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0)
- 2023(4584)
- 2022(3825)
- 2021(3519)
- 2020(3033)
- 2019(6794)
- 2018(6526)
- 2017(12609)
- 2016(6998)
- 2015(7564)
- 2014(7486)
- 2013(7460)
- 2012(7090)
- 2011(6466)
- 2010(6360)
- 2009(5675)
- 2008(5690)
- 2007(5122)
- 2006(4399)
- 2005(4079)
- 学科
- 济(25033)
- 经济(24993)
- 业(17446)
- 管理(17287)
- 企(14204)
- 企业(14204)
- 方法(12336)
- 数学(10844)
- 数学方法(10664)
- 学(9282)
- 财(7236)
- 中国(6801)
- 农(5983)
- 制(5560)
- 业经(4875)
- 务(4635)
- 财务(4626)
- 财务管理(4612)
- 融(4609)
- 金融(4609)
- 银(4595)
- 银行(4566)
- 企业财务(4484)
- 行(4376)
- 理论(4362)
- 贸(4301)
- 贸易(4299)
- 技术(4284)
- 易(4175)
- 农业(4053)
- 机构
- 大学(101860)
- 学院(99260)
- 研究(41701)
- 济(36967)
- 经济(36150)
- 管理(32611)
- 中国(29704)
- 科学(29632)
- 理学(28317)
- 理学院(27881)
- 管理学(26997)
- 管理学院(26824)
- 农(26032)
- 所(23650)
- 京(22682)
- 研究所(21987)
- 农业(21148)
- 业大(19615)
- 中心(17835)
- 财(17487)
- 江(15543)
- 院(15522)
- 省(14221)
- 北京(14125)
- 财经(13968)
- 室(13773)
- 农业大学(13107)
- 经(12911)
- 范(12899)
- 科学院(12841)
- 基金
- 项目(72152)
- 科学(55535)
- 基金(53213)
- 家(50889)
- 国家(50537)
- 研究(44392)
- 科学基金(40951)
- 自然(30190)
- 自然科(29538)
- 自然科学(29523)
- 自然科学基金(29013)
- 省(27602)
- 基金项目(27422)
- 社会(27080)
- 社会科(25657)
- 社会科学(25647)
- 划(24945)
- 资助(23156)
- 教育(20506)
- 重点(17518)
- 计划(16631)
- 部(15757)
- 发(15090)
- 编号(15044)
- 科研(14977)
- 科技(14947)
- 创(14676)
- 创新(13888)
- 业(13262)
- 专项(12832)
共检索到148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张凤英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生态学指标,探讨了东海有尾类种的组成、种数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多样性指数(H′)变化。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记录东海有尾类6种,其中异体住囊虫(Oikopleura dioica)、长尾住囊虫(O.longicauda)和红粒住囊虫(O.rufescens)是东海的常见种,中型住囊虫(O.intermedia)也较为常见,梭形住囊虫(O.fusiformis)和Oikopleura.Spp.则是稀有种;除了Oikopleura.Spp.,其他种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种类季节交替不...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有尾类 种类 多样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兆礼 林茂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海域23°30′~33°N、118°30′~128°E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东海海樽类(Thaliacea)种类组成、物种数平面分布和多样性变化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东海调查水域共发现浮游海樽类20种,夏季16种,春季12种,秋季11种,冬季9种;季节更替率显示,海樽类物种季节更替,从春季到冬季,是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暖流势力消长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冬季到春季,主要受暖流势力增长的影响。春季海樽类物种数与表温和底盐相关,夏季与10m水层温度和盐度相关;秋季相关性不明显,冬季与表温相关。东海海樽种类季节特征和地区特征的形成,主要与暖流势力消长有...
关键词:
浮游动物 海樽类 多样性 种类组成 东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戴一帆 陈亚瞿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低(21种);冬、春季毛颚类种数仅与表层温度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秋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春季毛颚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由北向南,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增高,夏季近海和外海差异缩小,秋季多样性指数值为4季最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政 单秀娟 关丽莎 金显仕 胡芷君 韩青鹏
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是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空间插值法在该领域中应用广泛。本研究以2017年5月东海北部和黄海游泳动物多样性为例,选取种类数(S)、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衡量该海域物种多样性,应用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径向基函数法(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局部多项式法(Local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LPI)、普通克里格法(Ordinary kriging, OK)和协同克里格法(Ordinary cokriging, COK)对上述4种多样性指数进行插值,通过jackknife检验的方法选择适合每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插值法。结果表明,对于4种多样性指数,COK结果均最好,而其他4种方法精度较低,且差别不大。COK预测结果表明,S和d都呈现出东南部高,北部次之,中部最低的格局。H’和J也是中部最低,在南部和北部海域差异不大,其原因需要进一步探究。4种多样性指数在32°N以南海域的高值区范围大致相同。COK可以作为东海北部和黄海游泳动物多样性空间插值的方法。
关键词:
游泳动物 多样性 空间插值 空间分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孙忠 张壮丽 洪明进 刘勇 叶泉土 戴天元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类虾有44种,隶属14科、25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虾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以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数量较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以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同时虾类数量分布与水深...
