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4002)
- 2022(3500)
- 2021(3420)
- 2020(2862)
- 2019(6628)
- 2018(6633)
- 2017(12401)
- 2016(7087)
- 2015(8227)
- 2014(8315)
- 2013(7989)
- 2012(7906)
- 2011(7248)
- 2010(7809)
- 2009(7197)
- 2008(7702)
- 2007(7373)
- 2006(6699)
- 2005(6101)
- 学科
- 济(27966)
- 经济(27926)
- 管理(22211)
- 业(21962)
- 企(19787)
- 企业(19787)
- 方法(10506)
- 数学(7950)
- 学(7839)
- 数学方法(7704)
- 农(7649)
- 中国(7492)
- 贸(7226)
- 贸易(7221)
- 易(7057)
- 业经(6763)
- 制(6139)
- 财(6129)
- 理论(6110)
- 策(5863)
- 地方(5398)
- 划(5358)
- 和(5081)
- 关系(4917)
- 农业(4852)
- 银(4814)
- 技术(4803)
- 银行(4795)
- 行(4588)
- 经营(4385)
- 机构
- 大学(112259)
- 学院(110636)
- 济(40431)
- 研究(40037)
- 管理(39927)
- 经济(39407)
- 理学(33899)
- 理学院(33425)
- 管理学(32582)
- 管理学院(32364)
- 中国(29540)
- 科学(25843)
- 京(24796)
- 所(21581)
- 研究所(19634)
- 农(19426)
- 财(18727)
- 江(18142)
- 中心(17284)
- 范(16812)
- 师范(16638)
- 业大(16030)
- 北京(15650)
- 农业(15427)
- 财经(14854)
- 州(14571)
- 院(14167)
- 师范大学(13307)
- 经(13203)
- 技术(12542)
- 基金
- 项目(67497)
- 科学(52462)
- 基金(48378)
- 研究(48021)
- 家(42966)
- 国家(42618)
- 科学基金(35383)
- 社会(28871)
- 社会科(27246)
- 社会科学(27233)
- 省(25830)
- 基金项目(24926)
- 自然(23853)
- 自然科(23327)
- 自然科学(23316)
- 教育(23084)
- 自然科学基金(22916)
- 划(22705)
- 资助(20677)
- 编号(19961)
- 成果(18027)
- 重点(15598)
- 部(14873)
- 课题(14532)
- 发(14267)
- 创(13397)
- 科研(12641)
- 计划(12536)
- 创新(12531)
- 教育部(12523)
共检索到173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屹
"印太"地区是多民族、多语言的多元化地区,很多东盟国家都能看到这种缩影。在包容性方面,有如新加坡这样的成功国家,也有很多不成功国家。"印太"地区的复杂性源于多种不同政治经济体系的共处,关于历史的多元表达,很容易走向带有消极性的互相排斥的民族主义反面,不同的国家安全观念和不同的长期远景,竞相塑造了本地区的未来。中国-东盟关系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引领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波 王蕊 潘怡辰
今年以来,中美战略竞争冲突屡次升级,美国国防部6月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再次明确将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及区域重大挑战,提出将建立盟友和伙伴网络,并呼吁更多的区域国家加入其中,从而加剧了这一区域的紧张态势。当前,亚太各国高度关注中国的表态与做法,近期发布的《东盟印太展望》为中国应对美国印太战略,主动参与塑造印太区域合作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平台载体。中国可以积极支持《东盟印太展望》,将其作为与美国版印太战略对接、沟通的重要平台,提出参与印太区域合作的理念与主张,争取战略主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闫芳芳
作为美国“印太战略”重要一环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除在政治、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提出合作倡议外,也特别强调要深化和拓展美国与东盟在教育人文交流、科技创新和青年人才交流领域的合作。美国印太战略及诱拉东盟的举动,中长期会影响中国与东盟教育人文合作的空间。为此,中国须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深化双方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巩固已有合作成果,进一步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容;依托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优势,精准回应东盟的科技教育合作需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制度型开放,以“多边共赢”应对“双边对抗”。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娜 王亚琪
在内部治理危机加深、中美全球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强化战略自主能力、稳固和提升全球战略地位是欧盟决定介入印太事务、出台“印太战略”的关键动因。为此,欧盟依托其“规范性力量”的身份定位,将基于共同规范价值的多边合作视为发挥自身战略优势、增强地区战略存在,进而推进区域可持续和包容性繁荣、有效因应全球挑战的基本路径。欧盟“印太战略”具有经贸优先导向、价值规范追求和战略自主取向等特点。欧盟“印太战略”的实施将推进其与“印太伙伴”的自由贸易谈判作为重点和优先措施,以域内代表性多边行为体东盟及其成员国作为重点合作对象,将欧盟对“民主、人权、法治”的规范价值强调嵌入贸易谈判全程。然而,欧盟规范导向的自由贸易谈判策略并不符合区域内国家的务实经贸合作诉求。欧盟自由贸易协定复杂的法律架构和严格的人权标准、环境保护、投资争端解决规则进一步分化了域内国家的贸易谈判立场,其以双边带多边的“堆积木”谈判策略则阻碍了区域经济利益融合、经贸机制协调和区域价值链整合。在可预见的未来,欧盟在印太地区着力推动的自由贸易谈判恐难取得突破性进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清秀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及印度和印度洋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重要性的上升,"印太"作为一个新兴的地缘战略概念受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倡导。日本对"印太"的认知具有明显的海洋中心倾向,并且包含有牵制中国的内涵。在上述认知的影响下,日本强化西南防卫,介入南海争端,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及印度牵制和制衡中国。然而日本无法正确评估印度及中国在"印太"中的影响,同时也无法给"印太"建构合理的内容,日本牵制、制衡中国的"印太"战略是不会成功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罗亚泓 文峰
东盟华商是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东盟华商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角色定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东盟华商 CAFTA 定位 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邹应猛 龚贤周
