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6)
2023(3448)
2022(2989)
2021(2759)
2020(2428)
2019(5429)
2018(5607)
2017(10070)
2016(5870)
2015(6698)
2014(7106)
2013(6666)
2012(6193)
2011(5695)
2010(5691)
2009(5246)
2008(5098)
2007(4603)
2006(3992)
2005(3475)
作者
(18894)
(15740)
(15716)
(14928)
(10024)
(7470)
(7162)
(6327)
(6023)
(5649)
(5322)
(5285)
(5268)
(5161)
(5130)
(4742)
(4735)
(4727)
(4682)
(4387)
(4234)
(3999)
(3976)
(3686)
(3598)
(3518)
(3484)
(3406)
(3317)
(3250)
学科
(20978)
经济(20945)
管理(16046)
(13288)
(11125)
企业(11125)
方法(8816)
数学(7491)
(7472)
数学方法(7413)
中国(6459)
(6056)
(5665)
(5635)
(5600)
地方(5024)
理论(4802)
业经(4080)
(4051)
银行(4024)
(3998)
金融(3991)
(3895)
教育(3591)
(3460)
农业(3395)
体制(3391)
(3058)
贸易(3057)
(3031)
机构
学院(82080)
大学(82068)
研究(32327)
(28025)
管理(27825)
经济(27222)
理学(23798)
中国(23733)
理学院(23443)
管理学(22725)
管理学院(22595)
科学(22334)
(19063)
(18223)
(18143)
研究所(16791)
农业(15304)
业大(14687)
(13911)
(13773)
中心(13732)
(12419)
(11896)
师范(11637)
北京(11406)
(11375)
技术(11357)
财经(10654)
(10615)
(10190)
基金
项目(56561)
科学(43212)
基金(39246)
研究(38870)
(36199)
国家(35892)
科学基金(29123)
(22897)
社会(22689)
社会科(21295)
社会科学(21292)
基金项目(20517)
自然(20056)
(19801)
自然科(19597)
自然科学(19588)
自然科学基金(19227)
教育(18362)
资助(16627)
编号(15705)
成果(13425)
重点(13349)
课题(12118)
(12015)
(11966)
计划(11807)
(11342)
科研(11208)
(10911)
科技(10801)
期刊
(33323)
经济(33323)
研究(23193)
中国(20250)
学报(18391)
(16457)
科学(15260)
大学(12892)
学学(12257)
教育(12056)
农业(10994)
(10969)
管理(10551)
技术(7180)
(6355)
金融(6355)
业经(5887)
(5741)
经济研究(5402)
财经(5253)
业大(5121)
(4950)
(4538)
农业大学(4230)
问题(4191)
统计(4136)
科技(4111)
职业(3891)
图书(3799)
(3797)
共检索到127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峰元  林龙山  李建生  程家骅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阳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龙山  姜亚洲  严利平  高天翔  王金辉  
根据2007年4月在黄海南部和东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黄鱼产卵亲体空间分布和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以及小黄鱼个体繁殖力及其与体长、体重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目前在近海海域和外海海域均有小黄鱼产卵亲体分布;产卵亲体分布海域的水温分布范围为9.77~18.85℃,平均13.46℃;盐度分布范围为31.59~34.65,平均为33.46;分布水深范围为13.21~104.67m,平均为57.56m;小黄鱼绝对繁殖力范围为2753~46657粒/尾,平均为15676粒/尾,体长相对繁殖力(FL)范围为21~323粒/mm,平均为113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范围为85~1307粒/g,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袁兴伟  程家骅  
根据1999-2008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获取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生物学资料,利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与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对小黄鱼的Ricker、Beverton-Holt和Cushing繁殖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针对选择的繁殖模型,经单因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对繁殖模型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经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东海区小黄鱼的适用繁殖模型。结果表明:3种繁殖模型中,Ricker繁殖模型更适合模拟小黄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但吕泗渔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严利平  刘尊雷  程家骅  
依据1997~1999年东海区春、夏、秋3个季节的底拖网资料,分析了东海区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的性别组成、性腺成熟度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群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东海区春、夏、秋三季均存在太平洋褶柔鱼的生殖群体。各季节生殖群体的雌雄比例均不符合1∶1的关系(P<0.05),雌性比例小于雄性。生殖群体中性成熟个体胴长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雌、雄平均胴长均以秋季最大,夏季最小。雌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均显著大于雄性。各季节太平洋褶柔鱼生殖群体中胴长与体重关系的性别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李惠玉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现象相当突出,渐近长度L∞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参数K以及总死亡系数Z和捕捞死亡系数F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鱼表现出极强的自食性,小黄鱼主要摄食种类与过去大不相同;性成熟提前,同年龄、同一体长组的带鱼和小黄鱼个体平均绝对繁殖力提高。产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捕捞的影响和鱼类自身适应自然的结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寒野  刘勇  程家骅  
