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8)
2023(11333)
2022(9031)
2021(8061)
2020(6770)
2019(15046)
2018(15150)
2017(28089)
2016(15525)
2015(17753)
2014(18122)
2013(17434)
2012(16720)
2011(15400)
2010(16066)
2009(14987)
2008(14965)
2007(13912)
2006(12950)
2005(11962)
作者
(48502)
(40699)
(40452)
(38639)
(26103)
(19256)
(18228)
(15756)
(15463)
(14716)
(14204)
(13709)
(13484)
(13280)
(12942)
(12480)
(12084)
(11914)
(11647)
(11597)
(10772)
(10082)
(10020)
(9461)
(9204)
(9158)
(9034)
(8952)
(8400)
(8260)
学科
(84938)
经济(84850)
管理(41530)
(34830)
(27817)
企业(27817)
方法(24063)
中国(22073)
地方(21177)
数学(19919)
(19609)
数学方法(19584)
(19195)
业经(17376)
(15185)
(13793)
地方经济(13530)
(13407)
农业(12669)
理论(12491)
(12320)
金融(12312)
(11567)
银行(11529)
(11158)
(11151)
(11131)
贸易(11120)
(10661)
(10645)
机构
大学(236362)
学院(233720)
(99859)
经济(97640)
研究(91462)
管理(79156)
中国(67848)
理学(66241)
理学院(65353)
管理学(63787)
管理学院(63365)
科学(55716)
(52036)
(48391)
(45365)
研究所(43691)
(43536)
中心(39832)
(38667)
财经(34932)
业大(34232)
农业(33964)
(33925)
师范(33524)
北京(33251)
(32592)
经济学(31533)
(31423)
(30086)
(28102)
基金
项目(145850)
科学(113270)
研究(106428)
基金(104014)
(92136)
国家(91393)
科学基金(75780)
社会(67271)
社会科(63465)
社会科学(63445)
(56905)
基金项目(53106)
教育(48954)
(47971)
自然(47011)
自然科(45927)
自然科学(45908)
自然科学基金(45035)
资助(42746)
编号(42696)
成果(37609)
重点(33799)
(33006)
课题(31575)
(31545)
(28932)
国家社会(28426)
创新(27266)
科研(27054)
(26966)
期刊
(126943)
经济(126943)
研究(76752)
中国(54990)
(41935)
学报(41820)
科学(37010)
(34824)
管理(32880)
大学(31549)
教育(31289)
学学(29400)
农业(27952)
(22952)
金融(22952)
技术(21670)
经济研究(20624)
财经(18698)
业经(17981)
(16384)
问题(16309)
(14647)
(13592)
国际(13309)
世界(13223)
(12547)
技术经济(12361)
图书(12076)
统计(11806)
(11139)
共检索到383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皖南  
丰富的合作经验,独特的大国平衡战略,使得东盟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是,这种中心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其持续维持还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的论述,分析了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其制约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闫鸿飞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成为焦点。事实上,尽管东亚未能实现经济联合,但以区域内贸易和相互投资的扩大为基础,东亚各国的经贸关系得到迅速发展,相互依存关系也日趋密切,已经形成了实实在在的东亚经济圈。从地缘政治和地区性经济集团的角度看东盟具备了领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能力,东盟和东亚主要国家也都认识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意义,以东盟为枢纽的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个东亚为保障和出口促进所必要的市场一体化成本削减收益,必须实现相当程度的政策深化,以克服区域内的非关税壁垒和市场分割,进一步促进要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毕吉耀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士钧  吴继兵  
文章就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需要、贸易效应、阶段目标和具体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卢光盛  
东盟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的、最成功的地区化进程之一,但很多研究认为,东盟的成功在于政治合作而非经济合作。本文特别讨论的是东盟一体化的经济绩效问题。文章认为,东盟经济一体化有着不错的绩效,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对此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民  胡振虎  周强武  
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构建是东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该共同体的性质和内涵不仅攸关东盟整体走向,对中国与东盟关系也会带来广泛影响。依据现有的政治经济条件,东盟经济共同体更可能是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延伸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次区域关税同盟,更不可能形成劳动力、资本和服务等充分自由流动的共同市场。目前,东盟经济共同体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甚微,其顺利发展则有助于深化中国-东盟经济关系。但长远来看,它对中国周边外交会带来一定的潜在冲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谷克鉴  符大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胡定核  丁勇刚  
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探讨中国人民银行胡定核,丁勇刚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当今世界上,一方面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跨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另一方面,在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军亚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体现在能够推动该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客观有利条件。从经济层面上分析,这些有利条件包括该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区内贸易依存度、贸易密集度以及区内相互投资的发展等方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关权  
近年来,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关系十分紧密,东亚经济一体化有了一个初步的尝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特别是近期热烈讨论的所谓TPP问题,中日就存在博弈关系,从而影响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日两国要么都加入TPP,要么都不加入,只有一方加入时对另一方不利。因此,中国应该观望东亚经贸关系,伺机而动,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毅  高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10+3)经济一体化取得长足的进展,经济区域化给东亚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绩效。文章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东亚经济区域化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和投资效应,并通过计量模型对东亚地区的FDI与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东亚FDI与进口和出口都是互补关系,即FDI促进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向东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谭向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非新生事物,它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经济领域内一个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的区域性安排正在恢复活力,并吸收新的成员国;新的地区组合也在逐步酝酿形成。区域主义的复活,尤其从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祚军  徐啸  
随着TPP谈判、RCEP谈判的推进和南中国海冲突日益增多,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前日益复杂的中国—东盟关系形势下,文章试图寻找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新的路径。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掺杂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经济障碍和非经济障碍,并基于此状况,沿着增强中国与东盟的金融互信、考虑中国与东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建立统一稳定的区域金融市场以及抵制区域外势力的干预的思路提出了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的推动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权  
新地区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兴起的新的一波区域一体化进程,与此相对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也发生了从维纳范式向新地区主义范式的转变。Ethier的一个分析框架指出,区域中的内部国家和(B,E)类型的外部国家是新地区主义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据此,东亚新地区主义进程将依循“3”→“3+5”→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路径顺次展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