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4)
2023(7171)
2022(6073)
2021(5614)
2020(4701)
2019(10492)
2018(10209)
2017(19062)
2016(10542)
2015(11864)
2014(11789)
2013(11325)
2012(10761)
2011(9802)
2010(9983)
2009(9406)
2008(9589)
2007(8656)
2006(7850)
2005(7244)
作者
(32399)
(27505)
(27248)
(26013)
(17600)
(13238)
(12165)
(10539)
(10467)
(9793)
(9656)
(9360)
(9351)
(8829)
(8789)
(8615)
(8051)
(8042)
(8040)
(8001)
(6984)
(6968)
(6620)
(6365)
(6308)
(6169)
(6084)
(6037)
(5652)
(5379)
学科
(40604)
经济(40522)
管理(34569)
(29233)
(24776)
企业(24776)
方法(14147)
(13079)
(13020)
数学(11723)
数学方法(11540)
(11165)
(11134)
中国(10675)
业经(9982)
地方(9951)
(9236)
环境(8057)
体制(7743)
(7622)
金融(7616)
(7480)
(7446)
银行(7446)
贸易(7439)
(7429)
财务(7411)
财务管理(7390)
农业(7212)
(7169)
机构
大学(158264)
学院(156106)
(61067)
经济(59631)
研究(58551)
管理(55303)
理学(47486)
理学院(46734)
管理学(45707)
管理学院(45413)
中国(43124)
科学(37747)
(34166)
(32002)
(30579)
(29201)
研究所(27783)
中心(25822)
(25054)
财经(24393)
业大(24255)
农业(23031)
(21953)
(21951)
(21799)
师范(21681)
北京(21120)
(19452)
经济学(19073)
(18818)
基金
项目(107150)
科学(85056)
基金(79716)
研究(74382)
(71716)
国家(71227)
科学基金(60144)
社会(48496)
社会科(45894)
社会科学(45883)
基金项目(42733)
(40874)
自然(40297)
自然科(39304)
自然科学(39285)
自然科学基金(38573)
(35779)
教育(33798)
资助(31492)
编号(27818)
重点(25292)
(24191)
(23880)
成果(23512)
(22842)
(22357)
创新(21151)
国家社会(20744)
课题(20694)
科研(20544)
期刊
(71901)
经济(71901)
研究(48038)
中国(33960)
学报(28683)
科学(26935)
(26576)
(25586)
管理(21389)
大学(21306)
学学(20301)
农业(17543)
教育(14970)
(14271)
金融(14271)
财经(12631)
技术(11062)
经济研究(10856)
(10746)
业经(10448)
问题(9586)
(9344)
(8697)
资源(8152)
(8000)
科技(7826)
业大(7640)
国际(7383)
现代(7359)
理论(6829)
共检索到240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超  康建成  王国栋  朱文武  孙闻政  李燕  
东海黑潮区是渔业资源的潜在丰富区,对该海域营养盐的研究关系到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10年NOAA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对东海黑潮区营养盐含量、比例、营养盐限制海域的月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营养盐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浓度变化以250m层为界,在上、下海域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DIN和P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②N/P、Si/N、Si/P的分布在250m以浅海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N/P和Si/N的空间差异性分别以8月-9月和3月-4月最为明显,10月-12月的空间差异较小;Si/P的空间分布和N/P、Si/N不同,强烈的区域性差异出现在9月,相对均匀的空间分布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王巍  邹建  薛素艳  方建光  连岩  张新军  刘新杰  周颖敏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京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  朱德弟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英  尹翠玲  冯力霞  曹春晖  
对检测微藻营养盐限制的几种主要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结果认为:1)细胞内各营养盐的比值法虽然比较简便,但所得值不稳定,容易受光照、CO2浓度、营养盐状况等因子影响;2)营养盐强化法是检测微藻营养盐限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易受微藻种类组成的影响,而且添加一种营养盐后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盐的缺乏;3)营养盐吸收动力学法可应用于N、P限制的快速检测,但微藻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因微藻的种类、营养盐的初始浓度和营养盐状况的不同而异;4)生化法曾被广泛地用于N、P、Fe等营养盐限制的研究,但测量过程较复杂,需要时间较长,且不同种间存在差异;5)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可通过限制性营养盐添加前后微藻细胞红外光谱的变化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  许文珊  
根据2004年2月和8月调查资料分析了冬夏两个季节硝酸盐(NO3-N)、铵盐(NH4-N)和活性磷酸盐(PO4-P)在长江口水域表层和底层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营养盐(硝酸盐)浓度大致呈现近岸高,向外海方向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再生营养盐(铵盐和磷酸验)夏季的底层浓度值高于表层。一方面藻类在夏季的光合作用强烈,对上层水体的营养盐消耗很大;另一方面,底层水体得到海底沉积物中再生的营养盐的补充,表底层营养盐的此消彼长使得底层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冬季,由于水体混合强烈,表底层营养盐的分布趋于均匀。进一步以氮磷浓度比考察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的限制特性发现:近河口区为磷限制,向海方向逐渐过渡成为氮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马绍赛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宋云利  毛玉泽  蒋增杰  
根据2008年7月9~14日对黄海绿潮暴发区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调查海域温盐、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绿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的平均值为9.22mg/L,整体处于过饱和状态,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溶解无机氮的平均值为9.07μmol/L,呈现出南高北低,苏北沿岸向离岸方向逐渐降低的趋势;活性磷酸盐的平均值为0.19μmol/L,呈现出东高西低,自外海向海洲湾方向递减的趋势。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出现营养盐高值区。通过分析温度、盐度、溶解氧、营养盐与绿潮发生的关系发现,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均处于浒苔藻体生长和孢子释放的适应范围内。大面积浒苔聚集区的表层海水DIN和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瑞生  