针对Lesile法未考虑自然死亡因素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形式的Lesile法,使得该方法也能适用于长渔获周期的资源群体,并结合2009~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评估的渔业统计结果和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估算东海区小黄鱼(Lartmichtlys polyaetis)资源量。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开捕后可供利用的小黄鱼资源量为16.99×104t,到4月底余存4.65×104t,年平均资源量7.70×104t,最大持续产量8.93×104t,全年开发率达到0.87,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寒野  程家骅  
运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2002年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Kriging法对不同时期的小黄鱼分布进行空间插值成图。结果显示,不同时期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变异函数均可拟合为球状模型,秋季的空间变异程度最高,冬季随机性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最低,具有最好的空间自相关特性,而夏季的空间自相关范围最小。小黄鱼空间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其繁殖、索饵、洄游等生态习性和人为捕捞影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任一平  凌建忠  
本研究以 196 3、1983和 2 0 0 1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对小黄鱼 (Pseudosciaenapolyact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主要种群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相当突出 ,平均年龄仅为 0 .92 3龄 ;生长加快 ,生长参数k值达 0 .5 5 ;体重生长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变小 ,仅为 1.6 7龄 ;性成熟提前 ;死亡率提高 ,残存率减小。尽管小黄鱼近年来产量有所恢复 ,但资源利用对象主要以当年生补充群体为主 ,生长型捕捞过度趋势加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学锋  陈雪忠  黄洪亮  唐峰华  王德虎  屈泰春  
近年来东海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小黄鱼资源量发生了严重的衰退。为更有效可持续利用小黄鱼资源,本试验就东海区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和80 mm网囊网目对小黄鱼进行选择性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当网囊为50和55 mm时产生较高逃逸率,但仍捕获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捕获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体重也逐渐变大;(3)拖网时间加长,由于网囊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非目标鱼类的逃逸率;(4)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625M-30.7(R2=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建华  周瑾  
一、90年代以来东海区小黄鱼渔业概况 1990~1996年,东海区小黄鱼产量连年上升,从1990年9223t增至1996年94977t,增加9.3倍,增幅最高的年份为1994年,达94.34%,其次为1991年的83.90%。1997年产量首次下跌,跌幅8.29%,1998年产量又开始回升,达107800t,创下历史新高,与1997年相比增加23.75%(详见下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袁兴伟  严利平  杨林林  黎雨轩  程家骅  
为揭示同方差和异方差结构对鱼类生长模型估计精度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案例,选用2007 2009年东海北部近海常规监测的小黄鱼基础生物学测定资料,采用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分别对Schnute生长模型3种基本形式的von Bertalanffy(LVB)、Gompertz和Schnute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和AIC准则,选择确定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渔获群体低龄化的条件下,其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对方差结构较为敏感;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函数对3种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较为接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林龙山  凌建忠  李建生  丁峰元  
以1991-2002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研究了伏季休渔制度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Bleeker)资源的养护效果及其局限性,并根据Ricker繁殖模型解析现行资源状况下的最大持续产量,探讨巩固伏季休渔效果的相关管理措施。结果表明,伏季休渔措施对小黄鱼资源的养护作用十分明显,经3个月休渔期,海域中小黄鱼资源增重率达1.71倍,开捕时刻(9月)的相对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但伏季休渔的效果在当年的秋冬汛后即被消耗殆尽,12月份时的资源残存量仅为伏季休渔结束时刻的11%;与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相比,目前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学锋  陈雪忠  李灵智  徐国栋  屈泰春  王永进  吴越  黄洪亮  
采用套网法对双船底拖网不同网目尺寸(40、50、60、65 mm)的方形目和菱形目网囊捕捞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进行选择性实验,对不同网囊网目结构、不同网囊网目尺寸的选择性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0 mm,小黄鱼的逃逸率极低,网目结构选择性差异不明显。大于50 mm时,方形目网囊逃逸率均略高于菱形目结构,但方形目与菱形目逃逸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2)网目尺寸为50 mm、60 mm和65 mm时,方形目网囊的50%选择体长(L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