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6)
- 2023(5862)
- 2022(4912)
- 2021(4286)
- 2020(3603)
- 2019(7783)
- 2018(7403)
- 2017(13351)
- 2016(7098)
- 2015(7385)
- 2014(7016)
- 2013(6807)
- 2012(6094)
- 2011(5434)
- 2010(5115)
- 2009(4675)
- 2008(4385)
- 2007(3586)
- 2006(3053)
- 2005(2419)
- 学科
- 济(26709)
- 经济(26673)
- 管理(20629)
- 业(20130)
- 企(15650)
- 企业(15650)
- 方法(13935)
- 数学(12774)
- 数学方法(12682)
- 农(7716)
- 财(7409)
- 学(7223)
- 贸(7023)
- 贸易(7023)
- 易(6869)
- 中国(6376)
- 业经(6096)
- 农业(5421)
- 技术(5058)
- 环境(4994)
- 务(4681)
- 财务(4678)
- 财务管理(4674)
- 企业财务(4477)
- 产业(4207)
- 制(4160)
- 地方(4158)
- 划(4071)
- 融(3785)
- 金融(3783)
- 机构
- 大学(103712)
- 学院(102404)
- 济(41169)
- 经济(40563)
- 管理(39259)
- 研究(35933)
- 理学(35419)
- 理学院(35021)
- 管理学(34259)
- 管理学院(34112)
- 农(27435)
- 科学(26169)
- 中国(25519)
- 业大(22840)
- 农业(22304)
- 京(20722)
- 所(19360)
- 研究所(18418)
- 财(16357)
- 中心(16166)
- 农业大学(15394)
- 财经(14079)
- 江(13681)
- 院(13390)
- 经(13099)
- 经济学(12977)
- 室(12580)
- 实验(12327)
- 北京(12161)
- 经济学院(12048)
- 基金
- 项目(81967)
- 科学(63465)
- 基金(61319)
- 家(57930)
- 国家(57497)
- 研究(49790)
- 科学基金(48150)
- 自然(34678)
- 自然科(33928)
- 自然科学(33915)
- 基金项目(33489)
- 自然科学基金(33322)
- 社会(33056)
- 省(32138)
- 社会科(31502)
- 社会科学(31493)
- 划(27498)
- 资助(24145)
- 教育(22531)
- 重点(18861)
- 计划(18261)
- 创(17408)
- 部(17243)
- 科研(16930)
- 发(16717)
- 科技(16484)
- 创新(16380)
- 编号(16309)
- 业(15817)
- 大学(14935)
共检索到131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志浩 陆开宏 唐学玺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不同藻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成永旭 王武 吴嘉敏 黄显清
以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catilis )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 ,分别为 :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ce(对照组 ) ,微绿球藻Nannochlorpsisoculata (A) ,5 %大豆磷脂 + 5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B) ,10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C)。结果表明 :(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 ,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 ,2 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的轮虫具有高含量的n - 3HUFA(2 6 .7% ...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饵料脂肪源 脂肪酸组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彦强 黄旭雄 李伟微 施兆鸿 华雪铭 杨志刚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建学 林听听 黄艳青 高露姣 夏连军 周凯 龚洋洋
以活性干酵母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对照,并以南极大磷虾粉对轮虫进行强化,设定轮虫培养液中南极大磷虾粉质量浓度分别为30、50和70 mg/L。分别测定强化12 h和18 h时轮虫的密度、带卵率以及强化后6 h、12 h、18 h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12 h和18 h时,50 mg/L组的轮虫密度急剧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依次表现为50 mg/L组>30 mg/L组>对照组>70 mg/L组。带卵率方面:第12小时和18小时带卵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0 mg/L组、30 mg/L组、70 mg/L组、对照组(P<0.05)。脂肪酸方面:6...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贺诗水 于志勇 南天佐
2003年4~5月利用低盐度(12)河口水在上海崇明进行了轮虫土池培育实验,并对其脂肪酸营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经过33d培养,结果表明,(1)只要管理得当,低盐度、自然水温(平均水温为18.2℃)条件,土池培育轮虫可以实现持续稳定供应,采收时间、每日采收量和亩总产量分别达到28~29d、9.2kg/667m2·d和259kg/667m2,最高密度可达45个/ml;(2)敌害生物和饵料条件是土池培育轮虫持续稳产的关键因素;(3)土池培育轮虫EPA、DHA、AA等HUFA含量高于酵母和微绿球藻培育的轮虫,因此土池培育轮虫的营养价值好,适用于海水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家新 王笑 周宁
