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2)
- 2023(7865)
- 2022(6712)
- 2021(6131)
- 2020(5143)
- 2019(11286)
- 2018(11010)
- 2017(21218)
- 2016(11947)
- 2015(13217)
- 2014(13266)
- 2013(13036)
- 2012(12533)
- 2011(11622)
- 2010(12049)
- 2009(11202)
- 2008(11182)
- 2007(10417)
- 2006(9763)
- 2005(9126)
- 学科
- 济(48462)
- 经济(48408)
- 管理(32532)
- 业(29292)
- 企(23112)
- 企业(23112)
- 方法(15545)
- 农(14949)
- 地方(14924)
- 中国(14434)
- 数学(13197)
- 数学方法(12947)
- 财(11658)
- 学(11309)
- 制(10949)
- 贸(10454)
- 贸易(10446)
- 业经(10288)
- 易(10136)
- 策(9864)
- 农业(9543)
- 银(8980)
- 银行(8953)
- 地方经济(8862)
- 行(8678)
- 融(8504)
- 金融(8503)
- 及其(7823)
- 环境(7673)
- 和(7455)
- 机构
- 学院(170331)
- 大学(169671)
- 济(69968)
- 经济(68240)
- 研究(68194)
- 管理(60187)
- 中国(52296)
- 理学(50003)
- 理学院(49328)
- 管理学(48370)
- 管理学院(48054)
- 科学(41892)
- 京(37543)
- 所(36476)
- 农(34060)
- 财(34019)
- 研究所(32782)
- 中心(31341)
- 江(29787)
- 农业(27047)
- 业大(25686)
- 财经(25002)
- 院(24897)
- 北京(24299)
- 范(24211)
- 师范(23918)
- 省(23457)
- 州(23274)
- 经(22482)
- 科学院(20619)
- 基金
- 项目(107828)
- 科学(84238)
- 研究(78431)
- 基金(76486)
- 家(68374)
- 国家(67800)
- 科学基金(56154)
- 社会(48053)
- 社会科(45500)
- 社会科学(45489)
- 省(42644)
- 基金项目(38772)
- 划(37095)
- 自然(36607)
- 教育(35816)
- 自然科(35708)
- 自然科学(35693)
- 自然科学基金(35063)
- 资助(32371)
- 编号(32059)
- 成果(28186)
- 重点(25432)
- 发(25283)
- 课题(24078)
- 部(23498)
- 创(22055)
- 创新(20772)
- 科研(20461)
- 计划(20421)
- 性(20129)
共检索到28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东群 韦正林 李先德
东盟和中日韩是世界大米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其进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近期大幅上涨,本区域内一些国家相继宣布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以满足国内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价格的上涨,给东盟一些大米进口国带来恐慌。中国作为大米高产国,在稻谷种子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与东盟开展合作。从长期来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内国家实现大米安全的根本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爱芝 龚子兵 宫丽颖
区域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维护互信友好、互利共赢的区域国家间关系和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影响因素。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是世界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正式生效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合作机制,具有较高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本文聚焦APTERR机制,通过对相关调查报告、协议文件以及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数据、文献的深入分析,研究该机制的创设背景、运行以及执行进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参与APTERR的行动状况与不足,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指出,在APTERR机制建设和推进中,中国在机制建立、日常工作开展和具体投放实践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也呈现出缺乏系统性谋划、参与度低、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日常合作机制和长期性项目合作等不足。未来中国应当强化战略认知,发挥区域大国效应,增强中国区域合作议程设置能力;创新APTERR机制建设;积极筹划推进第一层级和第三层级投放,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落实领导人会议成果,抓住疫情危机时机,引领机制的拓展;对外派驻农业外交官和专家,增强话语权与影响力。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报告指出,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3成员成员”)积极支持净零排放(1)以减缓气候变暖。因10+3成员普遍对化石燃料依赖较大,推动净零排放转型或面临通胀高企、出口放缓、金融风险加剧等挑战。但受益于清洁能源和关键资源储量丰富,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碳捕获、利用和封存以及碳抵消潜力巨大,10+3成员亦有良好发展机遇。报告认为,未来宜进一步加强绿色和转型金融发展、制定合理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加强成员间合作。
关键词:
零排放 中日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晓涛
近年来,国际上产业保护主义抬头,对高技术等关键产业的干预尤为严重,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受到严重冲击,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中日韩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体现在三国自由贸易协定水平偏低、政治互信程度不足、生产网络依赖性偏弱等。通过构建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指标体系,对中日韩产业优势与产业合作分析可知,除受外部干扰较大的信息通信产业外,中日韩三国在食品、工业等很多传统领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当前,要多措并举稳住中日韩产业合作;运筹大国博弈,巩固中日韩信息通信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深耕中日韩食品、工业等传统领域合作,选择合作基础好的领域重点开拓;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开拓中日韩新兴领域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立群
基于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增长数据,文章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分析方法,对中日韩三国与东盟的人均产出分布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日韩与东盟的人均产出分布均呈现出从尖峰到宽峰、峰值不断下降的分化模式。从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来看,三者均呈现出向更高水平演进的趋势,但在很长时间内仍比较分散。相比较而言,中国与东盟更具备协调发展的潜质。
关键词:
中日韩 东盟 经济增长分布 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宏恩 焦永香 陈冉
