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3)
- 2023(4707)
- 2022(4237)
- 2021(3856)
- 2020(3300)
- 2019(7369)
- 2018(7388)
- 2017(13762)
- 2016(7775)
- 2015(8500)
- 2014(8317)
- 2013(8183)
- 2012(7433)
- 2011(6870)
- 2010(6949)
- 2009(6256)
- 2008(6085)
- 2007(5255)
- 2006(4644)
- 2005(3923)
- 学科
- 济(31150)
- 经济(31133)
- 管理(23385)
- 业(18565)
- 方法(15852)
- 环境(15009)
- 企(14709)
- 企业(14709)
- 数学(14037)
- 数学方法(13922)
- 学(10415)
- 划(8547)
- 农(8379)
- 地方(7310)
- 生态(7083)
- 中国(6651)
- 资源(6518)
- 规划(6330)
- 环境规划(6182)
- 业经(6058)
- 财(5892)
- 和(5724)
- 农业(5660)
- 发(5133)
- 贸(4940)
- 贸易(4937)
- 易(4710)
- 理论(4517)
- 技术(4386)
- 地方经济(4194)
- 机构
- 学院(112318)
- 大学(112132)
- 济(41638)
- 研究(41406)
- 经济(40813)
- 管理(40662)
- 理学(36417)
- 理学院(35839)
- 管理学(34918)
- 管理学院(34746)
- 科学(30814)
- 农(28144)
- 中国(28141)
- 京(23791)
- 业大(23495)
- 所(22754)
- 农业(22448)
- 研究所(21555)
- 中心(17804)
- 江(16405)
- 财(16366)
- 范(15322)
- 农业大学(15259)
- 师范(15103)
- 院(14962)
- 北京(14226)
- 财经(13803)
- 室(13791)
- 省(13739)
- 科学院(13705)
- 基金
- 项目(85500)
- 科学(66661)
- 基金(62554)
- 家(57829)
- 国家(57401)
- 研究(54505)
- 科学基金(48027)
- 社会(35216)
- 省(34885)
- 基金项目(34411)
- 自然(33835)
- 社会科(33471)
- 社会科学(33459)
- 自然科(32920)
- 自然科学(32903)
- 自然科学基金(32312)
- 划(29709)
- 资助(24971)
- 教育(24330)
- 重点(20232)
- 编号(19439)
- 发(18977)
- 计划(18786)
- 部(17755)
- 创(17741)
- 科研(17120)
- 科技(16899)
- 创新(16622)
- 业(15195)
- 国家社会(15021)
共检索到152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材材 项凌云 徐韧 张昊飞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东海海域(26~30°N,120~127.5°E)夏季聚球蓝细菌(Synechococcus)的密度、生物量、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夏季聚球蓝细菌细胞密度为1.65×104cells/mL,生物量为4.85μg C/L。从水平分布上看,近岸海域高于外部海域,从垂直分布上看,明显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逐渐下降的趋势。该海域夏季聚球蓝细菌占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百分比(CB/PB)为22.65%,水平分布上呈现外部海域高于近岸海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聚球蓝细菌细胞密度与CB/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伟东 孙鹏飞 张秋丰
于2020年7月至8月在北部湾北部海域设立50个站位对浮游细菌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探讨浮游细菌空间分布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33×10~(5)~91.47×10~(5)cells/mL,平均值为12.61×10~(5)cells/mL;中层浮游细菌丰度变化范围为0.22×10~(5)~7.48×10~(5)cells/mL,平均值为2.15×10~(5)cells/mL;底层浮游细菌丰度的变化范围为1.76×10~(5)~71.33×10~(5)cells/mL,平均值为17.74×10~(5)cells/mL。浮游细菌丰度在水平方向上呈近岸沿海向远岸深海区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垂直方向上浮游细菌丰度与深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近岸海域浮游细菌丰度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趋势,但远岸海域表层和中层丰度接近,底层丰度大于表层和中层的丰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丰度与盐度、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中层丰度与温度、磷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底层与铵盐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浮游细菌的空间分布受到温度、盐度、pH、营养盐等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关键词:
浮游细菌 丰度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作华 石晓勇 张传松 梁生康 王丽莎
2006年6~7月对黄、东海海区叶绿素a现场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叶绿素a的分布整体上呈现从近岸到远海降低的趋势。受长江冲淡水和上升流的影响,高值区主要在28°~32°N,122.5°~123°E之间。光照条件和营养盐等是影响夏季黄、东海海域叶绿素a分布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黄、东海 叶绿素a 光照 营养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
关键词:
东海北部近海 虾类 数量分布 种类组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冷宇 张继红 张守本 杜美荣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各断...
关键词:
泥螺 种群 底质环境 黄河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婷婷 孙颖 李静 戴曦 陈非洲
2010年7月对南京玄武湖3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轮虫的水平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检出轮虫25种,全湖轮虫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多肢轮虫、端生三肢轮虫和微型三肢轮虫。荷花区种类最多,且分布有蛭态类轮虫,但3个区域中轮虫优势种组成相似。3个区域轮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而水温、总氮、总磷和总溶解磷...
