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47)
2023(10861)
2022(9594)
2021(8872)
2020(7431)
2019(17213)
2018(17319)
2017(33375)
2016(17942)
2015(20303)
2014(20362)
2013(20266)
2012(18720)
2011(17048)
2010(17094)
2009(15683)
2008(14863)
2007(12892)
2006(11485)
2005(10100)
作者
(52674)
(43766)
(43485)
(41493)
(28078)
(20943)
(19668)
(17305)
(16665)
(15534)
(14888)
(14840)
(13946)
(13857)
(13510)
(13299)
(12974)
(12830)
(12490)
(12333)
(10946)
(10792)
(10472)
(9975)
(9886)
(9685)
(9630)
(9453)
(8891)
(8456)
学科
(92812)
经济(92731)
管理(51271)
(45823)
(38421)
企业(38421)
方法(36549)
数学(31796)
数学方法(31503)
地方(21686)
中国(19539)
(19312)
(18603)
业经(17867)
(16606)
地方经济(13946)
(13112)
环境(12845)
(12799)
贸易(12791)
农业(12696)
理论(12571)
(12436)
(12302)
技术(10752)
(10598)
金融(10597)
(10410)
(10199)
银行(10162)
机构
大学(262412)
学院(260132)
(111327)
经济(109015)
管理(105155)
理学(91391)
理学院(90394)
研究(90131)
管理学(88964)
管理学院(88505)
中国(64883)
科学(55457)
(55451)
(47131)
(45384)
研究所(41549)
中心(39122)
(38873)
财经(38397)
业大(37704)
(36659)
北京(35307)
(34835)
(33844)
经济学(33668)
师范(33569)
(32658)
农业(30343)
经济学院(30002)
(29945)
基金
项目(178571)
科学(139927)
研究(131006)
基金(129384)
(112198)
国家(111298)
科学基金(95472)
社会(82614)
社会科(78275)
社会科学(78252)
基金项目(69182)
(69074)
自然(61814)
自然科(60307)
自然科学(60297)
自然科学基金(59203)
教育(58771)
(57934)
资助(53613)
编号(53049)
成果(42731)
重点(39555)
(39239)
(38685)
(36527)
课题(36160)
创新(34048)
科研(33883)
教育部(33637)
国家社会(33584)
期刊
(126562)
经济(126562)
研究(80193)
中国(44411)
学报(39852)
管理(39195)
科学(37529)
(34653)
(33859)
大学(29803)
学学(28165)
教育(25471)
农业(24497)
技术(22923)
经济研究(20823)
(19797)
金融(19797)
财经(19083)
业经(18660)
(16286)
问题(16011)
技术经济(14456)
图书(13655)
理论(13554)
科技(12312)
实践(12271)
(12271)
现代(12184)
(11946)
商业(11384)
共检索到380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凌建忠  张寒野  
根据1997~2000年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以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东海区18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最适开捕年龄。运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适开捕体长。结合鱼类生长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初届性成熟年龄的体长,以及各鱼种实测最小性成熟体长,确定开捕规格。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产量较高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建议开捕规格分别应为体长230 mm和170 mm。调整后的开捕规格与旧开捕规格相比,带鱼、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卫忠  
东海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面,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作业区域,其海洋捕捞总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一半。因而,其渔业资源的盛衰变化对我国的海洋渔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丕茂  
根据南海水产研究所使用elefan技术基于体长数据求得的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以Beverton-Holt模型计算最适开捕年龄后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计算其相应开捕体长,再参考实际调查最小性成熟体长、临界体长、拐点体长和Froese-Binohlan经验公式计算的初次性成熟体长范围等数据确定最适开捕规格;部份分海区研究的种类先确定同一种类于各海区的最适开捕规格,再考虑不同海区的适用性确定其在南海北部的最适开捕规格。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50种主要捕捞种类的最适开捕规格,结果表明,所求得的最适开捕规格比原广东、广西、福建“水产资源繁殖保...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俞国平  
随着我国传统的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的逐渐衰退和枯竭,马面鱼产量的急剧下降,东海区中上层鱼类的产量已达40万吨左右,仅次于带鱼占海洋捕捞产量的20%,成为海洋捕捞业的支柱。但由于大量的捕捞力量投入中上层鱼类的生产,致使中上层鱼类也出现了充分利用和过渡利用的迹象。一些资源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要求加强对中上层鱼类的保护,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以防重蹈底层鱼类的覆辙。现就实施最小可捕标准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后的效果等论述如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奋振  周成虎  邵全琴  杜云艳  韩士鑫  程炎宏  
以东海区按小渔区、日期、网型和网次记录的捕捞数据为样本数据 ,计算出渔业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的数据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上层鱼类资源和底层及近底层鱼类资源的分布作空间展布。结果表明 ,东海区渔业资源密度呈团状和条带状不均匀分布。同时 ,对 1987~ 1997年的资源密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并计算了主要渔场的重心年际变化 ,发现东海渔业资源某些区域的漂移规律明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炎宏  樊伟  
利用东海区 195 6~ 1995年计 4 0年的海洋捕捞产量统计数据 ,研究东海区小黄鱼等 10个主要种类渔业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东海区主要种类渔业发展过程符合渔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即经历未开发、开发中、成熟和衰退 4个阶段 ,且主要种类如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马面等渔业大多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从而预测其发展趋势 ,并提出必须加强渔业管理、控制捕捞强度等使渔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尹增强  章守宇  
