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4)
- 2023(3389)
- 2022(3093)
- 2021(2955)
- 2020(2545)
- 2019(5838)
- 2018(6024)
- 2017(10832)
- 2016(6265)
- 2015(7279)
- 2014(7824)
- 2013(7493)
- 2012(6721)
- 2011(6150)
- 2010(6331)
- 2009(5792)
- 2008(5739)
- 2007(5296)
- 2006(4627)
- 2005(4131)
- 学科
- 济(23120)
- 经济(23092)
- 管理(19435)
- 业(17010)
- 企(14940)
- 企业(14940)
- 方法(10949)
- 数学(8939)
- 数学方法(8832)
- 学(6996)
- 财(6795)
- 中国(6528)
- 农(5886)
- 理论(5772)
- 地方(5288)
- 业经(5060)
- 制(4918)
- 务(4562)
- 财务(4546)
- 财务管理(4524)
- 企业财务(4254)
- 和(4130)
- 银(4121)
- 银行(4103)
- 教学(4057)
- 农业(4000)
- 教育(3953)
- 贸(3844)
- 行(3840)
- 贸易(3839)
- 机构
- 学院(89909)
- 大学(88486)
- 管理(31397)
- 济(29359)
- 研究(28488)
- 经济(28409)
- 理学(26450)
- 理学院(26094)
- 管理学(25392)
- 管理学院(25259)
- 中国(22519)
- 科学(19858)
- 京(19302)
- 江(15782)
- 所(15469)
- 财(15339)
- 农(15294)
- 业大(13908)
- 研究所(13886)
- 中心(13542)
- 范(12883)
- 州(12794)
- 师范(12681)
- 北京(12326)
- 农业(12101)
- 技术(12063)
- 财经(11917)
- 省(10704)
- 院(10647)
- 经(10630)
- 基金
- 项目(56162)
- 科学(42885)
- 研究(40170)
- 基金(38647)
- 家(34108)
- 国家(33774)
- 科学基金(28412)
- 省(23245)
- 社会(23138)
- 社会科(21720)
- 社会科学(21716)
- 基金项目(20538)
- 教育(20190)
- 自然(19635)
- 划(19303)
- 自然科(19148)
- 自然科学(19143)
- 自然科学基金(18802)
- 编号(17305)
- 资助(16580)
- 成果(14272)
- 重点(13112)
- 课题(12702)
- 部(11790)
- 发(11499)
- 创(11393)
- 科研(11072)
- 大学(10724)
- 计划(10568)
- 创新(10520)
共检索到139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马春艳 庄平 章龙珍 施兆鸿
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研究了鲳属中常见鱼类银鲳、翎鲳和中国鲳的形态差异,同时对3种鲳鱼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根据3种鲳鱼的形态和分子数据对其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聚类分析表明,银鲳和翎鲳形态较为相似,而与中国鲳形态差异较大。判别分析表明,3种鲳鱼形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利用4个形态参数就可以将3种鲳鱼100%予以区分,同时利用该参数建立了3种鲳鱼的判别公式。典型变量分析也表明3种鲳鱼形态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变异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不同的生活史及栖息环境可能是导致3种鲳鱼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所测定的3种鲳鱼线粒体DNA 16S rRNA部分基因序列中,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春艳 赵峰 孟彦羽 施兆鸿 庄平 赵云龙
对鲳属3种鱼类共19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1123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14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为12.56%,5个简约信息位点,未出现插入和(或)缺失,序列中转换(Transition)明显多于颠换(Transversion)。鲳属3种鱼类19个序列共检测到11种单倍型,其T、C、A和G平均含量分别为29.1%、30.5%、27.4%和13.0%。(A+T)%为56.5%,大于(G+C)43.5%。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鲳科的中间低鳍鲳Peprilus medius和星斑真鲳Stromateus stellatus的相应同源序列,并以长鲳科的刺...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鲳属 系统进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孙鹏 彭士明 尹飞 施兆鸿