"东盟+"与"中日韩+"都是重要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那么,从亚洲国家决策与权衡的角度看,两种模式之间究竟是替代性占主导还是互补性更有优势?对称性程度如何?在各个次区域的异质性又如何?文章在分析"东盟+"模式与"中日韩+"模式特征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构建联立Tobit模型检验两种模式的相互关系、对称性与异质性,并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盟+"模式与"中日韩+"模式主要以相互促进的互补性关系为主导,但是,二者之间的互补程度并不对称。全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要大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而在东亚南亚子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则要小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中亚西亚子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要大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另外,要素禀赋、距离以及发展程度对一国是否选择两种模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纯华 王红梅
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现状决定了(10+3)国家间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通过分析中日韩与东盟(10+3)区域税收国际协调现状、困难,提出了(10+3)税收国际协调应该遵循的原则,建议应建立中日韩与东盟(10+3)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及消除货物、服务贸易中阻碍商品、人员自由流动、涉及投资所得等税收因素,以促进(10+3)国家间商品、资本、劳务、知识产权等的自由流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晓涛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生产网络,是当今全球高技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美国对日韩与我国开展高技术合作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战略结盟与“长臂管辖”对日韩进行拉拢和施压,阻碍日韩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决策。中日韩都是全球高技术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维护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稳定符合日韩利益。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局势,稳住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对我国意义重大。要加强中日韩政府层面沟通协调,发挥好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在信息通信、绿色环保、医疗健康、汽车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并妥善处理好中日韩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在信息通信等关键领域要敢于博弈、善于博弈,巩固中日韩现有合作成果,拉紧中日韩利益纽带。
关键词:
中日韩 高技术产业 东亚生产网络 中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长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中日关系“政冷”,经济也开始变“凉”,中韩经贸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一大亮点。而日本与韩国的经贸发展呈徘徊状态。为扩大经贸关系三国曾提出就建立中日韩FTA进行研究,但是研究了5年,尚无结论。现在进行双边FTA的研究,中韩进展迅速,日韩进展缓慢,中日尚未进行正式研究。
关键词:
经贸关系 FTA “政冷经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卿
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难得的机遇期。朝鲜半岛形势总体缓和,为推进区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南北首脑三次会晤并签订系列协议文件,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朝美矛盾有所改善,提振了各方推进半岛无核化与和平机制构建并行的信心。中朝、中韩、中日关系积极向好,利于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展望未来,中日韩合作依旧充满挑战,首要面临的问题是美朝互信不足,推动无核化谈判面临不确定性。美朝政策骤变随时可能重新干扰地区合作进程。韩日矛盾、中日竞争如不能妥善处理,也将影响中日韩三方合作深度。鉴此,三国合作依旧要把维护稳定的地区环境放在首位,努力推进朝美、朝韩对话取得新进展。积极创新合作思路,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推进中日韩务实合作,夯实三国关系基础。探索合作新途径,共同开辟第三方和第四方市场。持之以恒推进地区国家间互信建设,创建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文玺
通过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日韩两国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出"三二一"型结构。虽然不同时期两国产业政策也存在许多问题,但合理化、高级化的总体发展趋向使其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典范。中国目前仍属于"二三一"型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滞后于日韩两国。为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应借鉴日韩经验,制定正确合理的产业政策,有效利用关税政策,重视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推动科技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政策 中国 日本 韩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鸿飞
作为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日韩在东盟对外贸易中渐呈三足鼎立的局面,且近年来三国时东盟贸易出现同向波动现象。本文通过对中日韩对东盟出口产品结构以及产品比较优势的对比分析,发现三国对东盟出口的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三国在主要产品的出口上存在竞争性,但整体而言又各有特色,具有差别性。中日韩在对东盟贸易中,应该加强协调与合作,避免潜在的贸易摩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琦
东盟与中日韩(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是为落实《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农林部长会议》精神,旨在探讨区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合作途径的一种常设机制。本文围绕第七届圆桌会议的主题"推动农业项目投资,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对区域内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业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投资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各国政府、企业和政企之间要加强交流对话,充分认识资本的正负面效应。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实践,加强对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农业双向投资营造良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
关键词:
东盟 中日韩 粮食安全 农业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