关键词:
轮虫 玄武湖 水平分布 挺水植物 pH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阳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毅 陆敏 叶凉 宋挺 石浚哲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可见影响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这可能主要与太湖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引江济太"的调水工程有关。可见梅梁湖藻类大量繁殖的8、9月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月份,同时相对于梅梁湖其他水域,把沙渚作为无锡重要饮用水源地是非常合理和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
梅梁湖 蓝绿藻密度 叶绿素 时空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李楠 方舟 申丰源 张洪亮 周永东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北部沿岸拖网调查数据,选取时空因子(年、月、经纬度)和环境因子(底层温度SBT、底层盐度SBS、深度Depth和溶解氧DO),分析长蛸(Octopus minor)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研究各因子对长蛸资源丰度(以渔获量g/h表示)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14年的平均渔获量明显高于2015和2016年,同一年中4月份的渔获量均高于其他月份;主要渔获量分布在122.75°E~123.25°E,30°N~30.5°N之间;2015年的渔场重心较其他年份略向北移动,4月至6月间渔场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但变化不明显;选择以学习率(learning rate,lr)为0.001和复杂度(tree complexity,tc)为4的模型来建立时空环境因子与渔获量的关系,发现溶解氧对渔获量的影响最大,占所有影响因子的45.5%;其次为年和盐度,随后依次为深度(10.7%)、底层温度(7.3%)、纬度(4.7%)、月(4.7%)以及经度(2.3%)。相比较时空因子而言,环境因子对长蛸的渔获量影响更大。溶解氧是直接影响长蛸活动的重要因素,后续研究应该对此因子提高关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吕莉欣 赵恒权 钟俊生 王晓东 叶旭昌 刘志良
为了探究菲律宾海夏季仔稚鱼表层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于2022年夏季在菲律宾海(11°N~19°N、129°E~138°E)设置的50个采样站位,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进行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集到仔稚鱼38159尾,隶属14目21科56种。日间采集优势种为黄鳍金枪鱼和银灰半棱鳀,夜间采集优势种为银灰半棱鳀,昼夜共同优势种为银灰半棱鳀,占采集样本总数的99.69%。各站位仔稚鱼的总平均密度为292.43ind./1000m~(3),日间采集的平均密度为17.61ind./1000m~(3),夜间采集的平均密度为526.54ind./1000m~(3),昼夜密度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15°N附近海域,且均为夜间采集。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CCA)表明,影响仔稚鱼分布的环境因子从强到弱依次为海水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海水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优势种银灰半棱鳀的分布主要受SSS和DO的影响。研究表明,菲律宾海夏季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丰富,表层分布不均匀,昼夜分布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菲律宾海渔业资源评估、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仔稚鱼 种类组成 昼夜分布 菲律宾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方平 王伟定 金海卫 徐汉祥 潘国良 钟志
根据2003年夏季在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开展的综合调查所获的大型底栖生物等资料,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118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1%、29%和20%,浙江沿岸总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1.04 g/m2?和230 ind/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优势度等分析,将浙江沿岸大型底栖生物划分为4个群落。同时,用种内个体对数-正态分布法对各调查站位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受扰动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有60%的站位底栖生物群落已受到中度的扰动。
关键词:
浙江沿岸 大型底栖生物 生态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荣 陈亚瞿 左涛 王克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
关键词:
磷虾 数量分布 水团 黄海 东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旺 黄星美 邓正华 温为庚 陈明强 王雨 沈铭辉 夏光远 张钰伟 于刚
美济礁地貌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其海域微生物与渔业资源正被开发利用。为了解夏季美济礁潟湖海水养殖区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该海区海水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探索了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并采用PICRUSt对菌群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美济礁潟湖海水细菌群落组成丰富,分属于29个门、57个纲、152个目、256个科、439个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各个站点的3个水层之间的alpha多样性指数指数均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冗余分析发现,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盐度、COD/NO_3-N、活性硅酸盐、COD。通过PICRUSt功能预测,微生物功能以新陈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产生与转换)、遗传信息处理(蛋白质翻译与修饰、DNA复制重组和修复)及信息处理(信号转导机制、辅酶运输、无机离子运输)为主。该研究分析夏季美济礁潟湖养殖区海水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认识南海微生物多样性与合理开发利用、海域渔业的开发、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美济礁 微生物多样性 功能预测 环境因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宪磊 刘兴国 吴宗凡 时旭 陆诗敏
为研究不同形式湿地中厌氧脱氮菌的分布特征和关键影响因子,选择池塘、沟渠、表流和潜流4种形式湿地,采用16S r DNA克隆文库法和典型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夏季4种形式湿地中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型甲烷厌氧化菌的菌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湿地中的AMX菌与Candidatus Brocadia fulgida相似性最高可达99%,DAMO菌与典型菌株C.Methylomirabilis oxyfera分在了不同的分支。夏季4种形式湿地中,AM X菌的Shannon多样性依次为表流湿地>潜流湿地>沟渠>池塘,DAMO菌的Shannon多样性依次为池塘>潜流湿地>沟渠>表流湿地。上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连福 李建生 凌兰英 陈渊泉 徐兆礼
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椎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鱼分布区与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区基本相吻合。稚幼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有3个区域:Ⅰ区在浙江沿岸水和台湾暖流水的交汇处,表层水温在16~18℃;Ⅱ区在浙闽沿岸水与台湾暖流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Ⅲ区在东海暖水与黑潮表层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从调查分析资料来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是一个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