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5)
2023(4319)
2022(3349)
2021(2853)
2020(2179)
2019(4736)
2018(4991)
2017(8654)
2016(4994)
2015(5767)
2014(6051)
2013(5592)
2012(5198)
2011(4718)
2010(4707)
2009(4393)
2008(4207)
2007(4003)
2006(3530)
2005(3188)
作者
(15660)
(13013)
(12880)
(12383)
(8033)
(6118)
(5909)
(5082)
(5068)
(4668)
(4451)
(4420)
(4233)
(4181)
(4129)
(3937)
(3857)
(3820)
(3776)
(3573)
(3333)
(3282)
(3175)
(3048)
(2918)
(2918)
(2896)
(2811)
(2739)
(2631)
学科
(15818)
经济(15788)
管理(15330)
(11176)
(8867)
企业(8867)
(6283)
中国(5948)
(5834)
(5489)
(5276)
(4804)
业经(4329)
理论(4293)
方法(4214)
(3973)
银行(3960)
农业(3908)
(3904)
金融(3897)
(3867)
教育(3666)
地方(3601)
体制(3284)
数学(3193)
(3148)
环境(3147)
数学方法(3123)
(2870)
(2814)
机构
学院(70769)
大学(69877)
研究(27402)
(25135)
经济(24410)
管理(24102)
中国(20485)
理学(19920)
理学院(19687)
管理学(19215)
管理学院(19095)
科学(17083)
(15817)
(15600)
(14211)
研究所(12915)
(12766)
中心(12617)
农业(12362)
(12114)
业大(11826)
(10298)
技术(10089)
(9944)
北京(9893)
师范(9768)
财经(9448)
(9245)
(9137)
(8511)
基金
项目(47341)
科学(36162)
研究(35732)
基金(32345)
(29182)
国家(28940)
科学基金(23530)
社会(21074)
社会科(19797)
社会科学(19792)
(19184)
教育(16409)
基金项目(16302)
(16204)
编号(15438)
自然(14556)
自然科(14188)
自然科学(14181)
自然科学基金(13920)
成果(13613)
资助(12828)
课题(11554)
重点(10902)
(10439)
(10288)
(9835)
(9566)
(9338)
项目编号(9142)
创新(9000)
期刊
(31591)
经济(31591)
研究(20727)
中国(19032)
(14912)
学报(13864)
教育(12273)
科学(11236)
大学(10242)
(10178)
农业(10100)
管理(9893)
学学(9619)
技术(7283)
(6453)
金融(6453)
业经(5699)
(5188)
经济研究(4783)
财经(4670)
(4405)
职业(4279)
图书(4262)
(4038)
问题(4014)
(4013)
论坛(4013)
业大(3960)
科技(3586)
世界(3463)
共检索到114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郑先武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分析为研究视角,概述了“安全共同体”的概念及其理论要义;阐释了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及其所仗依的重要的“东盟规范”和“东盟方式”;分析了东盟建构自己的“安全共同体”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及其根本解决办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彭芳  
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东盟向建立全面的“东盟共同体”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经过30多年的合作与发展,东盟已经具备了一个新生的安全共同体的某些属性,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考验,主要表现为东盟方式的缺失、东盟内部仍然存在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等,这些考验会阻碍甚至瓦解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峥   袁益梅  
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对深化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的合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统筹原理、领导科学理论、统一价值论、目标管理理论、效益原理、效益统一原理、资源依赖理论,提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构建路径:强化合作发展理念、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打造中国特色职教国际品牌、提升教师国际化素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共建数字基础设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葛红亮  鞠海龙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到访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特别是双方政治互信和安全合作关系的增进提供了新理念、新指南,同时或可为南海问题和南海局势的发展带来新环境、新框架。中国不仅要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为双方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互动营造更为良好的政治氛围,而且还应积极与东盟就南海议题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正面应对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考虑,增强互动的实效性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促使南海由争端的焦点变为中国—东盟合作关系的纽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伟  
2012年第21届东盟峰会上,与会的东盟十国领导人决定将东盟共同体建设的最后期限设为2015年12月31日,成立近半个世纪的东盟即将在2015年底迎来其一体化进程中又一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东盟共同体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战略目标和合作背景,规划细则也在历次峰会中得到了持续完善。以建立一个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东盟经济共同体,在东南亚地区复杂多样的现实背景下,将面临着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双重挑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彭兴智   黄宝莹   王雯琳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彭兴智   黄宝莹   王雯琳  
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是亚太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在政治安全事务合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顶层设计与相互尊重、共商共建与注重民生、开放包容与绿色发展分别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铸牢合作基础、凝聚合作共识、指明合作路径。当前,RCEP生效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机遇,但也面临美国“印太战略”及其配套策略、区域内部地缘政治经济矛盾等新挑战。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应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质量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制度型开放并共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RCEP框架内共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乔之  张勇长  
2003年第9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国家一致同意了在2020年建立东盟共同体(AC)的雄伟蓝图。届时,东盟将成为由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社会与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构成的东盟共同体。而在2004年11月通过的《万象行动宣言》中,东盟又对这一构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并将付诸实施。本文主要分析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产生的背景,阐析其发展的路径选择,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江波  
大学要进一步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并发挥思想库的优势。不断探索和创新学生交流和教育合作的新形式新内容。有效回应东盟国家在国计民生发展方面的实际需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士录  
东南亚是一个多样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十分突出的地区。东盟要在这样的地区建立一个以经济合作、政治-安全合作和社会文化合作为核心的"东盟共同体",无疑面临着巨大困难。本文认为:东盟的共同体建设是"在多样化中求统一",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但各国之间合作发展的"统一性"是存在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多友  
近10余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在东亚也出现了“地域化”思潮。面对同样的挑战,东亚各国已经意识到采取共同的经济文化防卫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其中,东盟各国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体性。从亚洲主义的角度分析东亚地域所产生的“地域化”、“本土化”趋势的实质,可以确证东盟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文化共创进而对东亚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将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鸣  
2015年建成的东盟共同体将主要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部分组成。迄今,东盟经济共同体推进势头良好,其发展无疑对中国的"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新的机遇。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本文分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态势,认为在未来3年里建立一个具有雏形意义的经济共同体是可能的,它将从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开始,即在贸易关税削减为零的基础上,形成货物、服务、投资和技术工人的较低程度的自由流动,并最终形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功之路除了需要处理好与10+3和10+1的关系、与"环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关系,与APEC的关系这三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锡镇  
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回顾东盟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它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模式和做出的突出贡献,展望未来,历史向东盟领袖提出了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时面临新的挑战。东盟唯有继承和革新——既要继承原有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某些原则和机制。东盟组织在未来的改革中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不太可能成为“超国家”组织。东盟在推动共同体建设中核心国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印尼国内情况的变化导致核心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在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方面,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发挥了核心国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田  
在如今的中国,每时每刻都有年轻的人们带着简单的行李,怀着对城市生活的希冀,揣着薄薄的火车票踏上远行的列车,沿途风景新鲜而陌生,一如他们尚未展开的人生。车票的这头是日益凋敝的乡土社会,而另一头则是需要大量劳工来支撑竞争优势的企业,它们正敞开大门迎接这些城镇化的孩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