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4)
2023(9163)
2022(7868)
2021(7490)
2020(6525)
2019(15608)
2018(15304)
2017(30007)
2016(16067)
2015(18431)
2014(18516)
2013(18831)
2012(17856)
2011(16357)
2010(16363)
2009(15382)
2008(15681)
2007(13884)
2006(12015)
2005(11059)
作者
(47318)
(39798)
(39711)
(38053)
(25316)
(19230)
(18375)
(15667)
(14998)
(14005)
(13644)
(13302)
(12833)
(12713)
(12638)
(12536)
(12101)
(11951)
(11533)
(11488)
(10155)
(9847)
(9716)
(8996)
(8957)
(8946)
(8842)
(8643)
(8038)
(7984)
学科
(75323)
经济(75261)
(41907)
管理(41606)
方法(36813)
数学(32748)
数学方法(32527)
(31619)
企业(31619)
(25049)
贸易(25039)
(24384)
(21685)
中国(21140)
(17530)
(14703)
(14067)
业经(13338)
地方(13158)
农业(12490)
(11725)
(11609)
银行(11581)
(11323)
金融(11321)
(11125)
(10408)
(10202)
财务(10187)
财务管理(10160)
机构
大学(244748)
学院(241400)
(114104)
经济(112275)
管理(89702)
研究(88661)
理学(77253)
理学院(76363)
管理学(75269)
管理学院(74810)
中国(67588)
(51966)
科学(51550)
(48669)
(45768)
研究所(41765)
(41723)
财经(39556)
中心(39134)
经济学(37456)
(36036)
业大(34688)
(34409)
经济学院(34039)
北京(33560)
农业(33154)
(31474)
(30540)
师范(30215)
财经大学(29299)
基金
项目(156470)
科学(122634)
基金(115779)
研究(113382)
(101396)
国家(100670)
科学基金(84475)
社会(73606)
社会科(69994)
社会科学(69972)
基金项目(60142)
(57490)
自然(53100)
自然科(51884)
自然科学(51866)
教育(51463)
自然科学基金(51012)
(49627)
资助(49420)
编号(44292)
(36994)
成果(36557)
重点(35813)
(34641)
(31967)
教育部(31677)
国家社会(31631)
中国(31596)
科研(30545)
课题(30515)
期刊
(119945)
经济(119945)
研究(73945)
中国(42245)
学报(38170)
(37342)
(36424)
科学(34999)
管理(30691)
大学(28658)
学学(27046)
农业(25488)
经济研究(21996)
(21611)
金融(21611)
(20923)
财经(20029)
教育(19578)
技术(18932)
国际(18448)
业经(18441)
问题(17909)
(17358)
世界(15115)
(14868)
技术经济(12826)
统计(12411)
商业(12116)
(10887)
理论(10887)
共检索到35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才生  曾德军  
本文利用1990-2005年数据,对中国、东盟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竹藤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是虽然中国在出口金额和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出口结构上具有比较劣势。中国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竹藤产业的结构,才能在竹藤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中获取优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盛尧  
本文利用1990—2005年《FAO贸易统计年鉴》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计算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产品已不具有国际上的优势,而东盟国家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星  王金波  佟继英  
文章选取WITS数据库2002-2015年的贸易数据,从贸易总额、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状况,并测算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细分商品及分国别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发展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及东盟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出口相似度较高、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竞争性明显;中国—东盟双边贸易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两地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具体国家和中国的贸易竞争情况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互补性大于竞争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利  吕杰  
对竹藤原料、竹藤制品和竹笋三大类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是世界竹藤类产品中原竹、席制品、编制半成品、篮框、盐水竹笋及其他类竹笋的第一大出口国,但部分产品的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比较严重;同时,中国是原藤第一大进口国,但其主要进口国家的原藤进口量在下降而价格却在上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量急剧增长,国际贸易的形式也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自中国-东盟自贸区组建以来,双边贸易得到快速增长,中国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也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是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境贸易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不断扩大,但通过分析其贸易结构,发现中国出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竞争力较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说明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结构是一不种可持续的、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贸易结构,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力求构建更为稳固和谐的双边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远鹏   王超男  
中国对东盟的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处于巨额贸易逆差地位,并且贸易逆差呈现出“先升后稳”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东盟数字产品贸易长期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全球产业链分工下中国大量进口东盟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而加工组装后出口美欧等市场,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在东盟市场数字产品贸易的挤压打压,东盟国家对数字产品的消费能力有待提升,东盟国家数字产品贸易的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中国数字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高等。为此,中国应全面加强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的高层沟通与对接,努力帮助东盟国家消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与障碍,持续加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市场开发和本地化策略执行力度,深入开展数字产品贸易的标准与规则制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铁华  肖海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光娅  陶雪梅  
农业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基于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大部分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位置,双方始终都将农产品贸易作为开展合作的重点。本文在对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国应该如何进行选择才能使该格局更有利于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伟新  魏金义  祁春节  
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署数据,本文对1994—2010年期间中国与东盟柑橘产品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条件总体上在绝大多数年份中得到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亮  吕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双方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贸易额大幅增加,总体呈现出较强的资源-市场互补性格局,但双方进出口格局不对等,中国对东盟出口目的国分散,而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另外,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增大,长江以北地区获益,而江南地区则受到冲击。当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增进了双方经济发展的活力;②为双方走向地缘经济一体化打下基础;③带动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极化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成长,为地缘政治运作提供支持;④从长期来看,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等格局有碍于双方长期经济政治战略的持续,对中国有负面影响。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郑昭阳  孟猛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测度国际贸易相对技术水平的方法,并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对中国和东盟国家1992-2007年对外贸易的相对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文琳  范祚军  
本文认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双边贸易快速发展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即双方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生产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分工格局,在贸易商品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文章提出,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应针对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结构、经济结构及经济技术水平,寻求合作领域;遵循经贸合作的双向性,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到东盟国家投资办厂;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协调机制;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构筑产业梯度转移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圆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与结构,认为中国与东盟近10年来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总量、贸易依存度不断提升,同时工业制成品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额占双边贸易总额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而且存在着大量的产业内贸易。但是在对双边主要贸易产品的IIT指数测算中发现,与同质产品的水平产业内贸易相比,质量与价格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楠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本文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化状况,从而探讨自由贸易区贸易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