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2)
2023(13217)
2022(11493)
2021(10567)
2020(8885)
2019(20225)
2018(19755)
2017(38031)
2016(20508)
2015(23285)
2014(23069)
2013(22312)
2012(20652)
2011(18729)
2010(18920)
2009(17868)
2008(17815)
2007(16279)
2006(14086)
2005(12605)
作者
(58990)
(49933)
(49664)
(46969)
(31426)
(24118)
(22869)
(19350)
(18497)
(17440)
(16708)
(16655)
(15686)
(15432)
(15432)
(15429)
(15338)
(14894)
(14470)
(14180)
(12282)
(12185)
(11967)
(11222)
(11161)
(11139)
(11068)
(10821)
(9973)
(9959)
学科
(86160)
经济(86065)
管理(57082)
(55326)
(43821)
企业(43821)
方法(38352)
数学(32810)
数学方法(32419)
(26468)
(26211)
贸易(26201)
(25471)
中国(21645)
(19842)
地方(19386)
业经(18501)
(17786)
农业(16043)
(15244)
理论(13751)
(13082)
(12919)
银行(12887)
(12784)
金融(12782)
环境(12465)
(12282)
(12011)
财务(11979)
机构
学院(297399)
大学(296121)
(124041)
经济(121521)
管理(111526)
研究(100211)
理学(96106)
理学院(95002)
管理学(93206)
管理学院(92668)
中国(74563)
科学(61845)
(61653)
(54408)
(51172)
(51045)
中心(46606)
研究所(46495)
(44807)
财经(43907)
业大(43889)
农业(40616)
(40290)
师范(39903)
(39718)
经济学(38486)
北京(38292)
(35998)
(35886)
经济学院(34940)
基金
项目(197009)
科学(154692)
研究(144405)
基金(142460)
(125045)
国家(123744)
科学基金(104977)
社会(91732)
社会科(86874)
社会科学(86845)
(77163)
基金项目(74731)
自然(67021)
教育(66407)
自然科(65488)
自然科学(65470)
(64917)
自然科学基金(64280)
编号(59656)
资助(58105)
成果(48370)
重点(44720)
(43543)
(43422)
(41198)
课题(40436)
创新(38486)
国家社会(38029)
科研(37945)
教育部(37206)
期刊
(136500)
经济(136500)
研究(83496)
中国(54904)
学报(47516)
(47216)
科学(42651)
(41925)
管理(39475)
大学(35543)
学学(33439)
农业(32694)
教育(31999)
技术(25589)
(24324)
金融(24324)
业经(23735)
经济研究(22668)
财经(21219)
(20241)
问题(18798)
(18411)
(18088)
国际(17490)
图书(15250)
商业(15097)
(15093)
技术经济(14923)
世界(14726)
统计(13778)
共检索到438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冯兴艳  
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地区制度或组织。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角度出发,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指标的测度,对亚太地区贸易格局的深化发展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东盟国家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据此对东盟国家在亚太区域一体化不同路径的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梳理中国参与亚太区域合作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的思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敏  冯兴艳  
冷战结束后,亚洲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战略和经济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地区制度或组织。本文从区域生产网络角度出发,通过中间产品贸易指标的测度,对亚太地区贸易格局的深化发展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东盟国家在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地位,据此对东盟国家在亚太区域一体化不同路径的选择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梳理中国参与亚太区域合作和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俊妍  陈娟  
本文基于区域经济视角,以Eaton和Kortum模型(2002)为基础,采用进出口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距离等变量共同构建了一个类似于引力模型的方程。研究表明,贸易国间的距离、共享边界、区域贸易协定Pta影响了双边贸易流量,贸易国的价格、工资、技术水平是影响贸易相对竞争力和开放程度的主要因素,一国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协定、提高技术水平等措施促进贸易发展潜力的提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熊琦  
本文研究表明,东盟已较大程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但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低端环节,主要表现为间接出口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不断减少、国外附加值比重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处地位较高,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程度提高,但呈下游化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欣  王子泰  陈宇豪  
文章以2002—2016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创意文化产品出口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因素,测算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文化产品出口潜力。结果显示,传统因素如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等仍然是影响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贸易自由度、国民宽带使用量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文化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间文化贸易效率整体较高,存在一定的贸易潜力,说明自贸区建设对双边文化产品贸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晓合  胡忠平  
从上海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入手,使用贸易结合度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上海与东盟双边贸易正逐步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以及扩大双边贸易与经济合作潜力巨大的结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乐国友  钟丽  
通过调查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增长迅速、陆路贸易占主导、与越南的贸易一枝独秀、各陆路口岸建设加速、通关便利化进一步完善等现状,分析广西与东盟国家陆路贸易中存在贸易国别的极不平衡性、进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为主、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东盟各国交通标准不统一、通关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保持与越南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广西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陆路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陆路口岸通关管理体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以及鼓励与东盟各国海关进行合作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陆路贸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乐国友  钟丽  
