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0)
- 2023(8236)
- 2022(7328)
- 2021(6732)
- 2020(5978)
- 2019(13937)
- 2018(13689)
- 2017(26402)
- 2016(14966)
- 2015(17186)
- 2014(17293)
- 2013(17414)
- 2012(16527)
- 2011(15235)
- 2010(15638)
- 2009(14622)
- 2008(15121)
- 2007(13662)
- 2006(12054)
- 2005(10716)
- 学科
- 济(62176)
- 经济(62110)
- 管理(43703)
- 业(38172)
- 企(30793)
- 企业(30793)
- 方法(30334)
- 数学(26526)
- 数学方法(26167)
- 学(17908)
- 农(16757)
- 财(16066)
- 中国(14823)
- 环境(14394)
- 地方(13118)
- 和(11870)
- 业经(11638)
- 农业(11092)
- 贸(10972)
- 贸易(10970)
- 制(10850)
- 易(10597)
- 划(10505)
- 务(10258)
- 财务(10236)
- 财务管理(10211)
- 理论(9894)
- 资源(9697)
- 企业财务(9679)
- 银(8507)
- 机构
- 大学(229297)
- 学院(226615)
- 济(87079)
- 经济(84949)
- 管理(83255)
- 研究(81670)
- 理学(71630)
- 理学院(70665)
- 管理学(69068)
- 管理学院(68642)
- 中国(60520)
- 科学(55447)
- 京(50313)
- 农(45240)
- 所(44475)
- 研究所(40937)
- 财(40116)
- 业大(37498)
- 中心(37299)
- 农业(36176)
- 江(35842)
- 财经(32153)
- 范(31983)
- 师范(31615)
- 北京(31581)
- 院(29503)
- 经(29014)
- 州(28032)
- 经济学(26571)
- 师范大学(25635)
- 基金
- 项目(152067)
- 科学(117904)
- 基金(109794)
- 研究(105169)
- 家(98283)
- 国家(97543)
- 科学基金(81270)
- 社会(64326)
- 社会科(60820)
- 社会科学(60796)
- 省(59385)
- 基金项目(58538)
- 自然(55179)
- 自然科(53697)
- 自然科学(53672)
- 自然科学基金(52688)
- 划(51468)
- 教育(48172)
- 资助(45692)
- 编号(42432)
- 重点(35505)
- 成果(35178)
- 部(33661)
- 发(32941)
- 科研(30141)
- 创(30127)
- 计划(30098)
- 课题(29581)
- 创新(28361)
- 教育部(27470)
共检索到33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渔业资源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单一物种管理向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EBFM)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而定义和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是实施EBFM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大面调查数据,根据渔业生物分布的水温、盐度、水深和经纬度等因素的季节特征,通过聚类方法把渔业生物划分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偏好群,并就各类群对水文环境的偏好、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EBFM的实现提供一个生态系统划分方法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渔业生物可以分成5个类群,类群1为处于南部近海深水的高温、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2为南部外海深水的偏高温、偏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3为北部近岸浅水的偏低温、低盐水域的鱼种;类群4为中部偏近岸非深非浅水的中温、中盐水域的鱼种;类群5为北部近海偏浅水的低温、偏低盐水域的鱼种。从类群物种对水温偏好角度来看,类群1的水温偏好明显偏向暖水,而类群5相对偏冷水,类群4属于暖水和冷水偏好同时并有类群;类群2和3的物种数量均相对较少,且均无冷水种,而后者相对偏暖,前者相对偏冷。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类群空间呈块状分布,各类群块状之间有相连、包含、穿插等组合形式;各类群重心分布四季变化特征差异显著,类群3、4和5,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比较接近,洄游路径趋于完整的闭环;而类群1和2,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相差较远,不能形成完整洄游过程。从类群结构及组成来看,类群1在春、夏季的优势种分别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类群2在春、冬季的优势种分别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日本海鲂(Zeus faber),夏、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刺鲳(Psenopsis anomala);类群3情况相对复杂,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除夏季外均处于优势,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春、夏季为优势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在秋、冬季为优势种;类群4和类群5均只有1个优势种,分别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另外,本研究还提出研究对象在调查水域范围内的数据是否完整的检验方法,以及不同类群相对稳定的比例结构与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等探讨方向。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类群划分 水文环境 东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连福 李建生 凌兰英 陈渊泉 徐兆礼
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椎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鱼分布区与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区基本相吻合。稚幼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有3个区域:Ⅰ区在浙江沿岸水和台湾暖流水的交汇处,表层水温在16~18℃;Ⅱ区在浙闽沿岸水与台湾暖流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Ⅲ区在东海暖水与黑潮表层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从调查分析资料来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是一个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资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水母暴发前期(1999—2003年),水母暴发期(2004—2007年)和水母暴发后期(2008—2012年)。暴发前期,资源量波峰与波谷变化周期为2年,后期则变为1年。水母暴发后,经过5年的剧烈波动发展,群落结构变化恢复到接近暴发前状态的趋势。此外,研究的主要渔业生物品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浩 黎雨轩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纪炜炜 姜亚洲 阮雯 陈雪忠 张明亮 李圣法
根据2010年春季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海域内主要鱼类的营养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域内主要鱼类的δ13C比值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鱼类主要摄食类型偏底层生物,浮游生物食性类型较少,海域中鱼类的食性类型存在一定空间差别;食源贡献率分析表明,2010年春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饵料生物组成中,头足类如神户枪乌贼(Loligo kobiensis)是其优势食源贡献者(56.1%),甲壳类如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beli)也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28.3%)。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为研究和认识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海洋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和规律,实验依据2000年4个季度大面积定点底拖网的调查数据,利用海洋生态学研究常用的多样性指数,采用聚类的分析方法和空间投射的图示方法,对东海中、北部及黄海南部海域底层渔业生物多样性季节间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探讨了生物数量和重量季节变化不统一的可能原因,并分析了多样性与生物重量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各季站点均可分成多样性水平高、中、低3个类群,各类群呈点、线和块状分布,且呈现中心、夹层和外层分别由高、中、低多样性类群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牟秀霞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张崇良
黄海南部海域具有复杂的水团结构和海流环境,使该海域鱼类群落产生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为研究黄海南部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根据2014—2015年对该海域进行4个季度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并比较了各群落的相对生物量、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等结构特征。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排序(MDS)分析将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划分为海州湾群落与江苏近岸群落;海州湾群落的平均相对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江苏近岸群落,而暖温性与暖水性鱼类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海州湾群落的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薄治礼 周婉霞 薛利建 陈卫平
方头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据记载中国有4种。本文报导的是1998年8月-2004年6月在27°00′~34°00′N、128°00′E以西海域深水流网作业捕捞的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 japonious)和白方头鱼(Branchiostegusalbus)混合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状况。本海域方头鱼捕捞群体体长范围100~390mm,平均体长223.9mm。体重范围30~1470g,平均体重231.5g,捕捞群体1~9龄,以1~3龄为主,体长与体重关系呈幂函数曲线增长,雄鱼平均体长、体重比同龄雌鱼大,但肥满度雌鱼略高。捕捞群体雌、雄比例接近1∶1.2。浙江近海有产卵场,主要产卵...
