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2)
- 2023(7757)
- 2022(6494)
- 2021(6062)
- 2020(5440)
- 2019(12953)
- 2018(13010)
- 2017(25838)
- 2016(14277)
- 2015(16319)
- 2014(16543)
- 2013(16742)
- 2012(15655)
- 2011(14266)
- 2010(14608)
- 2009(13664)
- 2008(13713)
- 2007(12512)
- 2006(10929)
- 2005(9748)
- 学科
- 济(60823)
- 经济(60775)
- 管理(39801)
- 业(37941)
- 企(30537)
- 企业(30537)
- 方法(29438)
- 数学(26071)
- 数学方法(25832)
- 农(17047)
- 中国(15144)
- 财(14893)
- 学(14042)
- 地方(12551)
- 业经(11955)
- 制(11693)
- 贸(11300)
- 贸易(11295)
- 农业(10985)
- 易(10960)
- 和(10802)
- 理论(9817)
- 务(9395)
- 财务(9364)
- 财务管理(9337)
- 环境(8982)
- 企业财务(8813)
- 银(8599)
- 银行(8568)
- 资源(8517)
- 机构
- 学院(211830)
- 大学(211686)
- 济(85044)
- 经济(83094)
- 管理(80258)
- 研究(71612)
- 理学(68999)
- 理学院(68203)
- 管理学(66954)
- 管理学院(66572)
- 中国(53945)
- 科学(46626)
- 京(45528)
- 农(39808)
- 所(38087)
- 财(37926)
- 研究所(34914)
- 业大(33863)
- 中心(33215)
- 江(32829)
- 农业(31892)
- 财经(30510)
- 北京(28741)
- 范(28184)
- 师范(27847)
- 经(27564)
- 经济学(26341)
- 州(25917)
- 院(25384)
- 经济学院(23970)
- 基金
- 项目(139791)
- 科学(107879)
- 研究(99918)
- 基金(99039)
- 家(87509)
- 国家(86831)
- 科学基金(72657)
- 社会(60786)
- 社会科(57567)
- 社会科学(57541)
- 省(55733)
- 基金项目(52797)
- 自然(47965)
- 划(47169)
- 教育(46794)
- 自然科(46672)
- 自然科学(46655)
- 自然科学基金(45783)
- 编号(42042)
- 资助(41598)
- 成果(33940)
- 重点(32268)
- 部(31216)
- 发(30796)
- 课题(28755)
- 创(28735)
- 科研(27161)
- 创新(26966)
- 计划(26563)
- 教育部(25930)
共检索到307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陈雪忠 林龙山 汤建华 刘宝祥
以 1997、1998年“苏海研 1、2号”帆式张网资源监测调查船 4 0 2 0网次的调查结果及 114次渔获随机取样的分析结果为依据 ,对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的动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区帆式张网渔业资源结构春季以小黄鱼、银鲳、黄鲫 ,夏季以小黄鱼、带鱼、黄鲫 ,秋季以小黄鱼、带鱼、银鲳 ,冬季以小黄鱼、带鱼为主要利用对象 ;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带鱼、银鲳的幼鱼渔获量比例以夏季最高为 76 .0 6 % ,其余依次为秋季、春季和冬季 ,分别为 56 .98%、4 8.88%和 4 2 .33%。
关键词:
东海区 帆式张网 渔业资源 资源动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渡远
1994年广东省投入海洋捕捞的渔船总数比1993年减少了1675艘,增加5512吨位,2033千瓦,总捕捞量达到1505822吨,比1993年增长8.1%,其中机动拖网渔船捕捞量为934308吨,占海洋总捕捞量的62%,与1993年相比,机动拖网渔船增加了618艘,减少583吨位,17536千瓦,捕捞量增加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金艳 程家骅
为评价2017年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增殖效果,依据2014—2017年每年5月上旬和8月下旬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2017年和2014—2016年的8月下旬(休渔后期)的渔业资源密度、资源结构和资源补充能力的同比差异,以及5月上旬和8月下旬的资源密度环比差异。结果表明,总渔业资源、鱼类及3种典型资源种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资源密度同比和环比均以2017年为高;2017年资源密度相对增长率鱼类>甲壳类>头足类;2017年休渔后期主要经济种类的生物量或尾数合计比例均高于2014—2016年,生态优势种更为集中;以带鱼、小黄鱼和银鲳为代表种的休渔后期资源补充数量和单位亲鱼量补充量均以2017年为最高。研究认为,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具有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其中对鱼类的贡献最大;但现有休渔制度对渔业资源仅起到短期暂养的养护作用,延长休渔期的渔业增产效果仅仅限于当年。
关键词:
