史资料对三峡水库蓄水前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文物理、沉积环境、水化学、初级生产力、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一步阐明了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时连强  李九发  应铭  左书华  徐海根  
研究南槽没冒沙演变规律,可以为筑库引淡蓄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该海区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海图和20年来的实测水文泥沙等资料以及2003、2004年的现场观测数据,探讨了没冒沙的形成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没冒沙的形成和发育经历了局部边滩冲刷、边滩沙嘴发育和沙脊形成3个阶段;近半个世纪来,沙体中轴位置在稳定强劲的涨落潮流作用下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潮流脊性质。而蓄淡水库工程建设将有可能使南槽成为适应进出水沙量的新型河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林  胡国栋  朱培华  廖建英  
长江口为典型的多级分汊中等潮汐河口,口门宽阔、径潮流强劲、泥沙运动复杂、河槽交替多变,给河口综合治理带来困难。长江口各分流汊道演变过程中,此消彼长是永恒的主旋律,其产生、发展、扭曲、萎缩、消亡具有周期性演变规律。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长江口先后实施了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港分流口处的新浏河沙护滩和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以及中央沙促淤圈围工程和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南北港和南北槽分流口河段得到有效控制,对长江口未来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南北港分流口以下丰富的地形、水文现场资料,对近年来南港地形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肯定工程稳定河势的同时,认为目前南北港分流口以下,尚存在南港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祖陆  齐永华  聂晓红  
本文在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进行区域生态分析的基础上 ,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环境分区 ,提出了研究区环境战略调整和综合治理咸水入侵灾害的关键性技术措施 ,并结合各分区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生态环境分区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组合配套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泽坤  程和琴  刘昌兴  姜云鹏  计娜  杨忠勇  
首先建立了一套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长江口—杭州湾二维垂向平均潮流数学模型,又基于最新的实测资料重点对南支水域流速、流向和水位进行验证,充分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潮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为MIKE21SA(溢油模块)提供水动力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体系的"油粒子"追踪技术,综合考虑油膜扩展、输移和风化过程的长江口溢油行为与归宿预测模型。并对长江口夏季和冬季大潮溢油事故发生后取水口油膜厚度的变化及油膜运动路径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油膜在长江口受到往复流形式的涨落潮交替作用,油膜沿深槽向下游震荡漂移;油膜在纵向上逐渐被拉伸,形成窄长的油带,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油膜的运动轨迹除了受到涨落潮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金  黄金玲  陈锦辉  李拜  赵静  高春霞  王学昉  田思泉  
根据2006至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资源调查,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2017年鱼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佳GAM偏差解释率分别为69.6%、55.9%、51.4%和47.4%,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的平均效应为0.62~0.88。盐度、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总体上,在春、夏、秋季,盐度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水温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秋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春、秋、冬季,溶解氧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冬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夏季鱼类资源密度较高;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在崇明岛向海自然延伸方向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后续研究将对长江口鱼类资源进行不同生态类型区分,以期更加准确地掌握影响各生态类型鱼类时空分布的环境因素及其时空分布信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润昊  王家宏  艾万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一些极端天气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的频率也在增加。而台风是对海上交通及大陆沿海地区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众所周知,长江口及其周遭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带,是我国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口每年都会遭遇到台风的侵袭,平均每年可以达到6次之多。因此制定合理而行之有效的避台措施,无论是对航道设施还是水域通航船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介绍长江口结构、台风成因开始,研究了台风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列出长江口水域在船舶避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阐述避台时船舶和岸基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立  吴门伍  张俊勇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下游来沙量大大减少,直接影响长江口的径流来沙量。依据实测资料,统计计算了宜昌、大通及中间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考虑到沿程冲淤变化及区间支流来沙,建立了上下游水文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初步探讨了宜昌和大通两站不同粒径组泥沙输沙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一维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宜昌站各粒径组泥沙的来沙量的减少及大通站各粒径组泥沙输沙量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输沙总量上,大通站输沙量中的70%来自宜昌上游河道,其余的则来自区间的补充;如果考虑不同粒径组,则细颗粒对上游来沙的依赖程度高于中等粒径泥沙,三峡建库后,在不考虑沿程冲刷恢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雯  王思凯  秦泽  夏瑛  杨刚  孙金辉  赵峰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娇  钟俊生  李联飞  饶元英  刘欢  
为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的影响,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置两个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 N31°33.500′,E121°20.000′),于每月大潮期间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按潮汐定时昼夜进行“表、中层”水平拖网采样(涨潮采样4次,退潮采样4次)。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51,783尾,隶属于11科32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总尾数的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占总尾数的3.4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占总尾数的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总尾数的2.16%),香?(Repomucenus olidus)(占总尾数的0.01%)。所采集的仔稚鱼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其次为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卵黄囊期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及不同生态类型的渔获量均受不同程度的“涨退潮”影响,均表现为涨潮平均密度、渔获量大于退潮。长江口南支贝氏?、鲫、翘嘴鲌、子陵吻虾虎鱼、香?五个优势种的体长及发育阶段分布因潮汐而变化,除子陵吻虾虎鱼外,其余4种仔稚鱼的体长分布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种仔稚鱼体长的周年分布呈显著月变化;除前弯曲期外,5个优势种均表现出退潮时弯曲期仔稚鱼的平均密度高于涨潮时,退潮时后弯曲期仔稚鱼低于涨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吴星辰  刘莲  徐丽丽  闫庆  
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长江口外海包含环流场、温盐、泥沙和NPZD型生态模型的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利用历次定点、断面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模拟精度,且稳定性良好,可用于研究长江口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长江入海径流量受三峡工程调蓄前后,不同月份下泄水量的增减分别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对长江口外营养盐和浮游植物月平均生物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长江口外营养盐增减的绝对量由近河口区向远河口区递减;且调蓄引起的营养盐增减峰值时间上自西向东推迟、峰值滞后。枯水年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