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0)
- 2023(5295)
- 2022(4507)
- 2021(4186)
- 2020(3531)
- 2019(8523)
- 2018(8418)
- 2017(16659)
- 2016(8571)
- 2015(9811)
- 2014(9726)
- 2013(9284)
- 2012(8211)
- 2011(7436)
- 2010(7797)
- 2009(6978)
- 2008(6819)
- 2007(5866)
- 2006(5106)
- 2005(4398)
- 学科
- 济(39731)
- 经济(39704)
- 管理(23212)
- 方法(23063)
- 业(22003)
- 数学(20787)
- 数学方法(20309)
- 贸(18969)
- 贸易(18960)
- 企(18638)
- 企业(18638)
- 易(18425)
- 农(8484)
- 中国(8402)
- 业经(7439)
- 理论(7357)
- 出(7129)
- 财(6956)
- 地方(6781)
- 关系(6474)
- 技术(5820)
- 出口(5755)
- 出口贸易(5755)
- 口(5755)
- 学(5562)
- 环境(5468)
- 农业(5056)
- 划(4826)
- 制(4759)
- 和(4548)
- 机构
- 学院(124457)
- 大学(121850)
- 济(56192)
- 经济(55295)
- 管理(49412)
- 理学(43870)
- 理学院(43484)
- 管理学(42375)
- 管理学院(42181)
- 研究(37443)
- 中国(26735)
- 京(23889)
- 财(22150)
- 科学(21907)
- 财经(18635)
- 所(18026)
- 经济学(17880)
- 业大(17695)
- 农(17380)
- 江(16975)
- 经(16932)
- 中心(16833)
- 研究所(16539)
- 经济学院(16444)
- 北京(14533)
- 范(14195)
- 师范(14056)
- 院(13941)
- 贸(13929)
- 财经大学(13925)
- 基金
- 项目(86811)
- 科学(68876)
- 基金(63821)
- 研究(62277)
- 家(55519)
- 国家(55166)
- 科学基金(48001)
- 社会(40156)
- 社会科(38460)
- 社会科学(38450)
- 省(34387)
- 基金项目(33046)
- 自然(31577)
- 自然科(30970)
- 自然科学(30967)
- 自然科学基金(30390)
- 教育(30072)
- 划(28459)
- 资助(27649)
- 编号(25072)
- 重点(19649)
- 部(19311)
- 创(18740)
- 成果(18626)
- 发(18485)
- 创新(17494)
- 课题(17126)
- 教育部(17029)
- 国家社会(16925)
- 科研(16793)
共检索到171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单文婷 杨捷
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包括GDP、人均GDP和距离等基本变量的基本引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华人人口、通用华语等变量,得到了扩展的引力模型。然后运用得到的模型来评价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潜力,最后运用模型预测出2006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的增长率。
关键词:
引力模型 东盟 贸易流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孔玉生 侯青
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国内一些学者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与两国距离、两国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中国与越南入境旅游的理论模型。然而尚未见到将外汇储备与关税引入对CAFTA的引力模型研究的文章,亦无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以及到访东盟各国的中国游客规模的文章。基于2000年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起以东盟各国人均GDP、东盟各国领土面积、东盟各国外汇储备、中国人均GDP、中国外汇储备以及中国至东盟各国距离为自变量的引力模型,并运用Eviews5.0软件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国自东盟进口规模以及到访东盟各国的中国游客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郭宏宇 竺彩华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和边界效应模型分析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通、通信、能源三大领域的"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目前中国东盟各国间的双边贸易影响并不明显;中国东盟各国间存在贸易边界效应,程度较小,在3.51-9.52之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贸易效率,有利于减少市场分割,从而降低贸易的边界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曹庆林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引力模型 出口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本文以中国为视角,运用引力模型的"单国模式"对2002-2006年期间中国和133个贸易伙伴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近几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同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引力模型 贸易效应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沈自峥 吴国春 曹玉昆 刘意
以2006—2015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整理的数据为基础,结合中国与东盟十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状况,利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分析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测算其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大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森林资源禀赋差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具有正相关作用,而距离、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具有负相关作用;中国和东盟各个国家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属于"贸易开拓型",双边木质林产品还有可开发的贸易潜力空间;双边可以发挥有利因素,促进双边木质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廖萌
东盟是福建传统的经贸合作伙伴,近年福建与东盟贸易呈现出双边贸易规模大、增长快,贸易依存度高,在福建外贸中的比重快速提高等特点。从模型实证分析看,福建与东盟的传统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贸易潜力逐年下降,需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与文莱、老挝等国的贸易潜力尚可充分挖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洪涛
本文充分考虑影响广西与东盟贸易实际因素,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6个解释变量,构建了能反映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对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在对扩展型贸易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指出了促进未来广西与东盟贸易量发展的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庄丽娟 姜元武 刘娜
随着"早期收获"计划实施,广东从东盟进口农产品快速增加,但对东盟出口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的不利局面。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影响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受东盟国家的GDP、人均GDP、距离以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同大多数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呈现"贸易不足",广东农产品对东盟出口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关键词:
广东 东盟 农产品贸易 引力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琼 赵刚
本文选取2012年贵州30个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为研究样本,采用2010-20122010 2012年贵州30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贵州与东盟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总量、贵州经济总量及自由贸易区域协定是影响贵州对东盟出口流量的主要因素,贵州对东盟的出口贸易还有较大发展潜力,贵州正面临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贵州 东盟 贸易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汉林 涂艳
本文介绍了双边贸易和贸易效应引力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通过建立两个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中贸易转移效应远远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而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解释,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内容可以集中分析某一特定产业的贸易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伟达 单瑜
对于影响云南与东盟贸易的因素,我们运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云南的经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伟晶 冯帆
以中国为视角,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1995~2011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和其他十个参考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具有比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与非东盟国家的进出口影响有限,贸易转移效应不明显,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具有显著为正的贸易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东盟国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捷 单文婷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欧盟 东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多国模式”与“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渠道分析——基于结构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
基于“单国模式”引力模型的区域贸易协定效应分析——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广西的贸易效应为例
欧盟东扩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检验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韩FTA贸易扩大效应研究
对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的引力模型分析
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研究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中国与东盟贸易畅通——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考察
中国对东盟太阳能电池出口贸易潜力研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