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30)
- 2023(5122)
- 2022(4341)
- 2021(3722)
- 2020(3041)
- 2019(6819)
- 2018(6579)
- 2017(12352)
- 2016(6130)
- 2015(6929)
- 2014(6992)
- 2013(6930)
- 2012(6855)
- 2011(6484)
- 2010(6827)
- 2009(6542)
- 2008(6216)
- 2007(5578)
- 2006(5428)
- 2005(5065)
- 学科
- 济(55164)
- 经济(55122)
- 管理(16702)
- 地方(15291)
- 业(14897)
- 方法(14314)
- 数学(12611)
- 数学方法(12560)
- 地方经济(11873)
- 企(11651)
- 企业(11651)
- 中国(10763)
- 业经(8789)
- 学(8689)
- 农(8610)
- 环境(6980)
- 经济学(6732)
- 发(6715)
- 融(6239)
- 金融(6239)
- 农业(6102)
- 财(5814)
- 制(5707)
- 贸(5644)
- 贸易(5640)
- 关系(5611)
- 和(5605)
- 易(5384)
- 产业(5153)
- 体(5153)
- 机构
- 大学(102920)
- 学院(101753)
- 济(57616)
- 经济(56699)
- 研究(41130)
- 管理(36858)
- 理学(31036)
- 理学院(30676)
- 中国(30620)
- 管理学(30254)
- 管理学院(30048)
- 财(23532)
- 京(21332)
- 科学(21275)
- 所(20544)
- 经济学(19532)
- 财经(18727)
- 研究所(18350)
- 中心(17429)
- 经济学院(17231)
- 经(16905)
- 江(15110)
- 院(14138)
- 北京(14087)
- 财经大学(13662)
- 范(13251)
- 师范(13183)
- 农(12625)
- 科学院(12524)
- 社会(12155)
- 基金
- 项目(61418)
- 科学(49151)
- 研究(46202)
- 基金(46129)
- 家(40414)
- 国家(39643)
- 科学基金(33445)
- 社会(33024)
- 社会科(31398)
- 社会科学(31384)
- 基金项目(23206)
- 省(22351)
- 教育(19846)
- 资助(19198)
- 自然(18897)
- 划(18413)
- 自然科(18413)
- 自然科学(18408)
- 自然科学基金(18092)
- 编号(16927)
- 发(15057)
- 国家社会(14709)
- 成果(14333)
- 部(13988)
- 济(13838)
- 重点(13800)
- 经济(13725)
- 发展(13103)
- 展(12924)
- 教育部(12489)
共检索到168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衡山
东盟国家经济持续回升衡山1993年东盟国家的经济从1991-1992年的衰退中回升。1994年继续保持回升趋势。官方数字表明1993年东盟国家的综合经济增长率从1992年的5.9%回升到6.7%。其中新加坡的年经济增长率从5.8%回升到9.9%,马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吕艳君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面发展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的基础上的,而构成经济 合作网络骨架的是 20世纪 90年代后陆续形成的经济合作框架体系,国内对这一合作 框架鲜有详尽分析。对这一合作框架形成的背景、内容构成和重大意义进行思索,正 是探究东亚区域合作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模式不同的应有起点,具有继续观 察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合作框架 合作模式 区域合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涛
经济周期是否具有同步性是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制定共同经济政策、促进区域合作纵深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建立多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依据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理论,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盟主要国家不仅在长期的经济波动方面具有共同随机发展趋势,而且其短期经济周期也是完全同步的。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战略趋同以及相对较小的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因此,东盟各国必须在加强内部经济联系与政策协调的同时,积极寻求与外部经济体特别是中、日、韩等东亚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从而推动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同步性 共同周期法 东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晓晨
东盟国家投资环境比较赵晓晨拥有约4亿人口的东盟国家,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过去的20年中,原东盟6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6%。保持这样的发展速度,除由于这些国家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黎鹏 杨宏昌 王勇
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改进的Mundell-Fleming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并测度了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空间网络存在10对关联关系;各个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差别较大,不利于整体网络的稳定;国家间经济增长的交叉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打破了两两国家间的溢出关系;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不强,与部分国家甚至存在竞争关系;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增长竞争现象,但是总体上合作大于竞争。
关键词:
跨国溢出 经济增长网络 东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蕊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投资伙伴以及主要援助国,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激烈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东盟贸易、投资和援助领域的竞争情况,并为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东盟 经济竞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宏昌 黎鹏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分析该网络的特点和溢出模式,探讨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动力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网络关系密切,但各个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差别较大;整个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形成了四个经济增长板块;科技水平差异是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是增长溢出的核心动力,贸易便利化程度也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将建立系统的国际经贸网络作为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政策;要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贸易商品的科技附加值;要利用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网络关联 中国 东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宏昌 黎鹏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分析该网络的特点和溢出模式,探讨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动力来源。结果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网络关系密切,但各个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差别较大;整个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形成了四个经济增长板块;科技水平差异是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国内市场规模的大小是增长溢出的核心动力,贸易便利化程度也是影响经济增长溢出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将建立系统的国际经贸网络作为对外政策的目标之一;针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政策;要加强科技投入,提高贸易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网络关联 中国 东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黎鹏 杨宏昌 王勇
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改进的Mundell-Fleming模型,分析了中国和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并测度了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空间网络存在10对关联关系;各个国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差别较大,不利于整体网络的稳定;国家间经济增长的交叉溢出效应非常明显,打破了两两国家间的溢出关系;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不强,与部分国家甚至存在竞争关系;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增长竞争现象,但是总体上合作大于竞争。
关键词:
跨国溢出 经济增长网络 东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申韬 雷蕾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金融生态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经济增长促进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文章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选取2007—2016年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各国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显示,除新加坡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呈现良性互动态势外,其余国家协调发展程度普遍偏低。各国应从经济基础、金融主体、政府服务、社会诚信文化和社会综合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关键词:
东盟 金融生态环境 经济增长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连福
据欧洲和北美组建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初期阶段,关键性的因素是区内经济规模大且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的态度,他们的政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欧洲的德国、法国等国率先倡导组建“煤钢联盟”,从单一领域起始开展经济合作,逐步扩大领域、逐步吸收周围国家最终发展成后来的自由贸易区。在北美,也是由美国和加拿大双边先行组建自由贸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青
中国与东盟的大多数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还较低,在外资立法原则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基础和出发点,如均强调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国际惯例及一定程度的国民待遇等原则。但毕竟各国的国情千差万别,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投资开放程度不一,因此外资立法的原则也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立法进度和层次不一、市场开放程度和投资环境的稳定性不同等方面。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当求同存异,对相互间的外商投资法律进行协调和完善,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外资立法原则 比较研究 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