随着"印太"的兴起,印度洋正成为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围绕"印太"的合作日益紧密,印度洋的地缘环境变得日趋复杂。作为"印太"地区重要一员的印度,调整了传统的印度洋战略,以适应地缘环境变化的需要。与传统的印度洋战略相比,围绕"印太"做出的战略调整,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复合型和海洋主义等新特征。在地理范围上,孟加拉湾是新时期印度实施印度洋战略的枢纽。以互联互通、海上安全合作和多边制度建设为抓手,印度正强化对孟加拉湾的控制力度。尽管印度的印度洋战略处于动态调整中,但从业已采取的措施来看,具有明显的与中国竞争甚至制衡的色彩,其产生的地缘政治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仇朝兵
基础设施合作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国内进行制度性改革,针对印太地区发起和实施了一些基础设施合作倡议和项目,并与盟国和伙伴国合作支持印太地区第三国基础设施发展。拜登政府提出了更宏大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议,并推动该倡议与“蓝点网络”倡议的连接,大力塑造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与发展的规则。美国与印太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被赋予重要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内涵,将会对中国的战略利益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菩 李巍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确立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印太”战略是美国同中国展开竞争以护持其霸权最为重要的战略框架。“印太”战略虽然最早由特朗普政府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但限于其有限的国际执行能力和单边主义的政策方向,该战略总体上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为了更加有效地与中国展开竞争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全盘继承并大幅升级了这一新型国际战略,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印太”地区全面回归区域多边主义,通过制度升级、制度创建与制度回归三种方式重构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区域制度体系以“规锁”中国;第二,以经济外交为抓手,在供应链、技术、基建和数字贸易等方面为“印太”框架注入经济合作动能,以夯实“印太”战略的经济基础;第三,从“美国优先”转向高度重视对盟友与伙伴的投资,积极打造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支点国家,以实现其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两个方面制衡中国的目标。拜登政府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将有可能对中国的区域外部环境形成更为严峻的战略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马千里
印太战略作为日本新的对外战略,界定了日本新的对台认知,进而形成了新的对台政策。运用过程追踪法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印太战略成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的及促进与确立印太地区体现所谓西方民主、自由、法治和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与国际秩序、压缩中国海洋安全空间的同时拓展自身海洋安全空间及主导印太地区海洋秩序与经济秩序等具体战略目标,日本形成了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的对台新政策。随着印太战略调整,为因应中日关系正式改善,日本在对台政策上趋于低调谨慎,但仍借助各种隐性手段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政治、安全和经济关系。未来一段时期,日本仍将延续战略调整后的印太战略,对台政策会更加低调谨慎,但却会在印太地区博弈层面谋求进一步战略性强化日台实质性全方位关系,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尚前宏 丁奎松
在冷战后的亚太多极结构中,东盟因其实力所限尚难构成一极;但在政治、经济和安全等多边合作中,东盟极其活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杠杆”作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其特殊地位是任何大国都难以取代的。东盟赖以发挥其在亚太地区特殊作用的机制主要是它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亚欧首脑会议”。在东南亚地区谋求大国力量的平衡,是东盟多年来的一贯政策。近年来,随着自身实力和信心的增长,东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香丹
构建“供应链联盟”是拜登政府对华制衡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强化美国对印太地区供应链的控制力,削弱中国影响力。拜登政府无视供应链权力结构的本质特征,利用地区各国对其安全、经济依赖,推动供应链由“经济驱动”向“政治驱动”方向调整。然而,权力来源多元、环节复杂交叉、相互依赖导致一国控制供应链的难度愈加提高。面对供应链复杂性与中国生产、资源、市场优势,“联盟”难以精确确定对华“断链脱钩”范围,亦无法根本性降低对华依赖。而在分散化供应链权力结构下,美国的伙伴国势必在发展与安全间寻求平衡,拜登政府协调联盟的难度持续加大。供应链权力结构调整的结构性动力来自于中美实力差距变化,所谓“联盟”难以实质性强化美国的供应链权力,中国与域内各国所形成的供应链黏性成为反制美国单方面对印太供应链塑造的基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勤
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东盟七国参与IPEF的动因在于通过加入IPEF增进东盟-美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IPEF四大支柱迎合了东盟七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需求,IPEF其他成员国在东盟对外经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IPEF四大支柱实施方案的相继出台,东盟七国立足《东盟印太展望》,调整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应对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东盟七国参与IPEF对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价值链重构将削弱中间产品贸易的基础,加剧清洁能源的区域竞争,阻碍中资企业对美的“迂回出口”,提高中资企业大型投资的税负成本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