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0)
- 2023(12081)
- 2022(10958)
- 2021(10366)
- 2020(8926)
- 2019(21078)
- 2018(21254)
- 2017(41737)
- 2016(23045)
- 2015(26285)
- 2014(26701)
- 2013(26703)
- 2012(24618)
- 2011(22210)
- 2010(22110)
- 2009(20382)
- 2008(20089)
- 2007(17796)
- 2006(15128)
- 2005(13120)
- 学科
- 济(93537)
- 经济(93440)
- 管理(64146)
- 业(61918)
- 企(50863)
- 企业(50863)
- 方法(48383)
- 数学(42637)
- 数学方法(42178)
- 农(24941)
- 财(22930)
- 中国(21985)
- 学(21421)
- 业经(19025)
- 地方(18931)
- 贸(17283)
- 贸易(17279)
- 易(16740)
- 农业(16563)
- 制(15210)
- 理论(15017)
- 和(15016)
- 务(14877)
- 财务(14807)
- 财务管理(14773)
- 环境(14104)
- 企业财务(13934)
- 技术(13637)
- 银(12695)
- 银行(12640)
- 机构
- 大学(333437)
- 学院(331271)
- 管理(133039)
- 济(128645)
- 经济(125697)
- 理学(116152)
- 理学院(114874)
- 管理学(112798)
- 管理学院(112225)
- 研究(108507)
- 中国(78373)
- 科学(71107)
- 京(70344)
- 农(58769)
- 财(56687)
- 所(56026)
- 业大(53715)
- 研究所(51598)
- 中心(49521)
- 江(47273)
- 农业(46822)
- 财经(46402)
- 北京(44271)
- 范(43427)
- 师范(43020)
- 经(42036)
- 院(38738)
- 州(38632)
- 经济学(37849)
- 技术(35189)
- 基金
- 项目(229587)
- 科学(177917)
- 研究(164891)
- 基金(164569)
- 家(144071)
- 国家(142892)
- 科学基金(121039)
- 社会(100417)
- 社会科(94989)
- 社会科学(94957)
- 省(90829)
- 基金项目(88713)
- 自然(80941)
- 自然科(78955)
- 自然科学(78929)
- 自然科学基金(77488)
- 划(76761)
- 教育(75839)
- 资助(68646)
- 编号(68454)
- 成果(55118)
- 重点(51394)
- 部(50581)
- 发(48756)
- 创(47138)
- 课题(46437)
- 科研(44720)
- 创新(43987)
- 计划(42934)
- 大学(42613)
- 期刊
- 济(135641)
- 经济(135641)
- 研究(91856)
- 学报(56380)
- 中国(56290)
- 农(52500)
- 科学(50262)
- 管理(44719)
- 财(42556)
- 大学(40944)
- 学学(38582)
- 农业(36377)
- 教育(34000)
- 技术(28461)
- 融(23933)
- 金融(23933)
- 业经(22899)
- 财经(21664)
- 经济研究(21177)
- 业(18938)
- 问题(18357)
- 经(18259)
- 图书(18125)
- 技术经济(16882)
- 理论(16757)
- 科技(16202)
- 版(16022)
- 实践(15587)
- 践(15587)
- 商业(15156)
共检索到462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炎宏 樊伟
利用东海区 195 6~ 1995年计 4 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 ,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 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经历未开发、开发中、成熟和衰退 4个阶段 ,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东海区 海洋捕捞产量 时间序列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朋 王雪辉 马胜伟 周艳波 黄应邦 苏莹佳 吴洽儿
利用《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相关资料,对1979—2017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捕捞作业量、捕捞作业结构以及捕捞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船船数和功率实行总量控制(简称"双控")制度全面实施后,虽然南海区渔船数量上升势头得到控制,近年来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渔船总吨位和总功率却基本呈上升趋势。自2002年以来,南海区机动捕捞渔船总吨位增长了45%,总功率增长了13.7%,2017年44.1 kW以下的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占77.5%。南海区海洋捕捞产量由不断上升至近年逐渐得到控制,近5年南海区的捕捞产量约为340万~380万t,对渔业资源破坏力大的拖网和刺网产量占72%~74%。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存在捕捞生产数据统计不规范、渔业资源面临衰竭和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依托渔港建立健全渔获物统计和核查体系,压减近海捕捞能力,稳定外海渔业,同时加强科学调查研究,从而优化南海区捕捞作业格局。
关键词:
南海区 海洋捕捞 渔船 产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郑彤 唐议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
关键词:
南海区 海洋捕捞渔船 现状 问题 建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戴志远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未来五年将限制海洋捕捞产量,年捕捞量不超过5.5百万吨,与1990年相同。除了广东省,几乎所有沿海省都计划在未来五年减少海洋捕捞量。到1995年,浙江省的年捕捞量目标为95万吨,比1990年减少4.4%。作为我国主要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井娟 林坚
本文采用1949—2005年我国渔业统计数据,借助于SPSS软件,对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我国海洋捕捞产品产量的波动较大,但1999年前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之后稳中有降;海洋捕捞投入的机动渔船数量和渔船功率对海洋捕捞产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基于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的"双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却不显著;"零增长制度"、专业劳动力投入和水产品平均价格对海洋捕捞产量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休渔期制度"效应显著;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在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中有显著差
关键词:
海洋捕捞 影响因素 制度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阮雯 纪炜炜
综合渔获量规模、作业方式结构、作业方式能耗强度和燃油排放系数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对2006~2011年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时序分析基础上,利用LMDI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26.66万t;拖网、刺网两种作业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占相应年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比重最大,约占80%,且温室效应最强。渔获量规模效应是驱动我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采取"捕捞配额"或实施较长期的禁渔休渔制度来降低渔获量总量,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方水美 周应祺 项亦子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晔
