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
2023(852)
2022(728)
2021(602)
2020(465)
2019(1099)
2018(1168)
2017(2361)
2016(1158)
2015(1245)
2014(1297)
2013(1309)
2012(1139)
2011(1001)
2010(1016)
2009(708)
2008(777)
2007(676)
2006(670)
2005(578)
作者
(2965)
(2550)
(2504)
(2266)
(1498)
(1149)
(1106)
(1065)
(932)
(893)
(883)
(845)
(810)
(762)
(755)
(753)
(733)
(731)
(726)
(726)
(610)
(605)
(575)
(553)
(552)
(545)
(540)
(503)
(492)
(488)
学科
(5634)
经济(5633)
管理(4452)
环境(3491)
(3239)
贸易(3239)
(3196)
(3016)
(2744)
企业(2744)
关系(2265)
(1791)
方法(1709)
(1589)
业经(1580)
规划(1559)
环境规划(1547)
数学(1537)
数学方法(1527)
(1315)
(1261)
各国(1156)
组织(1146)
贸易关系(1074)
(1041)
区域(1012)
(1012)
国贸(1010)
商业(1007)
(973)
机构
学院(16041)
大学(15961)
(7584)
经济(7476)
管理(6654)
理学(5805)
理学院(5760)
管理学(5701)
管理学院(5673)
研究(5548)
中国(3792)
(3005)
科学(2874)
(2799)
(2678)
研究所(2429)
财经(2341)
中心(2283)
经济学(2159)
(2123)
商学(2049)
(2033)
商学院(2029)
(1999)
经济学院(1945)
北京(1942)
业大(1871)
(1871)
(1871)
师范(1863)
基金
项目(11016)
科学(8712)
研究(8277)
基金(8157)
(6944)
国家(6918)
科学基金(5904)
社会(5399)
社会科(5241)
社会科学(5238)
基金项目(4411)
(4129)
自然(3758)
教育(3676)
自然科(3668)
自然科学(3667)
自然科学基金(3599)
(3532)
编号(3198)
资助(3114)
(2603)
(2576)
重点(2369)
教育部(2308)
(2287)
人文(2243)
科研(2224)
中国(2209)
成果(2209)
创新(2199)
期刊
(8765)
经济(8765)
研究(4824)
管理(2526)
中国(2472)
经济研究(2091)
业经(2060)
商业(1999)
科学(1911)
国际(1643)
学报(1603)
(1595)
(1515)
(1512)
商业经济(1493)
技术(1318)
世界(1305)
大学(1269)
农业(1204)
学学(1200)
(1188)
论坛(1188)
教育(1125)
(999)
金融(999)
(991)
(976)
问题(968)
资源(834)
生态(779)
共检索到23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报告指出,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3成员成员”)积极支持净零排放(1)以减缓气候变暖。因10+3成员普遍对化石燃料依赖较大,推动净零排放转型或面临通胀高企、出口放缓、金融风险加剧等挑战。但受益于清洁能源和关键资源储量丰富,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碳捕获、利用和封存以及碳抵消潜力巨大,10+3成员亦有良好发展机遇。报告认为,未来宜进一步加强绿色和转型金融发展、制定合理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加强成员间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宏恩  焦永香  陈冉  
"东盟+"与"中日韩+"都是重要的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那么,从亚洲国家决策与权衡的角度看,两种模式之间究竟是替代性占主导还是互补性更有优势?对称性程度如何?在各个次区域的异质性又如何?文章在分析"东盟+"模式与"中日韩+"模式特征与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构建联立Tobit模型检验两种模式的相互关系、对称性与异质性,并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盟+"模式与"中日韩+"模式主要以相互促进的互补性关系为主导,但是,二者之间的互补程度并不对称。全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要大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而在东亚南亚子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则要小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中亚西亚子样本区域内,"东盟+"模式对"中日韩+"模式的互补性要大于"中日韩+"模式对"东盟+"模式。另外,要素禀赋、距离以及发展程度对一国是否选择两种模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纯华  王红梅  
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合作的现状决定了(10+3)国家间区域性税收协调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通过分析中日韩与东盟(10+3)区域税收国际协调现状、困难,提出了(10+3)税收国际协调应该遵循的原则,建议应建立中日韩与东盟(10+3)区域税收协调机制,以及消除货物、服务贸易中阻碍商品、人员自由流动、涉及投资所得等税收因素,以促进(10+3)国家间商品、资本、劳务、知识产权等的自由流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静  李先德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益言   Marthe Hinojales   Ling Hui Tan   Chiang Yong (Edmond) Choo   Vanne Khut   Hongyan Zhao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通过劳动力市场、资本积累、生产率等渠道对“10+3”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传统服务业受到严重创伤,但疫情推动了电商、数字金融、数字医疗等新型服务业发展。疫情还加快了全球价值链重塑,但“10+3”地区的优势不会受到显著影响。报告认为球价值链重塑,但“10+3”地区的优势不会受到显著影响。报告认为,“10+3”经济体当局应重点聚焦数字一体化、物流字一体化、物流互联互通、跨境支付结算、区域供应链安全等关键政策领域,以促进疫情后经济增长。同时,加强医疗系统的韧性、恢复人力资源储备、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投资、培育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持续学习和升级、重建财政政策空间,以提高应对未来冲击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鸿飞  
作为东盟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日韩在东盟对外贸易中渐呈三足鼎立的局面,且近年来三国时东盟贸易出现同向波动现象。本文通过对中日韩对东盟出口产品结构以及产品比较优势的对比分析,发现三国对东盟出口的产品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三国在主要产品的出口上存在竞争性,但整体而言又各有特色,具有差别性。中日韩在对东盟贸易中,应该加强协调与合作,避免潜在的贸易摩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琦  
东盟与中日韩(10+3)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是为落实《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农林部长会议》精神,旨在探讨区域内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效合作途径的一种常设机制。本文围绕第七届圆桌会议的主题"推动农业项目投资,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对区域内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业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业投资对粮食安全问题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各国政府、企业和政企之间要加强交流对话,充分认识资本的正负面效应。政府要主动作为,积极实践,加强对引进外资和资本输出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为农业双向投资营造良好的政治和商业环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爱芝  龚子兵  宫丽颖  