通过对COⅠ和Cytb序列的分析,研究了银鲳(Pampus argenteus)、灰鲳(P.cinereus)和翎鲳(P.punctatissimus)3种东海区重要鲳属鱼类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在62个鲳属鱼类样本中分别检出COⅠ和Cytb单倍型21个和27个,发现变异位点125个和176个。东海区的3种鲳属鱼类种群中,翎鲳的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Pi)水平均为最高(在COⅠ序列中分别为0.779和0.003 25,在Cytb序列中分别为0.847和0.003 33),而银鲳和灰鲳的h和Pi水平较低。FU’S FS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显示,3种鲳属鱼类种群均经历了种群扩张现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施兆鸿 马春艳
对采自东海的银鲳(Pampus argenteus)、翎鲳(P.punctatissimus)和中国鲳(P.chinensis)3种鲳属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603bp的基因片段,编码201个氨基酸,碱基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4.2%、22.3%、25.9%和17.6%。所得序列共定义12个单倍型,中国鲳只有1个单倍型,银鲳3个单倍型,翎鲳8个单倍型,在这12个单倍型中共检测到109个变异位点。3种鲳密码子的使用均存在明显的偏向性,且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向性高度一致。银鲳和中国鲳的遗传距离最大(0.165~0.168),与翎鲳的遗传距离次之(0.151~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春艳 马凌波 倪勇 沈盎绿 张永 张凤英 赵云龙
对6种棱鳀属(ThryssaCuvier1829)鱼类共21个个体的16S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经比对校正得到572bp的基因片段,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棱鳀属6个种所有单倍型之间共存在8个插入/缺失;此外有99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8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17.3%;序列中转换多于颠换,转换/颠换之比为1.6;A+T含量(53.6%)明显高于C+G含量(46.4%),序列表现出明显的T偏倚。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的种间遗传距离介于0.4%[黄吻棱鳀(T.vitrirostris)与中颌棱鳀(T.mystax)]到11.33%[黄吻棱鳀与赤鼻棱鳀(T.kammalensi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文娟 朱世华 邹记兴 杨迎春 沈锡权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中国海域的鲹科(Carangidae)8属9种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片段约598bp碱基,结合来自GenBank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并以大斑石鲈为外群,生成供系统发育分析的序列矩阵,利用MEGA version3.0软件分析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异百分比和转换/颠换值等,应用最大简约法和邻接法构建系统树。结果显示:(1)鲹科鱼类的16S rRNA序列片段生成的序列矩阵中发现有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共有146bp变异位点,转换/颠换值为2.17,表明基因序列的突变未达到饱和,碱基平均差异为8.22%;(2)支持鲹科下设四个亚科(鲹亚科,亚科,鲳鲹亚科,鲹亚科)阶元的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永 马春艳 马凌波 倪勇 沈盎绿
石首鱼科鱼类种类繁多,形态相似,难以确定种属界限,一些种类的归属尚未确定。本文获得了中国沿海石首鱼科9属13个种合计48个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长约484 bp,共检测到28个单倍型,170个变异位点。结合来自GenBank的5种石首鱼科鱼类的相应片段序列通过模式验证后构建最大似然进化树。根据所得分子生物学数据并结合已知形态学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果:银牙鱼或和红牙鱼或同属于一个亚科,而尖头黄鳍牙鱼或不属于牙鱼或亚科,并推测尖头黄鳍牙鱼或可能属于拟牙鱼或属或者黄唇鱼亚科;叫姑鱼亚科和石首鱼亚科是石首鱼亚科中较早分化的种类;黄姑鱼属有可能不属于白姑鱼亚科,而可能归于一个新的亚科。本文的...
关键词:
石首鱼类 16SrRNA 系统进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文 王艺舟 祝东梅 任泷 王卫民
为探讨鲂属鱼类种内及种间形态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广东鲂(M.hoffmanni)、鲂(M.skolkovii)和团头鲂(M.amblycephala)共382尾样本的23个可数性状和24个可量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4种鲂的可数性状(尾部脊椎数),可量比例性状(口宽/头长、眼径/头长、腹鳍棘长/头长、肠长/体长、尾柄高/体长、第一鳔室长/体长、第二鳔室长/第一鳔室长、尾柄长/尾柄高)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作为4种鲂的判别性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可数性状(可量比例性状)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26.28%(26...
