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
2023(914)
2022(923)
2021(802)
2020(815)
2019(1951)
2018(1937)
2017(3649)
2016(2223)
2015(2475)
2014(2551)
2013(2607)
2012(2358)
2011(2201)
2010(2180)
2009(2059)
2008(2049)
2007(1696)
2006(1529)
2005(1262)
作者
(8002)
(6972)
(6817)
(6573)
(4522)
(3353)
(3009)
(2684)
(2637)
(2481)
(2457)
(2419)
(2394)
(2371)
(2319)
(2133)
(2096)
(2092)
(2059)
(2005)
(1874)
(1822)
(1800)
(1645)
(1577)
(1523)
(1516)
(1514)
(1505)
(1496)
学科
(9423)
经济(9414)
管理(6083)
(5987)
方法(5586)
(5511)
企业(5511)
数学(4981)
数学方法(4941)
(4205)
水产(2432)
(2209)
动物(2074)
中国(1836)
地方(1787)
动物学(1698)
(1691)
贸易(1691)
关系(1612)
(1603)
(1451)
业经(1426)
(1351)
(1347)
财务(1347)
财务管理(1344)
企业财务(1307)
(1291)
理论(1273)
(1247)
机构
大学(33659)
学院(32443)
研究(13932)
科学(11108)
(10675)
管理(10661)
经济(10444)
中国(9633)
理学(9595)
(9590)
理学院(9452)
管理学(9152)
管理学院(9121)
(8664)
研究所(8272)
农业(8003)
业大(7228)
(6767)
(5972)
实验(5771)
(5712)
实验室(5536)
(5407)
(5377)
中心(5363)
重点(5305)
研究院(5003)
农业大学(4843)
(4804)
(4619)
基金
项目(24249)
科学(17729)
(17123)
基金(17033)
国家(16978)
研究(13582)
科学基金(12906)
自然(10003)
自然科(9774)
自然科学(9770)
(9628)
自然科学基金(9617)
(8998)
基金项目(8918)
社会(7872)
资助(7737)
社会科(7396)
社会科学(7395)
计划(6527)
科技(6243)
教育(6191)
重点(6128)
科研(5443)
(5219)
(5174)
(5148)
专项(5106)
(4962)
创新(4645)
(4616)
期刊
(10800)
经济(10800)
学报(10383)
科学(8142)
研究(7369)
(7092)
大学(6773)
学学(6656)
中国(6033)
农业(4707)
管理(4023)
(3548)
业大(2883)
水产(2561)
(2474)
林业(2413)
农业大学(2350)
(2110)
财经(2046)
教育(1954)
渔业(1932)
科技(1927)
经济研究(1853)
技术(1770)
(1743)
业经(1732)
商业(1715)
(1672)
金融(1672)
自然(1556)
共检索到45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菲  程家骅  罗海忠  
2009年4月15日-5月5日在浙江省舟山水产研究所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人工繁殖期间,逐日选择胚胎和仔鱼样本,连续解剖观察发育后期胚胎和前期仔鱼,光镜观察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的形态、日轮数,测定其直径,研究条石鲷的耳石日轮和生长。结果表明,受精后约26h,条石鲷胚胎听囊内出现1对矢耳石和1对微耳石;仔鱼孵出第2天形成第1个轮纹,之后每天形成1轮,孵化后天数(N)和矢耳石日轮数(D)的关系为N=D+1;在第8天左右,矢耳石上出现第2条明显的标记轮,为初次摄食轮。仔鱼耳石长径(rs,μm)与鱼体体长(L,mm)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rs=18.146L-44.43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青瑞  刘建虎  吴强  王珂  朱邦科  
对采自重庆长江江津江段的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耳石日轮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太湖新银鱼矢耳石形状近圆形,体长(Y)与耳石长半径(X)之间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Y=0.1099X+16.986,R2=0.7626。耳石日轮环纹清晰,以中心核为起点圆形规则排列,其上具有明显的过渡轮纹。太湖新银鱼体长(Y)与日轮(X)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Y=0.2631X+23.924,R2=0.8057;体重(Y)与日轮(X)呈指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0.0446e0.0244X,R2=0.8104。太湖新银鱼体重(Y)与体长(X)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Y=0.000001X3.35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卫忠  李长松  
对长江口海区鲐鱼幼鱼耳石标本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鲐鱼耳石上存在着宽度为数微米到十几微米的细微轮纹,通过对其中3尾鲐鱼的耳石不同放大倍数图像的拍摄,再根据照片对耳石上轮纹和耳石轮纹辐射半径的测量、计数和计算,得出3尾鲐鱼耳石轮纹的平均宽度分别为9.52、8.52和8.57微米,耳石轮纹辐射半径分别为1262.2、1164.8和1187.5微米,由此计算得出的耳石轮纹数分别为133、137和139轮。根据鲐鱼生长方程由鲐鱼体长换算的日龄和根据鲐鱼产卵期推算的鲐鱼幼鱼的生长期都与上述轮纹数相近,表明鲐鱼耳石上的细微轮纹是日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亚华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上。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涛  陈新军  李纲  陆化杰  刘必林  马金  
