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
- 2023(1336)
- 2022(1081)
- 2021(939)
- 2020(837)
- 2019(1729)
- 2018(1726)
- 2017(2944)
- 2016(1675)
- 2015(1867)
- 2014(1743)
- 2013(1695)
- 2012(1580)
- 2011(1410)
- 2010(1422)
- 2009(1166)
- 2008(1235)
- 2007(1037)
- 2006(899)
- 2005(787)
- 学科
- 济(4711)
- 经济(4706)
- 学(3595)
- 业(2752)
- 管理(2653)
- 税(2438)
- 税收(2258)
- 收(2227)
- 企(2088)
- 企业(2088)
- 方法(1674)
- 农(1460)
- 数学(1446)
- 数学方法(1418)
- 中国(1333)
- 财(1215)
- 水产(1134)
- 地方(1057)
- 土地(1037)
- 业经(1015)
- 和(984)
- 农业(964)
- 动物(945)
- 制(938)
- 生态(888)
- 动物学(873)
- 资源(856)
- 环境(845)
- 壤(843)
- 土壤(842)
- 机构
- 大学(23181)
- 学院(22778)
- 研究(10854)
- 科学(8711)
- 中国(7990)
- 管理(6629)
- 济(6604)
- 经济(6381)
- 农(6304)
- 所(6300)
- 研究所(6033)
- 理学(5643)
- 理学院(5518)
- 管理学(5313)
- 管理学院(5279)
- 农业(5119)
- 京(5109)
- 中心(4975)
- 业大(4702)
- 室(4668)
- 实验(4546)
- 院(4414)
- 实验室(4384)
- 重点(4179)
- 省(4011)
- 江(3991)
- 范(3845)
- 师范(3772)
- 研究院(3755)
- 资源(3683)
共检索到33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刘尊雷 林楠 李圣法 程家骅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
关键词:
火枪乌贼 角质颚 形态指标 东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杰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杨林林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
关键词:
剑尖枪乌贼 角质颚 形态参数 东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迪 金岳 陈芃 陈新军 陈峰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圆圆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cm、(3.505±0.026)cm 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比值和头盖长/侧壁长比值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龙 王浩秋 丁宇 苏园园 谷德贤 许莉莉
为进一步掌握渤海湾火枪乌贼(Loligo beka)渔业生物学信息和生长特性,以2021年7—11月在渤海湾逐月开展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所获得的火枪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项式胴长与体质量关系估算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应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性别和发育阶段对角质颚形态特征的影响,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和体质量的生长模型。结果显示:渤海湾火枪乌贼雌性、雄性和不区分性别时的形态学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522±0.009)、(3.505±0.026)和(3.513±0.016)cm。上、下角质颚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其中,头盖长/翼长的差异最大,喙长/侧壁长的差异最小。以决定系数和赤池信息准则值为判别标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角质颚形态特征与胴长线性关系及与体质量的对数线性模型优于利用单因子回归和主成分逐步加入法建立的生长模型。研究认为,3.513 cm可作为制定渤海湾火枪乌贼最小可捕捞胴长规格的参考,上角质颚头盖长/脊突长比值可作为群体及种类鉴别的依据,上角质颚脊突长/喙长和头盖长/侧壁长可分别作为性别和发育阶段判定的指标。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法建立的生长模型更适于进行渤海湾火枪乌贼胴长和体质量的预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超 方舟 陈新军
研究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有助于充分认识其个体形态变化规律,从而了解生物体结构的功能性与形态间的相关关系。为探究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发育阶段角质颚大小和形态的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生态含义。研究结果显示,剑尖枪乌贼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质颚大小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个体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但不同性别角质颚形态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和薄板样条变形网格显示,角质颚形态由未成熟至成熟期呈渐变规律。在发育过程中,上、下颚的头盖和翼部变得更大,脊突更加凸出,颚角夹角逐渐变小;上颚喙部更加尖锐,但下颚喙部逐渐变得迟钝。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颚在未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在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变化较大,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下颚在未成熟期和亚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大,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剑尖枪乌贼在发育过程中,角质颚形态随着其个体不断发育呈渐变规律,同时角质颚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可能与剑尖枪乌贼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和环境变化有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俊跃 李建华 陈芃 陈新军 靳楠
乌贼(Sepia officinalis)是生活在大西洋西岸的重要头足类之一,研究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有利于对其的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5年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生产期间所获得的乌贼渔获样本,对乌贼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进行描述,探究不同胴长和不同性腺成熟阶段角质颚生长情况的差异,并估算乌贼个体的大小。通过对乌贼上、下颚各长度指标的比值比较发现,乌贼角质颚下颚的长度比值波动较大,较不稳定。t检验表明,将各项形态参数除以胴长消除样本规格影响差异后,乌贼雌性个体在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上均极显著大于雄性(P
关键词:
乌贼 角质颚 形态参数 生长特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俊跃 李建华 陈芃 陈新军 靳楠
乌贼(Sepia officinalis)是生活在大西洋西岸的重要头足类之一,研究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有利于对其的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5年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生产期间所获得的乌贼渔获样本,对乌贼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进行描述,探究不同胴长和不同性腺成熟阶段角质颚生长情况的差异,并估算乌贼个体的大小。通过对乌贼上、下颚各长度指标的比值比较发现,乌贼角质颚下颚的长度比值波动较大,较不稳定。t检验表明,将各项形态参数除以胴长消除样本规格影响差异后,乌贼雌性个体在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上均极显著大于雄性(P