关键词:
鲂属 可量性状 可数性状 主成分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洑香香 赵虎 王玉
松属(油松组)树种是我国重要的造林树种,但其种子和幼苗难以区分。通过比较种子的千粒质量、种子形状、颜色、幼苗子叶数、幼苗下胚轴颜色和苗高,结合ISSR和SSR标记技术,鉴定松属(油松组)11个近缘种,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种子和幼苗的形态比较鉴定,可准确鉴定油松和加勒比松;ISSR和SSR标记则可把油松组的11个树种中的10个准确鉴定出来,仅有高山松由于遗传背景的复杂性没有发现种特异性引物(位点)。利用5对SSR引物获得的41个种间多态性位点构建的10个树种的近缘种亲缘关系与传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0处将10个树种分为3个类群:马尾松和赤松聚为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
关键词:
鲷科 骨骼系统 形态学 分类地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仁协 李超 刘静
为探讨鲳亚目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通过测定中国沿海8种鲳亚目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鲳亚目鱼类的同源序列,对其序列变异和分子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鲳亚目5科13属32种鱼类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为T 22.2%、C 24.5%、A 30.0%、G 23.3%;科间遗传距离为0.060~0.120,属间遗传距离为0.009~0.125,种间遗传距离为0.000~0.163;长鲳科位于系统进化树的基部,鲳科的鲳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无齿鲳科、方尾鲳科、双鳍鲳科与鲳科的低鳍鲳属和真鲳属聚类。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认为:长鲳科是鲳亚目中最先...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凯 佟广香 张澜澜 孙慧智 卫明亮 赵成 何宝全 尹家胜 张永泉
为查明中国现存茴鱼属(Thymallus)鱼类形态差异,以黑龙江茴鱼(T. grubii)、北极茴鱼(T. arcticus)、鸭绿江茴鱼(T. yaluensis)和下游黑龙江茴鱼(T. tugarinae)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度量法结合的方式,对茴鱼属鱼类的10项分节特征和32项标准化可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鸭绿江茴鱼全部分节特征与黑龙江茴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黑龙江茴鱼、北极茴鱼和下游黑龙江茴鱼两两之间均存在5项以上分节特征差异显著(P<0.05)。(2)差异系数分析显示除尾柄长/体长外,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之间形态特征差异均属种内地理种群间的差异水平。(3)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8项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170%,其中贡献率最高的第一、二主成分分别主要解释了茴鱼属鱼类之间的躯干部和头部差异,构建第一、二主成分散点图发现,鸭绿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个体交叉程度较高且无法单独进行区分,下游黑龙江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的个体交叉程度次之,可以部分被区分开,仅北极茴鱼可以被单独区分开。(3)判别分析共筛选出14项标准化可量性状用于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个体被正确判入各自群体的判别率高达97.30%。(4)聚类分析显示,与黑龙江茴鱼相比,鸭绿江茴鱼与其相似度最高、下游黑龙江茴鱼次之、北极茴鱼与黑龙江茴鱼相似程度最低。综合分析表明:(1)鸭绿江茴鱼不应被定为有效种,其学名应修订为黑龙江茴鱼。(2)黑龙江茴鱼、北极茴鱼和下游黑龙江茴鱼的形态差异主要体现于其分节特征以及躯干部和头部的可量性状上。本研究将为茴鱼属鱼类的物种分类和进化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建波,李柏洲
序参量在自组织系统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化系统的序参量问题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指出了它们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接着从企业进化的决定力量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组织学习基因是企业进化系统的序参量。
关键词:
企业进化系统 序参量 组织学习基因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静 白俊杰 叶星 劳海华 简清 罗建仁
迄今盘丽鱼属鱼类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该属仅有一个种还是两个不同的种存在着争议。为了研究几种盘丽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探讨它们的分类地位,对绿盘丽鱼(Symphysodonaequifasciata aequifasciata)、褐盘丽鱼(S.a.axelrodi)和盘丽鱼(S.discus)共1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部分序列进行了分析,用邻接法和非加权组平均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得到相同的拓扑结构。结果表明:盘丽鱼种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15;绿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042~0.050,褐盘丽鱼与盘丽鱼间的遗传距离为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