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耳石各形态参数与胴长(ML)关系显著(P<0.05)。耳石形态先于生长速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各形态参量发生显著性变化时间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月娟  高雷  段辛斌  姜伟  黄安阳  王珂  陈大庆  汪登强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建波  危起伟  孙庆亮  李罗新  甘芳  
采用茜素络合物(ALC)在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发眼卵和仔鱼阶段进行浸泡标记试验,为确定合适浸泡浓度和持续浸泡时间,试验设置了6个的浓度组和4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浸泡的仔鱼和经浸泡处理的发眼卵而出膜后的仔鱼,其耳石都出现橘红色荧光标记。浸泡发眼卵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30 mg/L持续浸泡18 h,标记率100%,孵化率91%,出膜后15 d仔鱼存活率91%,标记环"非常明显";仔鱼浸泡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120 mg/L持续浸泡12 h,标记率83.3%,处理15 d后仔鱼存活率92.3...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贯宇  叶旭昌  方舟  李凤莹  
根据2011年6~8月我国资源探捕船在摩洛哥南部沿岸海域(21°00'~26°00'N、15°30'~20°00'W)采集的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样本,测量其耳石的全长、宽度、背长、背宽、翼叶长和腹噱长,以此作为耳石的6个外部形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耳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翼叶长外,左右耳石的其它5个形态参数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雌雄个体间耳石各形态参数的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在不同叉长组间,耳石各形态参数的差异性均显著(P<0.05),而且,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分析发现,叉长与耳石各形态参数的相关性均较大,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王焕焕  毕学娟  宋超  赵峰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尾。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体长为4.2026.21 mm。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阶段,体长的生长速率差异性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常抗美  毛建平  吴剑锋  张科杰  
通过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形态的观察,确定了条石鲷早期发育的进程。条石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浮性,卵径为0.90~0.95 mm,油球1个,卵裂为盘状卵裂。在水温23~24℃,盐度26~28的条件下,受精后7 h 10 min,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受精后12 h,眼囊形成;受精后20 h 30 min,心跳开始搏动;受精后26 h 30 min,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78~2.03 mm,至5日龄全长3.25~3.30 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至8~15日龄,全长3.50~4.97 mm时,鳔形成;至18~20日龄,全长7.10~7.31 mm时,尾鳍鳍条发育完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王妍妍  曲建忠  
研究了盐度、温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的影响和初孵仔鱼对饥饿的耐受力。结果表明,胚胎发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最适盐度范围为25~30,孵化率都在89%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35,孵化率都降低。盐度对孵化时间有一定影响,盐度高于35或者低于15条件下孵化时间都延长。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1~27℃,孵化率都在77%以上,最适温度范围为23~25℃,孵化率达89%以上,低于19℃或者高于27℃时孵化率降低且初孵仔鱼畸形率升高。胚胎孵化时间与温度成负相关关系,胚胎发育速率与温度成正相关关系。条石鲷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阈温度)为10.06℃,有效积温值为405.3℃.h。对胚胎发育的Q10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清澄  杨明树  高玉珍  花传祥  李珊珊  周扬帆  
根据2015年6—7月和10—11月中国秋刀鱼船在西北太平洋采集的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样本,以耳石最大宽度(MW)与其总长(TSL)之比作为表征耳石生长的指标,利用方差分析耳石生长与性成熟度、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耳石扁平,核心靠后端,基叶较翼叶突出明显;除Ⅳ外,雌雄个体各期TSL和MW均值随性成熟度等级增大而增加,在ⅣⅤ期TSL和MW均值明显增加。雌雄个体在Ⅱ、Ⅲ、Ⅳ、Ⅴ期性成熟度间耳石MW/TSL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从性成熟度Ⅱ期开始的个体,其耳石形态不随性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贯宇  陈新军  刘必林  方舟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