关键词:
乌贼 角质颚 形态参数 生长特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张鑫浩 金岳 林方龙 陈新军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是我国近海头足类渔业的重要物种,为研究中国枪乌贼的耳石和角质颚在其年龄鉴定中的应用,根据2016年4月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中国枪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和上角质颚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建立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与胴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胴长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呈线性关系;耳石和角质颚生长纹相似,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但耳石的生长纹较上角质颚生长纹清晰,在耳石和角质颚上均发现有日轮和亚日轮,且都有标记轮,但耳石标记轮比角质颚标记轮多样。耳石轮纹和角质颚轮纹与胴长都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对比两者表明,角质颚微结构上生长纹会出现叠加沉积导致其轮纹数不完整,而且中国枪乌贼个体小,生长纹叠加多,更加难以观察,因此,耳石更适合作为中国枪乌贼的年龄鉴定的材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迪 金岳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陈峰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根据2015年采集的47尾虎斑乌贼和87尾神户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表明,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除了下头盖长/胴长,虎斑乌贼和神户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虎斑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5.7%,神户乌贼为94.3%,总判别正确率为94.8%。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两种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虎斑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83.0%,神户乌贼为83.9%,总判别正确率为83.6%。分雌雄对两种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93.8%,雌性为96.6%。研究认为,乌贼类角质颚形态同样可用于种类判别。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神户乌贼 角质颚形态 东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根据2017及2018年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了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分别为100~180mm和40~160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40~160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雄性性成熟胴长主要集中在大于120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mm的个体,并且个体呈现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对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的研究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关键词:
东海 剑尖枪乌贼 渔业生物学 年间差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结果显示,角质颚长度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体重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角质颚各部长度随着鸢乌贼日龄增加逐步增大,上、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较快,喙部和翼部生长较慢;上颚头盖和脊突较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快;上颚翼部呈幂函数生长,上、下颚其余各部均呈线性生长。
关键词:
角质颚 耳石 鸢乌贼 印度洋西北海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刘维 张旭 陈新军
角质颚结构稳定、信息量大,是研究头足类渔业生物学的重要材料。根据2017年5—8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60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个体差异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喙宽(URW)、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喙长(LRL)和下侧壁长(LLWL)可作为外形特征因子描述鸢乌贼角质颚的外形变化。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显示,主要外形特征因子在不同性别、不同胴长组和不同性成熟度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主要外形特征因子与脊突长(CL)的比值基本稳定。研究表明,在个体生长过程中,角质颚各区的比例基本稳定,胴长121~150 mm和性腺成熟度Ⅲ期可能是鸢乌贼角质颚外形生长的拐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越 陆化杰 童玉和 唐悦 刘维 程馨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类头足类渔业生物、生态学。根据我国灯光罩网渔船2016年1—3月和2017年1—3月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采集的818尾鸢乌贼样本,研究了鸢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生长特性。主成分分析表明,鸢乌贼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上翼长(UWL)、上侧壁长(ULW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翼长(LWL)和下侧壁长(LLWL)可以作为鸢乌贼角质颚外形变化的特征参数。协方差分析表明:UHL、LWL与胴长的生长关系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体质量间的生长关系均存在性别间显著性差异。AIC分析表明:除LLWL和雄性个体的UHL与胴长的关系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外,其余均最适用指数方程表示;雌性个体所有外形参数与体质量的生长关系均最适合用对数函数表示,而雄性个体除UCL和UWL最适合用指数函数表示外,其余均最适合用线性方程表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都煜 徐宾铎 薛莹 纪毓鹏 任一平 张崇良
日本枪乌贼和短蛸是头足类中重要的经济种类,一般为一年生,其空间分布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由于受调查时间的限制,鲜有在该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根据2011年春季(5月)、秋季(9月)和冬季(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以及变异函数等方法分析了日本枪乌贼和短蛸的空间结构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1)日本枪乌贼和短蛸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不强,存在局部空间热点,变异函数分析结果与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基本一致。(2)日本枪乌贼和短蛸空间自相关的尺度存在季节变化,两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