关键词:
虾类 种类组成 分布特征 东海南部海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壮丽 叶孙忠 吴永辉 戴天元 刘勇
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各季度月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福建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主要渔获种类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区蟹类有66种,隶属于15科,39属;2008~2009年东海南部海域蟹类数量明显比1998~1999年减少,蟹类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下降9.8个百分点,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减少36.2%;两次调查蟹类数量均以春季和夏季为高,但主要渔获种类不同,1998~1999年细点圆趾蟹渔获量占绝对优势,而2008~20...
关键词:
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东海南部海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占晖 薛利建 张亚洲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4个季节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桁杆拖虾网所获得的口足类调查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口足类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了调查海域的口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四季共捕获口足类20种,隶属于4科,11属,其中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在各季节出现的口足类种类数中,春季出现最多,其余三季变化不大;各季节口足类渔获量及渔获率变化明显,冬季渔获量及渔获率最高,以下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从区域分...
关键词:
口足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东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晁敏 崔学森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糠虾类秋季丰度最高,均值为10ind.10-2m-3,春季次之(5ind.10-2m-3),夏季最低(1ind.10-2m-3);春季的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夏季的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秋季的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冬季的中华节糠虾(Siriellasinensis)对糠虾类总丰度变化的贡献...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糠虾类 数量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家波 樊启学 王卫民
利用1991年6月至1994年12月在老江河主要渔具渔获物中采集的469089尾、1899207kg样本,在分析老江河鱼类群落组成的基础上,依优势度确定了9个优势种,并得到Shannon指数、Wilhm改进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473、31601和08979,Hmax为64429,种类均匀性EI、EB、ES分别为06437、04905和01394。老江河饵料生物资源和现在的渔业生产方式,有利于鱼类多样性的提高。
关键词:
老江河,鱼类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优势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楠楠 范瑞良 陈渊戈 欧阳珑玲 姜伟行 全为民
为掌握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现状,于2019年春季和秋季在启东沿海滩涂开展底栖贝类调查,分析了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栖息密度、优势种及其分布格局,可为贝类种质资源保护与栖息地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调查共记录到30种底栖贝类,其中腹足纲14种、双壳纲16种。沿潮间带高程梯度,底栖贝类平均栖息密度空间格局呈现为:高潮区>中潮区>低潮区的分布规律。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的优势物种为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薄片镜蛤(Dosinialaminata)、文蛤(Meretrix meretrix)、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泥螺(Bullacta exarata)。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nMDS)结果显示启东潮间带滩涂底栖贝类可分为3个类群:Q1 (吕四港)断面3个潮区为第一组群,特征性物种为彩虹明樱蛤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Q8 (启兴沙)断面3个潮区及个别中部断面的中、低潮区为第二组群,特征性物种为薄片镜蛤和泥螺;其余中部断面为第三组群,特征性物种为文蛤和四角蛤蜊。典范相关分析法(CCA)显示:四角蛤蜊和文蛤的栖息密度均与砂质含量和D50(中值粒径)呈正相关关系,与黏土的含量呈负相关;彩虹明樱蛤的密度分布与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砂含量呈负相关性;薄片镜蛤的分布与TOC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戴一帆 陈亚瞿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湾海峡水域)为秋季(540ind/102m3)>夏季(322ind/102m3)>冬季(235ind/102m3)>春季(33ind/102m3);毛颚类高丰度区的移动和变化与带鱼渔场的移动和变化基本一致;春、秋季毛颚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温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bed...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李春鞠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磷虾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相应的动力学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磷虾类总丰度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夏季的小型磷虾(Euphausianana)和秋季的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对总丰度的贡献较大,是影响磷虾类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冬、春和秋季总丰度与水文环境因子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夏季总丰度与底层温度和10m层盐度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秋季磷虾高丰度区位于台湾暖流与各水团的交汇处。磷虾类总丰...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磷虾类 数量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蒋玫 晁敏 王云龙 袁骐 陈亚瞿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5.5%,占饵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4.8%;秋季丰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其中,大陆沿岸水和东海外海水交汇区丰度值较其它混合区高。本次调查东海北部(29°~32°N、125°E以西)水域桡足类丰度约为20年前同期的1/3;东海...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桡足类 数量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钟解 蔡泽富 陈石泉 张光星 李向民 王道儒 姚海君
根据2004—2013年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截线样条法、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方法技术对海南岛东岸、南岸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南东岸、南岸浅水礁区近10年调查珊瑚礁鱼类共计6目32科64属130种,其中鲈形目居绝对优势;珊瑚礁鱼类密度大致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趋势;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4.41,属级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3.09,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30;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相对丰富度占有绝对优势,相对丰富度较高的6个科分别为雀鲷科、隆头鱼科、蝴蝶鱼科、天竺鲷科、四齿鲀科及玻甲鱼科;珊瑚礁鱼类在目级极为相似,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