本文通过对1996、1997年春季在东海黑潮区域的灯光鱿钓渔场的探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左侧的褶皱形锋涡旋及其右侧的逆流和暖涡旋的附近区域,易形成良好的灯光鱿钓渔场。春季黑潮表层的25℃等温线出现与否,似可作为寻找鱿钓渔场的一种判据。黑潮势力的强弱变化对渔场出现的迟早以及产量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孙珊  苏博  马元庆  王立明  齐延民  李佳蕙  董晓晓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_4~(3-)-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_3~(2-)-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_4~(3-)-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_3~(2-)-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刘莲  杨红  
基于磷营养盐的变动由线性趋势和周期性波动构成的假设,构建了东海磷营养盐变动模型;提出了对非等间隔时间序列实测数据求解周期等模型参数的逐步选择法。运用模型对东海磷营养盐的历史调查资料进行验证及预测检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还表明,周期性成分引起的波动对东海磷酸盐变动的影响要比相应的趋势项成分大得多;模型的构成周期中并没有特别卓越的成分在其中起支配作用,决定东海磷酸盐变动的是多个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现象的共同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林安  王莉波  江志法  鲁水  朱志清  李冬玲  
利用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季节在东海区标准断面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对5项营养盐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表层、10 m层、底层的含量变化及其随季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含量均值最高都在底层,几乎都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趋势。2015年东海区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于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含量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硅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东海营养盐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往往受长江冲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芳  康建成  周尚哲  郑琰明  吴涛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2年发布的全球海域硝酸盐和磷酸盐及温盐数据库资料(WORLD OCEAN DATABASE 2001),研究东海外海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三维时空过程。结果表明:表、底层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均从西向东减少,底层水至东海大陆坡—冲绳海槽又出现高值;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向东海入侵路径在底部呈现营养盐浓度高值带;表层营养盐的浓度普遍低,尤其是黑潮流经区表层海水,表层浓度次高值仅在长江口外海区季节性的出现。东海外海海域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分布变化和海域营养盐的输入量、海水温度、营养盐的物理扩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物活性及温、盐跃层强弱有关,东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傅利福   胡婉盈   张春玲   崔满满  
与渔业生产数据时空匹配的长时间序列三维实时海洋环境数据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渔业海洋学深入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数据同化的思想,采用梯度依赖最优插值方法,以黑潮-亲潮交汇区柔鱼渔场为例,利用Argo观测数据,进行了渔获点上温盐垂直结构的反演实验,在理论检验、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该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渔场区的温盐特征及其与柔鱼渔获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梯度依赖方法构建的温度均方根误差小于1℃,盐度小于0.4;与淞航号实测数据的温、盐绝对误差分别在0.25℃和0.27以内。2018年8月和10月的统计分析表明,柔鱼在5m深度的适宜温度分别为16℃和14℃,50m约为9~12℃,并且柔鱼趋于在低盐海域活动;各水层温度与渔获量均大致呈曲率不同的指数函数关系,且渔获点存在明显跃层,跃层强度变化越大,渔获量随机性也越大,渔获量跃层强度在0.4℃/m左右时渔获量相对稳定。这些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构建环境垂直结构方面的可行性,其可为渔场环境的深入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董双林  王立超  连岩  
于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2个典型养殖海湾——莱州湾和桑沟湾,对其海水中主要营养盐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冬季最高;活性磷酸盐(PO_4~(3-)-P)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活性硅酸盐(SiO_3~(2-)-Si)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最低;N与P的浓度比[C(N)/C(P)]变化范围为1.145~128.61,年平均值为21.066±22.712。Si与N的浓度比[C(Si)/C(N)]的变化范围为0.000~0.922,年平均值为0.241±0.280。说明Si有可能是该湾主要的限制性元素。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屈璠  刘敏  侯立军  许世远  刘巧梅  欧冬妮  
潮汐循环对水体理化特征的短期影响是潮汐河口各种理化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崇明东旺沙堤外低潮滩和东海农场低潮滩采样及环境因子分析,发现崇明东滩各环境因子之间(除浊度外)相关性较好,均呈宽“U”型变化;东海农场各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差,变化不一致,且盐度、电导率变化与崇明东滩变化相反;受潮汐循环影响,崇明东滩涨潮初期各形态氮有明显释放过程,而东海农场的近底层水体在涨潮初期NH4+-N急剧下降,NOX--N缓慢下降;无论是在崇明东滩还是在东海农场,营养盐浓度受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整个潮汐循环过程中总无机氮(TIN)与盐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这与整个长江口近岸水体的营养盐负荷相一致,长江上游淡水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