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0)
2023(3705)
2022(3243)
2021(3214)
2020(2823)
2019(6789)
2018(6978)
2017(13408)
2016(7424)
2015(8604)
2014(8656)
2013(8244)
2012(7342)
2011(6547)
2010(6995)
2009(6388)
2008(6290)
2007(5590)
2006(4847)
2005(4254)
作者
(22530)
(18722)
(18613)
(17676)
(11975)
(8924)
(8522)
(7413)
(7051)
(6794)
(6442)
(6324)
(6068)
(6002)
(5795)
(5730)
(5652)
(5526)
(5446)
(5402)
(4773)
(4681)
(4670)
(4268)
(4259)
(4240)
(4204)
(4154)
(3903)
(3716)
学科
(30095)
经济(30072)
管理(20283)
(18805)
方法(18355)
数学(16819)
(16373)
企业(16373)
数学方法(16284)
理论(6735)
中国(6583)
(6542)
(6536)
(5577)
业经(5535)
教学(5225)
(4818)
贸易(4814)
(4683)
(4556)
技术(4523)
地方(4356)
(4209)
农业(4104)
(3871)
(3855)
银行(3837)
(3792)
环境(3705)
(3645)
机构
学院(103931)
大学(101939)
管理(40181)
(37179)
经济(36255)
理学(34853)
理学院(34495)
管理学(33277)
管理学院(33113)
研究(32936)
中国(25205)
科学(23317)
(22275)
(19365)
业大(17825)
(17819)
研究所(16409)
(16065)
(15968)
中心(15555)
农业(15533)
技术(14134)
北京(14030)
(12788)
财经(12771)
(12530)
师范(12317)
(12159)
工程(11503)
(11481)
基金
项目(71405)
科学(54829)
基金(49923)
研究(48419)
(44955)
国家(44636)
科学基金(37857)
(29781)
社会(27865)
自然(27040)
自然科(26489)
自然科学(26482)
社会科(26443)
社会科学(26435)
自然科学基金(25942)
基金项目(25473)
(25008)
教育(24030)
资助(22958)
编号(20062)
重点(16646)
成果(15530)
(14947)
计划(14870)
(14799)
(14736)
课题(14484)
科研(14064)
创新(13927)
科技(13285)
期刊
(38048)
经济(38048)
研究(26002)
中国(21357)
学报(18511)
(16790)
科学(16403)
管理(15835)
大学(13556)
教育(13434)
(12850)
学学(12833)
技术(12773)
农业(11567)
统计(8417)
(7414)
(7272)
金融(7272)
(6943)
决策(6823)
业经(6395)
经济研究(6347)
技术经济(6037)
财经(5922)
业大(5299)
科技(5290)
(5099)
(5063)
图书(5036)
职业(4979)
共检索到149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守宇  刘莲  杨红  
基于磷营养盐的变动由线性趋势和周期性波动构成的假设,构建了东海磷营养盐变动模型;提出了对非等间隔时间序列实测数据求解周期等模型参数的逐步选择法。运用模型对东海磷营养盐的历史调查资料进行验证及预测检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分析还表明,周期性成分引起的波动对东海磷酸盐变动的影响要比相应的趋势项成分大得多;模型的构成周期中并没有特别卓越的成分在其中起支配作用,决定东海磷酸盐变动的是多个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现象的共同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林安  王莉波  江志法  鲁水  朱志清  李冬玲  
利用2015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月)4个季节在东海区标准断面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对5项营养盐综合分析研究了营养盐表层、10 m层、底层的含量变化及其随季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含量均值最高都在底层,几乎都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趋势。2015年东海区营养盐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于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含量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硅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东海营养盐主要来源于长江冲淡水,往往受长江冲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芳  康建成  周尚哲  郑琰明  吴涛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2002年发布的全球海域硝酸盐和磷酸盐及温盐数据库资料(WORLD OCEAN DATABASE 2001),研究东海外海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的三维时空过程。结果表明:表、底层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均从西向东减少,底层水至东海大陆坡—冲绳海槽又出现高值;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向东海入侵路径在底部呈现营养盐浓度高值带;表层营养盐的浓度普遍低,尤其是黑潮流经区表层海水,表层浓度次高值仅在长江口外海区季节性的出现。东海外海海域硝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分布变化和海域营养盐的输入量、海水温度、营养盐的物理扩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海洋生物活性及温、盐跃层强弱有关,东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京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  朱德弟  
根据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大规模甲藻赤潮过程中典型断面的营养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了营养盐补充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营养盐持续补充在该海区甲藻赤潮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海区表层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等陆源淡水补给作用的影响,而底层主要受台湾暖流补给作用的影响,且陆源补给作用对调查海区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南部的影响强于北部;长江冲淡水等陆源影响对硅酸盐、氮盐补给程度较高,其次是磷酸盐;台湾暖流对调查海区底层磷酸盐补给程度最高,对氮盐和硅酸盐的补给作用不明显;此外,底层沉积物释放作用可能也是硅酸盐补给的重要来源之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滕怀丽  黄旭雄  周洪琪  华雪铭  杨志刚  冷向军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宋云利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讨论了虾塘养殖水环境中氮磷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在该水环境中,IP的季节变化相对平稳,而IN则在养殖中后期变化幅度较大;IN和IP的垂直分布均匀;IN的形态分布有着显著的季节变化,且与开阔浅海不同,NO2-N也成为IN的主要存在形态;IN与IP比值始终较低,且IN在对虾养殖期间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贫瘠水平,从而构成该养殖水环境中初级生产的限制因素;而相对较高密度的浮游植物,则是缩短该水环境中IN和IP循环周期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辛福言  曲克明  崔毅  宋云利  袁有宪  
