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89)
- 2023(4193)
- 2022(3448)
- 2021(3479)
- 2020(2859)
- 2019(6844)
- 2018(6580)
- 2017(12526)
- 2016(6472)
- 2015(7653)
- 2014(7441)
- 2013(7683)
- 2012(7300)
- 2011(6951)
- 2010(6763)
- 2009(6147)
- 2008(5986)
- 2007(5086)
- 2006(4458)
- 2005(4175)
- 学科
- 济(34031)
- 经济(34001)
- 管理(14376)
- 方法(13708)
- 业(13592)
- 数学(12804)
- 数学方法(12762)
- 中国(12128)
- 贸(9642)
- 贸易(9635)
- 企(9584)
- 企业(9584)
- 易(9498)
- 农(7640)
- 关系(7257)
- 制(6248)
- 体(5664)
- 融(5365)
- 金融(5365)
- 出(5308)
- 银(5190)
- 银行(5187)
- 行(5124)
- 财(5044)
- 业经(4948)
- 学(4824)
- 农业(4811)
- 发(4626)
- 环境(4593)
- 经济关系(4469)
- 机构
- 大学(100077)
- 学院(95171)
- 济(53334)
- 经济(52745)
- 研究(43250)
- 管理(34299)
- 中国(33006)
- 理学(29394)
- 理学院(29058)
- 管理学(28852)
- 管理学院(28668)
- 京(21858)
- 所(21750)
- 科学(21649)
- 财(20574)
- 研究所(19948)
- 经济学(18245)
- 中心(17522)
- 财经(16900)
- 经济学院(16411)
- 经(15882)
- 院(15266)
- 北京(14818)
- 农(14472)
- 科学院(13331)
- 财经大学(12887)
- 范(12463)
- 研究中心(12454)
- 师范(12393)
- 社会(11960)
- 基金
- 项目(62615)
- 科学(50600)
- 基金(49109)
- 研究(47288)
- 家(43380)
- 国家(43130)
- 科学基金(35871)
- 社会(33100)
- 社会科(31570)
- 社会科学(31565)
- 基金项目(24804)
- 教育(21426)
- 自然(20968)
- 资助(20815)
- 自然科(20535)
- 自然科学(20530)
- 自然科学基金(20228)
- 省(19114)
- 划(18196)
- 中国(17364)
- 编号(16776)
- 部(16739)
- 国家社会(15551)
- 教育部(14737)
- 成果(14601)
- 重点(14468)
- 发(14007)
- 人文(13045)
- 创(12790)
- 社科(12733)
共检索到151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兰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合作 中国 日本 东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洪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出现新地区主义发展趋势,其基本思想是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基础上,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多层次、有大国参与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同时加强双边合作。在此背景下,东盟不断调整其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重视开放的、发展的地区主义,并在推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宏恩
本文以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的相对经济状况为特殊背景,通过1998-2007年东盟10个国家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给予分析,并建立三个计量模型予以检验。经验研究发现:(1)在上述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是东盟外资流入的重要推动因素;(2)在同样的背景下,东盟对中国出口与其带动的东盟外资流入一起构成了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始的2002年是东盟GDP增长率增加的转折点。因此本文得出结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了东盟的经济增长。本文研究还发现: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东盟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在获得投...
关键词:
中国-东盟经济合作 自由贸易区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欢子
东盟作为东亚的一个区域合作组织,自加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加快自身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东亚的多边经济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主要是在分析阐述东盟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对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背景、问题,以及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
东盟 东亚 多边合作 战略思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铭辉
伴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体迅速签署大量的FTA,导致东亚地区出现所谓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特别是东盟从自身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东盟+1"FTA网络,试图充当轮轴国,这一做法更加恶化了"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为了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有必要在东亚地区推动建立大范围的FTA,目前看来更可行的办法是先加强东盟内部贸易便利化和能力建设,以期2015年东盟自贸区建成后能开始推动东亚地区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方面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毕世鸿
进入21世纪以来,东盟巧施大国平衡战略,通过签署5个东盟+1自由贸易协定取得了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领导地位。但美国力推的TPP使东盟的主导地位面临挑战,东盟推出RCEP予以应对,试图重构以东盟为轴心的东亚经济合作网络,制衡大国势力,维护东盟在本地区的话语权。虽然RCEP谈判将会面临诸多困难,但其实现也是可预期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郁葱 吴冬梅
20 0 1年 1 1月在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 ( 1 0 + 1 )会议上 ,中国与东盟达成一致 ,确立了在 1 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这对双方关系的长远发展和东亚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中国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又一件对外经贸方面的重大事件。本文就这一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产生的国际背景 ,以及实现目标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皖南
丰富的合作经验,独特的大国平衡战略,使得东盟在当今的东亚经济合作中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但是,这种中心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其持续维持还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的论述,分析了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其制约因素。
关键词:
东盟 经济一体化 东亚经济合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徐奇渊
相较于欧盟地区的一体化进程,金融一体化与金融合作仍然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短板,中国和东盟金融合作应注重差异化布局,分类施策推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历史回顾:先金融后实体中国与东盟的早期金融合作主要是在亚洲金融合作的框架下展开。亚洲地区的金融合作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较快的发展。2000年,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联合签署了“清迈倡议”,其核心目标是解决本区域短期流动性困难,弥补现有国际金融安排的不足。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 面向未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齐绍洲
本文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中国与东盟人均GDP最高的6个成员国之间相互贸易依存度的回归分析和趋势预测,对比欧元区的历史经验得出,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尚不具备建立整个东亚货币区的条件下,东亚货币区的建设值得考虑的路径应该是:第一,首先推动中国的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大经济体的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第二,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和东盟人均GDP最高的6个国家组成“1+6”货币区;第三,“1+6”货币区再分阶段吸引韩国、日本和其他4个东盟成员国加入,从而最终促成东亚货币区的形成。
关键词:
相互贸易依存度 东亚货币区 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邓芳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开始积极推动政治、经济、安全和社会等领域的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增强发展经济和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目前,多层次、多领域的"10+3"东亚合作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在2002年11月正式启动了"中国-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