伏季休渔 增殖效果 拖网调查 东海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宓崇道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种类总数达90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仅50~60种,而年产量曾超过10万t以上的只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海鳗、绿鳍马面鲀、马鲛鱼、日本鲐和蓝圆鲹等10来种,带鱼年产量最高,可达85万t。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具有种类多、资源数量不太高、生命周期短、生长快、洄游线路短和营养级数低的特点。与我国其它海域渔业资源比较,相对地比较丰富,生产力较高。但由于东海属半封闭陆缘海域,与世界性的大渔场相比,生产力水平较低,渔业资源数量小,而且为数不少的渔业资源正处于衰退和严重衰退阶段,故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文路 黄硕琳 曹世娟
长期以来,东海区一直是中、日、韩三国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渔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总体上已严重衰退,需紧急加以养护。东海区多数经济鱼类的洄游经过中、日、韩三国近海,养护与管理好该区的渔业资源,需三国共同参与,这也顺应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区的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三国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东海区渔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目前东海区进行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分近期和远期实施不同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方案,近期实施以控制捕捞努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案,远期实施以总可捕量(Totalall...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合作管理 共同养护 东海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卫忠 李长松 胡芬 凌建忠 李圣法
在系统收集东海区历年海洋捕捞产量、捕捞努力量统计资料、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参数以及渔业资源研究文献报告题录等资料基础上 ,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补充 ,建成了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利用Basic语言编程实现渔业资源评估、产量预报、回归分析、判别函数分析等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通过Foxpro编程和API接口 ,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和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调用 ,形成了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研究数据库系统 ,系统提供数据的输入、修改删除、查询检索、分析处理、输出打印等功能。利用该系统 ,可进行渔业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处理 ,为渔业生产、科研提供有关数据信息并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东海区 海洋渔业 资源研究 数据库系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丽丽 杨红 戴小杰 濮鸣峰 阎莉
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群落中利用资源的能力及种间关系,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求浙江瓯飞围填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4年5月对浙江瓯飞围填海区渔业资源进行调查。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确定资源群落优势种,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和Bray-Curtis相似性分析法对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进行分析,并以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生态位分化状况。结果表明:(1)该海域优势鱼种为12种,与围填海工程开始前(2007年)相近,主要优势鱼种为白姑鱼;(2)优势种生态位变化范围为0.31~2.32,生态位较宽的有白姑鱼、皮氏叫姑鱼、银鲳、口虾姑、三疣梭子蟹、棘头梅童鱼和龙头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中之 周军 王俊 赵振良 庄申 陈孛 阎伟 许玉甫 王成华 高文斌 孟维东
2010年6~7月,利用抽样调查方法对黄渤海区32个主要渔港、渔村的张网渔业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测量。依据调查资料并结合2009年度河北、辽宁、山东以及天津三省一市的渔具渔法调查报告、1983~2009年中国渔业年鉴中记载的张网捕捞产量分类统计资料,对黄渤海区的张网渔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8年张网产量最高,达90.43万t,贡献率为17.18%,此后逐年波动下降。当前,张网是黄渤海区捕捞作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处在第3位,年产量为38.15万t,贡献率为10.49%。目前在黄渤海区进行捕捞作业的张网共有4个型、7个式、19种张网网型、总量69万顶。辽宁省的张网数量占三省一市张网数量的5...