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下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参数和生长周期 ,结果表明 :其内禀增长率rm (h-1)、净生殖力R0 和世代时间T (h)分别为 :0 0 6 ,15 70和 37 70 (2 0 +1℃ ) ;0 0 6 ,17 5 2 ,36 0 0 (2 5 +1℃ )。种群的最大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 ,而种群到达高峰所需时间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三种农药的实验中 ,敌百虫、噻嗪酮、氯氰菊酯在 2 4h中的LC50 分别为 :32 1 6mg/L ,2 6 3 5mg/L ,36 8 5 μg/L。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农药 种群动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成成 陈玉珂 董晓庆 董婧 张东鸣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分别以0、0.4、0.8、1.2 g/L的牛磺酸处理轮虫,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牛磺酸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期为264 h。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轮虫种群增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0.8 g/L处理组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轮虫种群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种群密度和日平均增长率在试验进行至144 h时均达到最大值,而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68 h,且0.8 g/L处理组的种群密度峰值最大,168 h后对照组轮虫种群增长极显著下降。0~24 h时,对照组怀卵率迅速升高,而其余各组缓慢升高。168~264 h阶段内,对照组怀卵率迅速下降,而各处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珂 蔺丽丽 刘洪建 王秋举 杨翼羽 罗莎 高永生 张东鸣
【目的】探索L-肉碱对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简称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方法】用0.012 5mg/mL氯霉素作为轮虫培养液中的抑菌药物,1mg/L L-肉碱作为轮虫的营养强化剂,以正常培养条件下不添加L-肉碱和氯霉素的培养组为对照,分别设添加L-肉碱、氯霉素和L-肉碱+氯霉素处理,以纯酵母菌投喂培养轮虫5d。每天测定各组轮虫的种群密度、培养液中的细菌含量以及第5天时各组轮虫的背甲长、背甲宽。【结果】3~5dL-肉碱组的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4d氯霉素组和L-肉碱+氯霉素组的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卢亚芳 邢颜丽 张红燕
应用数值分类方法,将13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十指平甲轮虫(Platyias militaris)、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等15种轮虫作为分类单元,选取它们的45项性状作为变量,以卡方距离类平均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的聚类树状图将14种臂尾轮虫分为3个类群,其结果与遗传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并支持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十指平甲轮虫隶属于臂尾轮虫属。研究表明,数值分类可以较好地反映臂尾轮虫属的自然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关键词:
臂尾轮虫 形态特征 聚类分析 数值分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林兰 杨家新 匡腾蛟 黄金田 董学兴
采用两天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种群增长率与氟他胺浓度对数负相关。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4.31、3.17和1.59 mg/L。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盎绿 李道季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浓度和磷限制对两种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盐水平对东海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影响显著,培养中期添加营养盐(二次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藻类的细胞浓度,同步测定氮磷营养盐水平发现,一次性添加营养盐培养时东海原甲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1.6%和76.9%,米氏凯伦藻对硝酸盐和磷酸盐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92.5%和99.9%,二次添加营养盐培养时则稍低,同时两种藻类在实验后期较低磷酸盐水平的情况下仍然能维持较高细胞...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米氏凯伦藻 营养盐 生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清 綦志仁 戴振炎 文祝友
为确定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和最适孵化条件,对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进行了促产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子的刺激是诱导轮虫两性生殖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pH为7.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产量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也最高;30℃时休眠卵孵化率最高;光照对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和孵化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环境因子 壶状臂尾轮虫 休眠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和荃 杨新瑜
角突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杨和荃,杨新瑜(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角突臂尾轮虫,小球藻,混合食料,培养EXPERIMENTALSTUDIESONTHECULTUREOFBRACHIONUSANGULARIS¥YangHequanandYangX...
关键词:
角突臂尾轮虫,小球藻,混合食料,培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荣霜 徐兆礼 高倩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细胞各项生长参数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细胞密度类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