关键词:
东海北部 黄海南部 方头鱼 资源调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亚瞿 徐兆礼 杨元利
重点探讨黄海南部及东海(28°00′~34°00′N、121°00′~127°00′E)中小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和多样度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鉴定到种的中小型浮游桡足类有71种,4季皆出现的种类比例高达83.1%,种类季节变化不大明显。种数平面分布呈南部高、北部低、外海高、近海低的分布特征,种数分布与该海域水团势力消长相关,在水系交汇处,种类较多的往往位于暖流的一侧。4季共出现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主要有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affinis)等,但在秋季,上述优势种类由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学健 沈伟 李建生 程家骅
根据2004年4、6、9月和12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中北部(27°00′~34°00′N、122°00′~127°00′E)进行的渔业资源大面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以相对资源密度指数作为指标值,分析了黄鮟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GAM模型,分析了黄鮟鱇数量分布与经纬度、水深、底温和底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鮟鱇主要分布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海区,4个季节的分布范围有明显不同,以春季为最大,冬季最小;黄鮟鱇适宜底温、底盐和水深范围分别为11~14℃、33.5~34.5和40~90 m;根据黄鮟鱇分布的底温范围,推断黄鮟鱇为冷温性鱼种。
关键词:
黄鮟鱇 数量分布 GAM 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陈学刚
根据2000年春(4月)、夏(6月)、秋(9月)、冬(12月)四季东海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从中选出关于黄鲫的数据,分析了其资源密度的四季空间分布变化,发现在所调查的区域中黄鲫资源可以分成两个群体:一个分布在东海北部水域,另一个分布在东海南部水域。本文主要对分布在北部的这一群体进行了四季空间分布变化的研究,不同大小的黄鲫在各个季节的分布区域有较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产卵、索饵、越冬等洄游活动行为,并根据研究结果描绘出黄鲫的产卵育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大致分布位置。
关键词:
黄鲫 东海 季节变化 空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泽国 张笑辰 刘观华 金杰峰 陈家宽 金斌松
"堑秋湖"是广泛存在于鄱阳湖湖区且与鄱阳湖水文节律特征相顺应的一种渔业方式。为了解"堑秋湖"渔获物组成特征及其产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堑秋湖"期间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湖大湖池和沙湖进行了连续3年的渔业调查。2011年,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23d和10d,鄱阳湖属旱涝急转气候;2012年鄱阳湖水势较大,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124d和108d。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3a调查累计获得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2科43属。3年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以鲤科鱼类为主,...
关键词:
鄱阳湖 堑秋湖 鱼类资源 水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陈雪忠 林龙山 汤建华 刘宝祥
以 1997、1998年“苏海研 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 4 0 2 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 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 ,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 ,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 ,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 ,冬季以小黄鱼、带鱼为主要利用对象 ;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量比例以夏季最高为 76 .0 6 % ,其余依次为秋季、春季和冬季 ,分别为 56 .98%、4 8.88%和 4 2 .33%。
关键词:
东海区 帆式张网 渔业资源 资源动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渡远
1994年广东省投入海洋捕捞的渔船总数比1993年减少了1675艘,增加5512吨位,2033千瓦,总捕捞量达到1505822吨,比1993年增长8.1%,其中机动拖网渔船捕捞量为934308吨,占海洋总捕捞量的62%,与1993年相比,机动拖网渔船增加了618艘,减少583吨位,17536千瓦,捕捞量增加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龙山 姜亚洲 严利平 高天翔 王金辉
根据2007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产卵亲体空间分布和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以及小黄鱼个体繁殖力及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目前在近海海域和外海海域均有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水温分布范围为9.77~18.85℃,平均13.46℃;盐度分布范围为31.59~34.65,平均为33.46;分布水深范围为13.21~104.67m,平均为57.56m;小黄鱼绝对繁殖力范围为2753~46657粒/尾,平均为15676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范围为21~323粒/mm,平均为113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范围为85~1307粒/g,平...
关键词:
小黄鱼 产卵亲体 繁殖力 黄海南部 东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