科学评价鱼礁生态效果对后续鱼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鱼礁生态效果产生原理出发,以鱼礁的自然特征、流场效应、水质与底质、饵料生物、鱼类与大型无脊椎动物5方面作为评价准则,建立了2个评价层次共29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在查阅文献和分析调查资料基础上,确定了定量评价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和定性指标的评判依据以作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三标度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2个代表性资源保护型鱼礁的生态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吻合。评价方法可以作为有关鱼礁生态效果评价的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圣法  严利平  李惠玉  李建生  程家骅  
根据2000年东海区(27°00′~34°00′N、127°00′E以西海域)150 m等深线以浅4个季节的底拖网监测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的方法分析东海区头足类群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探讨各个群聚类型的指示种类以及头足类群聚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头足类主要种类为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等。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头足类群聚类型不同。根据各群聚类型分布的海域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黄海南部-东海外海-东海中南部群聚、长江口外海域群聚和东海北部海域群聚3种群聚类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睿  韩震  程和琴  江红  
本文根据国际水生资源管理中心网站的东海区生物资源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利用Ecopath模型对东海区生物资源能量流动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东海生态系统存在4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碎屑和浮游植物;第二营养级是一些草食性的动物;第三营养级为第一级肉食动物;第四营养级为第二级肉食动物,并且大多为杂食性鱼类。东海区生态系统分为32个功能组。东海区Ecopath模型基本参数主要有:生物量(B)、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消耗量与生物量的比值(Q/B)和生态转移效率(EE)。Ecopath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总捕获为5.761t(/km2·a)、总消耗量为2621.630t/(km2·a)、总输出为10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增强  章守宇  
人工鱼礁是放置于海底以影响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理、生物或社会经济过程的人工设施,具有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功能。21世纪以来我国东海区开展了较大规模人工鱼礁建设,用以改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局面。科学地评价人工鱼礁建设的经济效果,对指导今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东海区建设规模超过5×104空m3、建成时间大于2年、礁体结构为具有代表性的钢筋混凝土和旧船改造、并且有跟踪调查记录的4个有代表性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项目的调查资料,选取净现值(NPV)、动态投资回收期(DPP)、内部收益率(IRR)和益本比(BCR)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法建立了相应的模糊隶属函数,运用熵权法确定了评价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丕茂  
以Beverton 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方程估算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17种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年龄,再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最佳开捕规格;初步研究该海域多鱼种底拖网作业的产量最佳网目尺寸和产值最佳网目尺寸均为65mm。建议实行最佳开捕体长和最佳网目尺寸的限制措施对该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从而实现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璐  龚小玲  鲍宝龙  
从东海海区采集的15尾东方鲀属鱼类中的11尾个体,兼具点状和条状花纹,很可能是东方鲀属鱼类的杂交后代。线粒体基因COⅠ显示这些个体与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和双斑东方鲀(T.bimaCulaTus)关系最为接近,然后是横纹东方鲀(T.OblOngus),最后是暗纹东方鲀(T.ObsCurus)。利用EPiC标记(ExOn-PrimEd inTrOn-CrOssing markErs)技术调查了此15尾个体及本实验室收集的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的内含子序列,显示此15尾个体与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关系均非常接近,难以区分。进一步通过比较此15尾东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奋振  张甲  杜云艳  周成虎  邵全琴  
根据渔业区划中东海区的地理水文特点,将东海区划分为地理上的3个区域,即黄海中南部、长江口和东海中南部。据1987~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捞数据,以渔获量和平均网产为指标,分析了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季节性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趋势面拟合方法,分析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区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大致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或者自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与该区主要海流相对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甲  苏奋振  杜云艳  
该文根据1987年~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获数据以及同期NOAA AVHRR资料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分析我国东海区中上层渔获量与海表温度和梯度的关系。根据水文等特性,研究区分为长江口北、长江口和长江口南三区,结果表明不同海域渔获具有不同的渔汛和温度分布特征,其中长江口北渔汛在冬春季,渔场温度11℃~16℃之间;长江口及以南区渔汛在秋季,渔场温度22℃~29℃之间。长江口北海区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成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217和0 236,置信度均为0 000;而长江口及其以南则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长江口渔获量和平均网产均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系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晓雪  高春霞  田思泉  刘伟成  王家启  叶深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