CPTPP是目前世界水平和标准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申请加入CPTPP。CPTPP第20.16条专门涉及海洋捕捞渔业,海洋捕捞渔业已成为CPTPP关注重点。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都没有专门涉及环境保护的章节,更没有与海洋捕捞渔业相关的内容,CPTPP势必会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产生影响。CPTPP中有关渔业补贴的条款,很可能发展成为贸易壁垒,而CPTPP中有关IUU的条款可能进一步推进中国打击IUU捕捞的力度,但是也可能演变为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CPTPP,建议加强原产地管理、增进各部门协调、构建可追溯体系、推进认证企业发展扩大国际互认、加强国际履约和谈判团队建设等。
关键词:
CPTPP 渔业补贴 IUU 应对措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建业 张建国 赵铁武
《物权法》第123条对捕捞权的规定,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改革,建立海洋捕捞权制度。海洋捕捞权制度,是一种以权利为中心的渔业管理制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首要目标。仔细分析《民法通则》、《物权法》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关系,领海以内海域的海洋捕捞权与我国专属经济区内海洋捕捞权在法律性质上应有所区别。领海内的捕捞权的分配应优先考虑沿海渔区或渔民,而专属经济区内的海洋捕捞权可以实行拍卖,优先考虑现有在此区域作业的渔船。根据现行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可能有3种构建海洋捕捞权制度的途径,即以捕捞许可证为载体、以渔船主机功率指标为载体和以捕捞限额为载体。结合国际渔业管理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
关键词:
捕捞权 物权法 用益物权 渔业管理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文河 梁振林
为摸清今后海洋捕捞业的发展动态,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1996~2003年广东省海洋捕捞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通过模型对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近5年预测。预测结果,2010年海洋捕捞产量在167×104t,南海的捕捞产量为156.78×104t,远洋渔业产量为19.82×104t。通过对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这种分析结果的合理性,从而为确定今后广东省海洋捕捞业发展方向,渔业生产部门制订投资决策和合理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洋捕捞 灰色系统理论 前景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邵化斌 唐议
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存海龟仅有2科6属7种,且都处于濒危状态,国际上十分重视海龟保护工作。在海洋渔业捕捞活动中,经常误捕到海龟,捕虾拖网、刺网、延绳钓渔业对海龟资源的误捕和伤害性最大。目前,国际上已形成了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主导,各区域性渔业组织及捕鱼国政府部门为管理主体的法律政策框架,制定通过了一系列有关海龟养护、减少海龟误捕及伤害的决议性文件。主要的管理手段有:渔民培训、渔具渔法优化设计、信息收集与交流、港口检查措施、观察员制度、规范渔捞日志等。在技术措施方面,拖网捕捞中的"海龟逃生装置"、刺网捕捞中的"窄网"和提高拉杆长度、延绳钓渔业中采用的圆形钓钩和鲐鱼饵料...
关键词:
海龟 误捕 渔业管理 合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琦 韩立民
基于我国海洋捕捞产量的历史数据,应用H-P滤波分析法,研究了我国海洋捕捞生产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特征。研究表明:建国以来我国海洋捕捞产量共完成9轮周期,各周期波幅普遍较大,但近年来海洋捕捞产量已趋于稳定;在空间层面上,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捕捞产量的长期演变趋势与全国总产量较为相似,而渤海捕捞产量近年则呈现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平均周期波动高度发现,远洋海域捕捞生产的扩张能力要强于近海海域。此外,通过实证探究海洋捕捞业投入与产出的关联波动情况,结合不同阶段的政策背景及资源状况,剖析了捕捞产量波动规律形成的具体成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肖晓芸 黄硕琳
海洋捕捞业是我国渔业能耗和CO2排放的主要领域,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水平低,潜力大。总结了我国海洋捕捞渔船能耗及排放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作为渔船代用燃料的优缺点,根据海洋捕捞渔船动力装置的特点提出了掺混生物柴油需对柴油机做出的改进措施,对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体积分数的生物柴油的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掺混5%的生物柴油将导致每船每年平均减少1 371元左右的燃料费用和2 000元左右的维修费用,但需付出较高的船舶改造成本;若我国所有的海洋捕捞渔船柴油机都添加5%的生物柴油,每年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13.4万吨,按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价格计算,每年将产...
关键词:
捕捞渔船 节能减排 生物柴油 成本 效益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嘉樑 黄洪亮 吴越 饶欣 陈勇 黄嘉祺
为了探讨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捕捞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开富号"2014年和2015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智利竹筴鱼的渔场主要位于26°s~28°s、74°W~76°W和37°s~47°s、78°W~93°W的海域内,其中最佳捕捞海域为38°s~47°s、87°W~93°W;最佳捕捞时间为4~6月;(2)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网位、放网位置的经纬度及拖网速度对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显著,而曳纲长度、网口水平扩张与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间的相关性则较弱;(3)影响智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波 孙珊 唐启升
海洋捕捞业是碳汇渔业之一,人类通过收获渔获物将食物链/网传递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移出水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海洋捕捞业碳汇功能的评估方法,得出1980~2000年间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283~1008万t,黄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361~2613万t。尽管加大捕捞产量增加了从海洋生态系统移出浮游植物的固碳量,但随着捕捞业的高速发展,其碳汇功能却被削弱了,黄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最大分别减少了23%和27%。而且由于资源量的下降,封存于水体和海底的碳减少,不利于捕捞业发挥可持续的碳汇功能。渤海2009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使捕捞业增加1.66万t的固碳量,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增...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 碳汇 黄渤海 增殖放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