1996年 11月~ 1998年 5月在鳌山湾进行了 6个航次的调查 ,根据所获资料分析了氮、磷的含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分布以北高南低为主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溶解无机氮在冬、春季由湾底东北向湾外呈减小趋势 ,在夏、秋季由北向南呈增加趋势 ;无机磷 (IP)基本上由北向南呈减小趋势 ;溶解无机氮的组成在大部分时间主要以NO- 3 N形态存在。鳌山湾水体的营养水平较低 ,NO- 3 N浓度范围为 0 .4~ 5 9.6 2 μmol/L ,IP为 0 .0 3~ 14 .6 8μmol/L ,特别是氮浓度较低 ,故该湾为氮元素限制海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过锋  陈聚法  陈碧鹃  崔毅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μ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μ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μg/L;秋季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μ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翔宇  詹冬梅  李美真  徐智广  
将日本马泽藻Mazzaella japonica、孔石莼Ulva pertusa、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红毛菜Bangia fusco-purpurea、蠕枝藻Helminthocladia australis、扇形拟伊藻Ahnfeltiopsis fla-belliformis6种大型海藻培养在富含氮磷海水中72 h,分析海水中氨氮、硝氮和活性磷浓度的变化,目的在于比较它们对营养盐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6种海藻对氮磷都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日本马泽藻和孔石莼对氨氮、硝氮和活性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分别吸收了培养水体中氨氮初始总量的98.0%和97.1%、硝氮初始总量的76...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兴跃  梁银铨  梁友光  陈景松  刘友亮  
在一山谷型小水库施化肥(尿素和过磷酸钙)前1天及后第3、8、12天分别进行垂直方向0、0.5、1、2、3、5、7、10米八个层次PO3-4一P、NH+4(NH3)一N、NO-3一N、NO-2一N等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氮磷营养盐在施肥后前3天仅在5米以上的表温层内大幅升高;第8天在表温层基本维持第3天的较高水平,在7米以下深水层出现升高趋势;第12天在表温层明显下降,其中NH+4(NH3)一N接近施肥前水平,在深水层几种营养盐含量进一步升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春华  施伟  胡龙飞  周文斌  
运用EFDC模型构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与主湖区的二维模型,使用Delft3D软件划分研究区域网格,并以2010年实测TIN、TP数据为初始条件,模拟水利枢纽运行前后湖区氮磷营养盐的变化特征,验证结果显示TIN和TP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水利枢纽运行后,枯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20.42%和20.55%,达到2.86和0.44mg/L,饶河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平水期湖区TIN、TP浓度分别增长13.39%和12.90%,达到2.08和0.18mg/L,赣江主支与修河的汇流是湖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枢纽对氮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磷素的控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超  康建成  王国栋  朱文武  孙闻政  李燕  
东海黑潮区是渔业资源的潜在丰富区,对该海域营养盐的研究关系到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10年NOAA发布的全球海域营养盐数据,对东海黑潮区营养盐含量、比例、营养盐限制海域的月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营养盐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浓度变化以250m层为界,在上、下海域中体现出不同的特征,DIN和P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②N/P、Si/N、Si/P的分布在250m以浅海域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N/P和Si/N的空间差异性分别以8月-9月和3月-4月最为明显,10月-12月的空间差异较小;Si/P的空间分布和N/P、Si/N不同,强烈的区域性差异出现在9月,相对均匀的空间分布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李道季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春雷  石晓勇  韩秀荣  陆茸  王修林  
2003年5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长江口外花鸟山海域(122°40.77′E,29°21.16′N)利用现场赤潮海水进行了一次添加营养盐的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比值越接近Redfield值越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氮、磷比值在10~16且不存在氮、磷限制时,浮游植物生长状态最好,此时体内氮、磷比和水体中的氮、磷比基本一致。实验期间最大细胞密度可达107cells/L,东海原甲藻是优势藻种,占生物量的80%以上,本次实验浮游植物以硝酸盐为主要的氮源,由于浮游植物对磷的“储存”功能使得其生长要滞后于对磷酸盐的吸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恒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曹婧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3种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和蜈蚣藻(Grateloupiafilicina)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盐浓度下这3种海藻对氮、磷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3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明显,并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比较前24 h对氮的平均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5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739μmol/(g.h)和0.648μmol/(g.h),蜈蚣藻在20μmol/L组出现最大值0.614μmol/(g.h);比较前24 h对磷的吸收速率,真江蓠和脆江蓠在1.0μmo...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