关键词:
张网渔业 黄渤海区 张网种类 贡献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九奇 聂小杰 叶昌臣 尹增强
研究利用来自于黄渤海渔政局的内部统计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渤海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评析结果显示:渤海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为3.5×106~5.5×106t;渔业资源综合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为0.9~1.6;1979年渔业资源年平均生物量为2 332 52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85年的最高值4 251 292 t,1985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最低值2 250 709 t;渤海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MSY约为140×104t左右;支持MSY所需的捕捞努力量约为817 771 kW,到1991年捕捞努力量增加到963 564 kW,此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倪海儿 陆杰华
研究了1952-2001年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的变动可分离为确定性趋势和平稳随机序列,进而用确定性趋势模型和ARMA(pq)模型叠合建立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的动态模型。并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变动的阶段性和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资源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舟山渔场 渔业资源 平稳随机序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丽艳,王卫,高伟明
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形势愈来愈严峻,但海洋捕捞量却年年增加,这不难使人们联想到海洋渔业资源正在严重退化。文章引用了Walter&Hilborn提出的非平衡产量模型对资源进行评估,计算出了最大持续产量(MSY)和最适捕捞努力量(fopt)。同时对海洋渔业资源退化进行了经济损失估算,并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进行评价。旨在为早日实现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民
水产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已成为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山东荣城市海洋渔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提出了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
海洋渔业资源 开发利用 荣城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泽国 张笑辰 刘观华 金杰峰 陈家宽 金斌松
"堑秋湖"是广泛存在于鄱阳湖湖区且与鄱阳湖水文节律特征相顺应的一种渔业方式。为了解"堑秋湖"渔获物组成特征及其产量与水位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堑秋湖"期间对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子湖大湖池和沙湖进行了连续3年的渔业调查。2011年,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23d和10d,鄱阳湖属旱涝急转气候;2012年鄱阳湖水势较大,大湖池和沙湖与修河分别相通124d和108d。2013年鄱阳湖再现旱情,大湖池和沙湖均未能与修河连通。2011年渔业调查开展7次,2012年调查9次,2013年调查5次。3a调查累计获得鱼类59种隶属于6目12科43属。3年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以鲤科鱼类为主,...
关键词:
鄱阳湖 堑秋湖 鱼类资源 水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新军 周应祺
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代以来 ,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退 ,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 ,结合它的经济特性 ,才能分析渔业资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的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出了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可再生资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渔业资源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单一物种管理向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EBFM)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而定义和确定一个合适的生态系统是实施EBFM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4个季节的大面调查数据,根据渔业生物分布的水温、盐度、水深和经纬度等因素的季节特征,通过聚类方法把渔业生物划分出不同的生活习性偏好群,并就各类群对水文环境的偏好、空间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EBFM的实现提供一个生态系统划分方法的探讨。研究结果发现,调查海域的渔业生物可以分成5个类群,类群1为处于南部近海深水的高温、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2为南部外海深水的偏高温、偏高盐水域的鱼种;类群3为北部近岸浅水的偏低温、低盐水域的鱼种;类群4为中部偏近岸非深非浅水的中温、中盐水域的鱼种;类群5为北部近海偏浅水的低温、偏低盐水域的鱼种。从类群物种对水温偏好角度来看,类群1的水温偏好明显偏向暖水,而类群5相对偏冷水,类群4属于暖水和冷水偏好同时并有类群;类群2和3的物种数量均相对较少,且均无冷水种,而后者相对偏暖,前者相对偏冷。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类群空间呈块状分布,各类群块状之间有相连、包含、穿插等组合形式;各类群重心分布四季变化特征差异显著,类群3、4和5,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比较接近,洄游路径趋于完整的闭环;而类群1和2,四季洄游起点与终点相差较远,不能形成完整洄游过程。从类群结构及组成来看,类群1在春、夏季的优势种分别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大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类群2在春、冬季的优势种分别为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日本海鲂(Zeus faber),夏、秋季的优势种均为刺鲳(Psenopsis anomala);类群3情况相对复杂,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除夏季外均处于优势,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在春、夏季为优势种,而黄鲫(Setipinna taty)在秋、冬季为优势种;类群4和类群5均只有1个优势种,分别为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另外,本研究还提出研究对象在调查水域范围内的数据是否完整的检验方法,以及不同类群相对稳定的比例结构与生态功能之间的联系等探讨方向。
关键词:
渔业资源 类群划分 水文环境 东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