通过调查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增长迅速、陆路贸易占主导、与越南的贸易一枝独秀、各陆路口岸建设加速、通关便利化进一步完善等现状,分析广西与东盟国家陆路贸易中存在贸易国别的极不平衡性、进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为主、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东盟各国交通标准不统一、通关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保持与越南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发展广西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陆路口岸配套设施建设、优化陆路口岸通关管理体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以及鼓励与东盟各国海关进行合作的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广西与东盟陆路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廖东声   邓秋怡   庄定鹏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对双边贸易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运用贸易强度指数、HM指数、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与东盟十国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差额逐渐减小;马来西亚成为广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次是泰国,新加坡的贸易伙伴地位有所下降;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紧密程度越来越强,广东出口对东盟整体市场的依赖性很小但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广东省人均GDP、东盟各国人均GDP和人口规模、贸易自由度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广东省人口规模、首都(府)间距离和加权平均关税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反向阻碍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甘梅霞  
东盟已连续十几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因此研究中国与东盟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贸易的角度,运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脉冲响应函数法,采用1987~2005年的数据,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1987~2005年,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产品总体呈现技术密集程度越高,对中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越大的特点。但是,1987~2005年间中国自东盟国家进口的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品对我国经济增长却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成亮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协议的达成,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贸往来日益加深,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与东盟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各方越来越重视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环境产品进出口额变化、产品结构及市场分布,并探讨了发展环境产品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非关税壁垒、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及贸易模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针对如何扩大中国与东盟环境产品贸易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秀莲  
根据服务贸易的特征,本文将服务贸易互补性分为产业间贸易互补性与产业内贸易互补性,并依此改进了贸易互补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该指数,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服务贸易的互补类型和互补水平,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服务贸易有一定的互补性,并且不管是何种互补类型,其互补性都动态上升。从国家来看,中国与东盟发达国家在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上产业间互补度最高,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内互补度最高;与东盟新、老成员国互补度最高的都是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但涉及的服务部门不相同;从服务部门看,在保险、专有权与特许经营部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以产业间互补为主;在运输、旅游、金融等部门服务贸易以产业内互补为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素霞  蒋茵  刘民权  
一、引言全球化几乎是讨论发展、贸易和国际经济政治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迈克尔P.托达罗,2009),而国际贸易又是全球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经济在20世纪后半期得到了显著的扩张,其中一个显著的促进因素就是贸易和资本市场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极大地促进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然而贸易自由化是通过经济增长促进了贫困的缓解还是加剧了贫困的发生、加剧了不平等,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主题之一。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都倾向于认为贸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史智宇  
本文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大量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并分析了影响我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与制约因素,本文最后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创伟  谭娜  何传添  
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贸易数据,文章使用引力方程及分位数模型,考察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其进出口贸易的异质性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平均而言,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东盟国家当年的出口将会增加0.53%,进口将会增加0.62%。并且,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当贸易额相对较低时,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创造效应;但当贸易额相对较高时,贸易创造效应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源寻求型是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投资动机,东盟国家丰富的资源禀赋对中国直接投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并未发现显著的效率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在考虑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加入滞后期、使用面板数据以及能源行业产出等因素后,结果仍然是稳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