区域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维护互信友好、互利共赢的区域国家间关系和参与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影响因素。东盟与中日韩大米紧急储备(APTERR)是世界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正式生效的区域性粮食紧急储备合作机制,具有较高的国际关注度和影响力。本文聚焦APTERR机制,通过对相关调查报告、协议文件以及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数据、文献的深入分析,研究该机制的创设背景、运行以及执行进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参与APTERR的行动状况与不足,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指出,在APTERR机制建设和推进中,中国在机制建立、日常工作开展和具体投放实践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也呈现出缺乏系统性谋划、参与度低、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日常合作机制和长期性项目合作等不足。未来中国应当强化战略认知,发挥区域大国效应,增强中国区域合作议程设置能力;创新APTERR机制建设;积极筹划推进第一层级和第三层级投放,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落实领导人会议成果,抓住疫情危机时机,引领机制的拓展;对外派驻农业外交官和专家,增强话语权与影响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东群  韦正林  李先德  
东盟和中日韩是世界大米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区域,其进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大米市场价格近期大幅上涨,本区域内一些国家相继宣布了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以满足国内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价格的上涨,给东盟一些大米进口国带来恐慌。中国作为大米高产国,在稻谷种子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与东盟开展合作。从长期来看,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内国家实现大米安全的根本保障。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龚辉文  刘馨颖  刘燕明  陈琍  
近年来东盟与中日韩(以下简称“10+3”)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对本地区的税收政策协调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本文主要考察了“10+3”税收协调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认为目前“10+3”税收协调主要还停留在关税协调层面,国内税制的协调,除签署双边税收协定以外,基本没有涉及;而税收协定网络并不健全,有些国家签署的税收协定很少;国际税收管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尚未形成有效机制。针对“10+3”各成员国发展水平差异大,经济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区域一体化程度低但合作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现实特点,提出“10+3”税收协调的战略框架,即分两个层次:近期的预防性税收协调措施和长期的税收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此基础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厚双  黄金宇  
RCEP经过21轮谈判后,农产品贸易降税时间和敏感产品方面分歧仍然较大。本文对中日韩与东盟的三个FTA农产品降税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三个FTA都对东盟10国做了区分,特别是都对越南单独设立了减税表;中国与东盟实施了"早期收获"计划,日本与东盟签订"一揽子"协议,而韩国与东盟就敏感品设立了更为复杂的分类。通过对中日、中韩、日韩与东盟FTA特征的比较,对目前降税模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建议东盟及中日韩等域内各国着眼长远,早日达成RCEP协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叶恺臻  刘建忠  张晶  
冷战结束以来,地缘经济理论广泛应用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政策和战略之中。以中国、日本、韩国为研究对象,东盟十国为研究区域,在Lall出口产品技术分类的基础上,以产品出口贸易市场的竞争为切入点,运用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市场相似性指数,对中日韩在东盟十国市场中的竞争领域和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日韩两国在多种类型的出口产品中存在共同的比较优势,根据出口产品的市场分布可以看出,地缘经济博弈的核心区分布于马六甲海峡沿岸三国,其中以中韩两国在出口贸易上的竞争性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立群  
基于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增长数据,文章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分析方法,对中日韩三国与东盟的人均产出分布及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日韩与东盟的人均产出分布均呈现出从尖峰到宽峰、峰值不断下降的分化模式。从中日韩与东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来看,三者均呈现出向更高水平演进的趋势,但在很长时间内仍比较分散。相比较而言,中国与东盟更具备协调发展的潜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继炜  
比较CAFTA与JAFTA、KAFTA,从内容上看,中国比日韩更有诚意,也更令各方满意;从成效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比日韩与东盟增速快得多,占外贸的比例也得到提高。经典引力模型显示CAFTA对区内贸易比日韩-东盟自贸区具有更显著的扩大效应。最后,对中国下一步与东盟合作的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21年10月27日,第二十一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农林部长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各方围绕农业抗疫复苏举措、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等共同关注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山东省青岛市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马有祥充分肯定各方一年来围绕《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农业与林业合作战略(2016—2025)》开展的深入合作,介绍了中国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 中日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